分享

定远阴陵陈姓由来

 冬不拉拉 2020-03-09

阴陵古城现为定远县靠山古城村。阴陵陈姓为靠山陈、黄、赵三大望族之首,素有陈老大、黄老二、赵老三之称。黄姓、赵姓自明朝定居靠山,阴陵陈姓自秦未定居以来,已有二千二百多年,自始祖陈铎至今繁衍近九十代,人口数万,分布广泛,且曾有过一段光荣历史的姓氏。

来源:

根据民国十四年(1925年)所修《陈氏宗谱》序文载:“陈氏由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迁定远。源古系:我始祖铎由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迁凤之南,定之西阴陵古城。见其山水秀丽,土沃民淳,卜而居之,耕田课子。因楚汉相争,汉王败,为楚项羽追之阴陵,适祖陈铎与祖妣、祖姑方有事田间,汉王急求救,因指道左枯井而救之,得免于难。及项王追至,问见汉王否?铎不答,被羽所杀,及汉高祖灭楚而有天下,思铎有救驾功,遂封为阴陵忠义王,祖妣为一品夫人,祖姑为忠贞姑。此其由来也。”

繁衍

定远阴陵陈姓由来

一世界祖陈铎照片(网络)

据《陈氏宗谱》载:一世祖铎公,祖妣李老太君卒合葬古城集西北首,土名橡树坟,癸丁兼子午向,生四子。

二世祖:本仁 本义 本礼本信

本仁配吴氏,公妣卒合葬父茔左侧同向。

本义配孟氏,公妣卒合葬父茔右侧同向。

本义配孔氏,公妣卒合葬父茔右侧同向

本信配何氏,公妣卒合葬父茔侧同向。

往后,陈姓四支,代代繁衍,人丁兴旺,至民国十四年修《陈氏宗谱》,自一世祖一直记载到八十二世。又经八十多年,现已近九十世,从《陈氏宗谱》可见,兄弟四人,五人,六人每每可见,兄弟七人已不多见,最多的一家为兄弟八人,父亲叫陈文诗,原名陈学诗,史称“小八房”,八子依次为:德章,智章,和章,敬章,中章,风章,敦章,清章。一家兄弟八人实为罕见。

陈志仁是我的曾祖父,原名金仁,字乐山,也是兄弟五人,依次为:金道、金德、金仁、金义、金礼。史称“老五房”。我的祖父陈玉乔,原名树乔,也是兄弟五人,依次为:玉和、玉乔、玉祥、玉杰、玉环(又名一超)俗称“小五房”。我这一代也是兄弟五人,依次为:九章、学章、寿章、瑞章、厚章,如今子侄辈已达十七人,可见人丁之旺盛。不过,如今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多子的现象已成为历史。

曾祖父一生做过很多公益大事,为族长,德高望众。其中《宗谱》中记载了二件大事:一是清末在宗祠旧址创办学校——砺成小学,即古城小学的前身。“创办学校,督立辛勤”。二是领首编修《陈氏宗谱》,“协修华乘,跋涉风尘”。因“家乘小史,明季遭流寇火劫”。又因清光绪21年《宗谱》散失,于民国十四年主持修成《陈氏宗谱》,计八卷。

辈字:

《陈氏宗谱》自始祖铎公起,承上启下,共编排辈字九十六辈,即:铎本忠良,继世永昌,祖绍虞舜,功懋善杨,汉隆九锡,大来恩光,崇尚仁义,广开书香,英才华秀,宗法延长,克遵声教,立秉纪纲,敬思孝友,化为礼让,芝兰生瑞,伯仲连芳,圣明再见,济美同堂,天朝国士,金玉文章,德传必庆,迎福增祥,海山云现,龙凤安康,堂号为“积庆堂”。

分布

早先均居住阴陵城,随着社会动荡、变化,人口增多,人们开始外迁,如今除古城外,河东有瓦庙、李庄、孟庄三个自然村,永康的陈圩村、三八村,凌湖村,青山的山东陈村和阎李的高塘陈等。十里黄的高庙陈(旧称坚里庙)七里塘的仁巷村小陈庄,孙集的大户陈,严涧的官塘陈村,严涧村的小陈庄,(又称涧北陈),炉桥的南湾陈。区山有金条湾,小寺湾、东石头圩,将军山的小陈家,西卅店北边的架山陈;本县还散居于藕塘、池河、练铺、佛晓等地。外县有长丰的鄂子陈、明陈寺,凤阳武店的涧北陈、岗陈、官塘村陈,石龙山陈,凤阳府城也有部分,以及肥东、六安、寿县、霍丘、南京等。同时还有散居于全国各地,只是有的失去了联系,总人口预估五至七万。目前阴陵城周围居住的是二房、三房、四房,大房主要居住在永康的陈圩周边,青山的山东陈村,祠堂西边主要为二房,三房在南边,人口最少,外迁户最多,如石龙山陈,四房主要住在后陈和瓦、李、孟。三房外迁原因为,一是做买卖,二是避难。

六安城北门陈姓,《宗谱》中有记载。据后陈老人陈德仁于一九九0年讲述,后陈确有迁到六安的,解放前每年清明节都有人骑马回来扫墓、上坟,坟墓就在后陈南头,去往祠堂的小路中段,水沟东边,解放后断了来往。永康河北台东边小陈庄,为四房,《宗谱》中有记载。将军山小陈家为瓦庙分支,因官司致贫迁出。七里塘仁巷村小陈庄,为山东陈分支,迁出年代不详,解放前曾与六安陈姓有联系,该庄老人陈广义曾于二000年对我讲述。严涧的官塘陈当年未有入《宗谱》,原因是修谱时,曾有人冒名筹款,当正式筹款人去时,官塘陈姓不愿再出第二笔款,因此未收族谱,终成遗憾。这个细节该村老人陈少厚于一九九一年对我讲述。此说法确有根据,按族谱规定,不缴钱者不入族谱。他同时讲,官塘陈与我们家为一支。现整体搬迁至炉桥九连塘居住。炉桥的南湾陈,当年未收入族谱,原因不明,但他们的祖坟就在老家东岗大塘面,如无亲缘关系,祖坟不会葬于此。

与老大门陈姓的情缘

定远县城西门陈,俗称“老大门”陈姓,为定城望族,居“陈、凌、何、方”四大家之首,明洪武二年从浙江省金华迁入定远。在阴陵一直有这样的传说:“老大门”陈姓,曾在清朝出过父子翰林,在京城做官,一年春节,门前挂出宫灯,结果被有权势的人踩毁。理由是不够资格,需有王位之家才能够资格,受此侮辱后,回到老家,报告给长辈,为争这口气,遂于阴陵陈姓认作一家,因为,阴陵始祖汉朝被刘邦敕封为“忠义王”,以后,在京城打出“阴陵忠义王”招牌,挂出宫灯,此后一直保持往来,后因小翰林在京城犯事,坠金而死,将其葬在阴陵城北面,后陈村庄旁边,并派家人住在后陈守护。文革“破四旧”工作队组织干群,将坟墓损毁,刨去用糯米、石灰、桐油铸成的圆球状封土,打开棺盖,还见有衣服、顶子,很快腐烂,棺内有一红丝绸包裹,有玻璃珠、玛瑙珠、镏金木珠,共为一瓢,被工作队收缴,后下落不明,这包宝珠,可能为“朝珠”,棺木完好,后被靠山乡做了二张兵乓球台桌,并用作会议室办公桌。

据村民陈必礼讲述,当年小翰林墓地花了“一淌钱”买的就是他家的地,所谓“一淌钱”就是在大桌面上堆钱,以堆尖下流为止,落地的不算。然后陈必礼的祖辈就利用这一淌钱到河东瓦庙买了田地建房舍,居住至今。

陈鸣同志是我的好友,是县法院离休干部,从他摘录清朝光绪六年《定远县志》资料可见,“老大门”陈姓在清朝出过翰林,如:陈俊千,字常伯,嘉庆五年进士,曾任户部山东司主事、福建司员外郎、广东肇庆知府、福建建宁知府、台湾府知府;陈鹤千,字砚耕,翰林院编修,封内阁中书;陈鼎雯,字子巽,俊千之子,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内阁中书,河南粮储盐法道;陈钟芳,字润森,鼎雯之子,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内阁中书,崇仁府主事,吏部主事,文选司员外郎,五品京堂,江宁知府。所谓“坠金而死”的翰林,可能就在其中,联系花一淌钱买墓地,棺内一包宝珠,推测,小翰林在京城犯事坠金而死的史实,应该存在。

当年,我的曾祖父遇到官司,被关在县衙,老大门陈给予大力帮助,设法营救,做出积极贡献,我们应该铭记。试想,如果没有认一家的亲缘关系,就不会有上面的情节存在。如今老大门陈姓中没有人能讲清以上事实了,自有了政治地位后,自已分支立家谱,所以辈分与阴陵陈不相同。“坠金”事件,总归不光彩,所以上辈不讲,子孙失传。

阴陵《陈氏宗谱》简介

安徽定远阴陵古城《陈氏宗谱》,在定远境内,属于较完整、规范的一部族谱,整套宗谱共八卷。其中卷一为族谱总序,人物传记,本族辈字,修谱时的组织机构,人员名单等,卷二至卷八为分支谱系,从大房、二房、三房至四房,依次排序,自始祖陈铎到八十二世。

《陈氏宗谱》封面印有:颖川郡、《陈氏宗谱》为民国十四年初刊,由潜邑王茂柱承修。该部族谱,修撰时间为民国十四年,即公元一九二五年冬。堂号为积庆堂。

《陈氏宗谱》谱前序文记载:陈氏由浙江省绍兴府山阴道迁至定远,源古系:我始祖铎由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迁凤之南定之西阴陵古城,见山水秀丽,土沃民淳,卜而居之,耕田课子。因楚汉相争,汉王败,为楚项羽追至阴陵,适祖陈铎与祖妣、祖姑方有事田间,汉王急求救,因指道左枯井而救之,得免于难,及项羽追至,问见汉王否?铎不答,被羽所杀。及汉高祖灭楚而有天下,思铎有救驾功,遂封为阴陵忠义王,祖妣为一品夫人,祖姑为忠贞姑,此其由来也。

《陈氏宗谱》辈字共九十六字,如下:

铎本忠良,继世永昌;祖绍虞舜,功懋善扬;

汉隆九锡,大来恩光;崇尚仁义,广开书香;

英才华秀,宗法延长;克遵声教,立秉纪纲;

敬思孝友,化为礼让;芝兰生瑞,伯仲连芳;

圣明再见,济美同堂;天朝国士,金玉文章;

德传必庆,迎福增祥;海山云现;龙凤安康。

其中“祖绍虞舜”等句,有其深刻含义,即阴陵陈姓始祖来自浙江绍兴,为虞舜的后裔。“汉隆九锡”,“锡”同“赐”,指始祖陈铎在汉朝受到最高赐封。

谱中说到:“家乘小史,明季遭流寇火劫,是指明代族谱在明朝末年,于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中遭大火烧毁。清光绪二十一年重修谱,如今已完全散失。一九二五年版族谱,现也不完整,按六十年一修的规定,早已超过时限,加之现存不完整,更有重修之必要性和紧迫性。希望有识之士,不负众望,组织人员、设置机构,完成修谱重任。(陈厚章 陈铎祠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