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25g 芍药15g 生姜15g 炙甘草10g 大枣12枚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主治】寒伤厥阴,发为奔豚,气上冲胸,腹痛欲死。 【证析】此为治疗奔豚偏寒主方。以腹痛为主证,以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时腹痛欲死,不上冲时疼痛可以缓解其辨证要点。这一特征说明既不是器质性病变,也不是感染性疾病,属于痉挛性疼痛。其机理与筋膜挛急有关,筋膜之所以挛急,则因寒伤厥阴使然。原著谓:“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寒伤于表,本宜发汗以祛其寒,医者不用辛温解表方法,却以烧针令其汗,寒从针孔侵入少阳三焦,膜络受寒,收引拘急,遂呈此证。 【病机】寒伤厥阴,发为奔豚。 【治法】温经散寒,柔肝缓急法。 【方义】本方药物即桂枝汤加桂枝二两(15g )而成。加重桂枝分量,在于温散寒邪,得生姜辛温走散相助,温散力量为之增强;桂枝本有平降冲气上逆之功,得生姜下气降逆相助,平降冲气作用也为之増强。二药在于消除病因,降其冲逆。白芍是柔肝解痉良药,甘草、大枣有缓急止痛作用,三药柔肝缓急,缓解肠道痉挛。五药合用,能呈温经散寒,降逆平冲,柔肝缓急功效。寒邪得散,冲气得平,膜络得舒,腹痛自可缓解此证机理,注家多宗《难经》之说,而以奔豚为肾之积气作解,此说殊不可从。 陆渊雷谓:“惑于《难经》臆说者,以奔豚为肾之积气,遂谓加桂为泄肾气,伐肾邪;又以肾居下部而桂枝气薄上行,不若肉桂之气厚下行,遂谓此汤加桂,是肉桂而非桂枝,不从事实而凭臆说,何其诬也。………果尔,唯当称加,不可云更加也。”此方所治腹痛与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机理相同,都是肝木乘脾之象,所以柔肝缓急是其基本目的。所不同者,此证寒邪较盛,且有痛从少腹上冲特征,故不加重阴柔之白芍,而加温经散寒、降逆平冲之桂枝。上述三方剂量变化随证而异,细心体察将有所获。 【应用】雉间焕谓:“奔豚主剂虽甚多,特加桂汤为最可也。”又说:“生平头痛有时发,苦之一二日或四五日,其甚则昏迷吐逆,绝饮食,恶药气者,每发服此则速起;或每天阴欲雨头痛者,亦当服之,能免其患也。”此方有缓解脉络挛急之功,头痛因寒引起脉络挛急,投此可以获效。 【歌括】 桂枝加桂治奔豚,寒伤厥阴是病因, 重用桂枝平冲逆,散寒缓急痛可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