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即位时大臣摇头,留下耳熟能详的四个典故

 昵称32901809 2020-03-09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顾名思义,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和战国时期的七个比较有实力,耳熟能详,能排得上号的国家。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他们注定留下浓重墨彩的一笔。

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即位时大臣摇头,留下耳熟能详的四个典故

而相对“战国七雄”来说,“春秋五霸”其实更加有探讨性,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战国七雄”中的指的是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国家,而“春秋五霸”则指的是春秋时期五个要实力,有实力,要魅力,有魅力的五个霸主,更加有鲜明的“存在感”。

燕国,和韩国,实力一直在七国中垫底,而在春秋时期,燕国和韩国,哥俩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着实有些“尴尬”。

说到这,燕、韩两国表示强烈“愤慨”。

燕国的两次“惊世骇俗”

其实要说有,燕国在战国中后期,还是有过一番“作为”的,总算没有太冷场。。

燕国实力一直比较弱小,但是也有“巅峰”的时候,虽然是昙花一现,但也好过“没有”。

燕国的高光时刻在于,一是燕国国君燕昭王得到名将乐毅的辅助,最终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最终因受燕国新君燕惠王猜忌,派骑劫把乐毅换回来了,临阵换将,危亡之际,齐国传奇将领田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七十余城,拜为相国,封为安平君。

二是燕太子丹曾在秦国为人质,秦王待太子丹不友善。后太子丹逃回燕国。大臣们劝他跟齐、楚、魏再组合纵对抗联盟,太子丹认为那已不切实际,缓不济急。他决心采用“斩首”行动,派遣刺客去胁迫嬴政,命他承诺退还侵略的土地,并保证不再继续侵略。

如果他拒绝,就把他刺死,以此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燕太子丹首先找到田光,经过田光先生的引见而结识了著名的侠士荆轲。图穷匕见,荆轲为了活捉秦王嬴政不幸被俘,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最终随风而去。

那是战国后期,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发动的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了,这是后话。

现在说一说春秋时期的一个'有个性',“有个人魅力”的霸主,当时他称霸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奋起直追的秦国,还只是肴山以西,地处蛮荒的国家。

重点来了,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即位时大臣摇头,留下耳熟能详的四个典故。

楚庄王是春秋时800年楚国第一君王,开局“放荡不羁”,最终雄霸天下。

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即位时大臣摇头,留下耳熟能详的四个典故

01、一鸣惊人

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即位时大臣摇头,留下耳熟能详的四个典故

楚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二十岁 。

日日田猎饮酒,不理政务,朝中之事交由成嘉、斗般、斗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

即使有胆敢进谏的,轻则轰出去了,重则一顿不轻不重的板子。大臣们自然战战兢兢,噤若寒蝉,长此以往,没有一个敢进谏的,就这样过了三年。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楚国一位聪明的老臣右司马伍举,也就是伍子胥的祖父出来了,向庄王进谏。

楚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在王位上怡然自得,就这样看着伍举。

伍举擦了把汗,说:“从前有一只鸟停在楚国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即位时大臣摇头,留下耳熟能详的四个典故

其实这是楚庄王的韬光养晦,洞若观火之计,借此看出大臣们谁忠谁奸,谁有能力,谁是庸臣。

半年后,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

02、庄王葬马

《史记·滑稽列传》中说,楚庄王有一匹心爱之马,楚优孟智劝庄王给马的待遇不仅超过对待百姓,甚至超过给大夫的待遇。

楚庄王给它穿刺绣的衣服,吃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枣脯,住富丽堂皇的房子。后来,这匹马因为恩宠过度,得肥胖症而死。

楚庄王让群臣给马发丧,并要以大夫之礼为之安葬(内棺外椁)。大臣们认为楚庄王在侮辱大家,说大家和马一样。从而,众臣对楚庄王此举表示不满。楚庄王下令,说再有议论葬马者,将被处死。

优孟听说楚庄王要葬马的事,跑进大殿,仰天痛哭。楚庄王很吃惊,问其缘由。优孟说,死掉的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堂堂楚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而如今只以大夫之礼安葬,太吝啬了。大王应该以君王之礼为之安葬。楚庄王听后,无言以对,只好取消以大夫之礼葬马的打算。

楚庄王葬马这则故事,从原先楚庄王执意以大夫规格葬马,到最后楚庄王答应放弃奢侈的葬马之举,映射出楚庄王从昏庸之君到圣明霸主的史实。

03、绝缨之宴

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即位时大臣摇头,留下耳熟能详的四个典故

楚庄王有一次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都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庄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 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

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蔽荫的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的热血溅到敌人身上很久!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的人哪!”于是打败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

04、问鼎中原

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即位时大臣摇头,留下耳熟能详的四个典故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流露出觊觎天下的野心。

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楚庄王熊旅以“勤王”名义讨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获胜后,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

楚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恃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不能过问!”

另一方面楚庄王也意识到有晋、齐、秦、吴等诸侯强国在,暂时还不是问鼎天下的时候。于是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