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海禅音 | 心理学发生了第一次重大转向

 昵称35641324 2020-03-09

朗读:余彬


心理学发生了第一次重大转向 来自香海禅心 06:30




作者

金木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芝

加哥大学理学硕士及新泽西罗格斯

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通读佛学、哲学、

心理学。著有《悉达多的心理学—

—对现代心理学说不够》侧重佛学

的原理。另著有《当励志不再有效

——自我平静的五步锻炼》,该书

侧重佛学的方法。

宗教的分离

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看,笛卡尔的怀疑,只不过顺应了时代的呼声。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按照西方历史学家们的惯例,欧洲近代史从公元 1500 年左右以地理大发现为标志开始,到十九世纪晚期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结束。在中国,这大致对应着明、清两朝,按说明、清不算中国历史上最差的王朝,可历史要对比着看才有意义。当我们还陶醉于某某盛世之际,欧洲却发生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

简单地描述这些变革就是:十五、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大海航行,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到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完成时,欧洲已经占领了除中国之外的世界大部分地区。

随着这些目不暇接的变革,欧洲人的物质生活在改变,欧洲人的精神世界也在改变:

人类对宇宙的看法不同了:过去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和伽利略让人们认识到宇宙之大远远超出想象——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不是银河系的中心,银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人类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了:过去人们认为人类局限于欧亚大陆,哥伦布和库克让人们认识到还有新大陆和澳大利亚。

人类对自然的看法不同了:过去人们认为万物都是已经被造好的,达尔文让人们认识到我们仍在不断进化之中。

人类对社会的看法不同了:过去人们认为君权神授,洛克、卢梭、伏尔泰却纷纷宣传主权在民。

人类对自己的看法不同了:过去人们认为自己很渺小,而科学技术让人们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一切。

历史学家房龙写道:“很多人虽然没有说出来,但心里的想法却发生着变化。

——对原有信念的怀疑。

所以说,笛卡尔的怀疑虽然只是历史潮流中的一环,却有火上浇油的功效——它为所有怀疑提供了理性的依据。当人们的怀疑不仅被事实印证,而且变得有理有据的时候,就演变为一种理性主义的思潮。

一边是理性的冲击,一边是宗教的溃败。

欧洲有漫长的宗教历史,宗教势力原本无比强大。这是由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后期变成国教,成为思想上的正统。而罗马帝国消失后,中世纪的基督教更控制了欧洲的大量资源:所有人进天堂的钥匙、大量的土地和税收、欧洲最优秀的人才、欧洲封建领主的合法性等等。既控制了思想又控制了资源,基督教就“统一并统治”了欧洲长达一千多年之久。如此牢固的地位,如何会动摇呢?

基督教之所以能控制上述资源,原因在于教会。与其他任何宗教相比,基督教教会可谓组织最严密,管理最高效。可到十六世纪,教会发生了变化。简而言之,由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实际是对罗马教廷造反——基督教分裂为新教和旧教。新教以北欧洲为中心,旧教即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再加上以俄罗斯为中心的东正教,原本铁板一块的基督教世界,现在一分为三。

分裂的后果很严重。教会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资产,更糟糕的是失去了人们的信心。新教攻击天主教,天主教攻击新教,两者都攻击东正教,却让老百姓看到了所有教会的弱点。

内部基础的动摇加上外部理性的冲击,都让基督教大不如前。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帝的地位仍无法置疑,因此理性与宗教的拉锯战仍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十九世纪末,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一锤定音,他宣布:“上帝死了。

这句口号固然有名,但其情感色彩远大于实质内容,因为尼采不过宣布了几个世纪中逐步发生的事实而已。更有意义的是尼采的下句口号——“重估一切价值”。即包括信仰、道德、真理、哲学、科学在内都要重估——价值成其为价值,要先经得起检验。靠谁检验呢?上帝不在了,人类自己还在!

理性获得了新生。


配图:网络

音频来源:《悉达多的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说不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