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驿八景 姹紫嫣红

 属金 2020-03-10

  从木洞上面狮子岩的“洞出神木”,到苏家浩内芭蕉屋基的“芭蕉夜雨”,正好十里。这十里原乡中一里码头,五里长街的繁华姑暂不表,单说这明月长延,长江五步两山两水之间的迤逦阡陌,猗旎风光,也可叫做是“十里春风” 了。其中“八景” 亦是千百年来文人雅士欣然而往的所在,他们徜徉其间,沐山间之明月,浴江上之清风,发思古之幽情,表桑梓之情深——吟唱出了一曲曲“谁不说我家乡好” 的赞美之歌。

丽景之一“洞出神木”

  在木洞镇西,五布河与长江交汇处,有一山崖傲然耸立,榛莽丛生,杂树交错,这便是远近有名的狮子岩。爬上狮子岩顶只见有一陡斜的石壁,石壁苔草如毡,荆棘没膝。石壁中央有一处裂口,裂口呈椭圆形,长满苔藓和一些不知名的地衣类植物。据当地老人说,小时候在此爬山玩耍时,确见有一截木头露出口外,原来这就是传得神乎其神的“洞出神木” 故事的源头,古镇木洞之名也由此而来。

站在“洞出神木”的石壁之上,近瞰五布河水,淙淙清流载渔歌;远观杨子江中,滚滚波涛送轻帆。王家岩、刘家岩、曾家岩三岩相抱,栋青庙、土地垴、中坝岛一衢互通,这正是:

茂林修竹隐先贤, 乡人自今祈鲁班。

洞中喝令神木出, 佳话流传千百年。

丽景之二“狮洞探幽”

木洞镇西“神木洞” 附近两头低,中间高拱有一山岗,人称“狮子岩”。 狮子岩左傍王家岩、刘家岩,右邻文昌宫、文峰桥。狮头北望对江沙溪渡口,尾梢鞭指小河水中渔舟。岩上有洞,洞深4.5米,宽1.5米。洞是黄土岩层,洞内有观世音摩崖造像。洞边还有一小洞,深不见底,其旁杂树萦萦,修竹冉冉,此景正是建设中的中坝大桥和河街大桥的南桥头处。

昔年乡贤徐瑞伯到此见景生情,曾作诗咏之:

幽洞冒琼树,佛缘存古今;青山高仰止,绿水长无垠。

狮岩寻寂静,禹庙感菩提;洞门萋碧草,摇曳入丹青。

乡贤徐重遥对此亦有赞词:

狮子洞,洞何空,频送樟楠造禹宫。至今尚有遗迹在,留与游人赞天工。——(寄调《深院月》)

  丽景之三“普慈纳凉”

    在木洞古镇河街的东端尽头,有一突出的崖嘴,临江而立,陡峭险峻,昔年没有导航灯塔,往来舟船为保平安过滩,祈求“慈航普渡”,故修“普慈寺” 以贡香火。

普慈岩有三景:一庙、一轩、一洞。当年由江畔登上十二级石阶,就进入了普慈寺庙廊楼轩。庙轩外有一棵千年古榕,恰似一把遮风避雨的巨大华盖,护卫着虔诚而至的各方香客。传闻许多年前此寺有沈姓住持,其人脚蹬麻耳草鞋,腰束藏青丝绦,攀高越险,倏忽腾挪,恰似莲花一朵闪烁于普慈岩上,人皆意其为得道高僧。可惜这座寺庙及楼轩早已在岁月的冲刷下荡然无存,如今只有石缝中那株老榕树还依然树冠如伞,荫蔽百步,它矍铄地临江俯瞰,目送浊浪东逝,兴叹千帆竞发,寂寥地守望着浩淼江天,感叹着沧海桑田的尘世变迁。

普慈寺临江轩的旁边是静谧幽郁,纳声吐雾的“普慈洞”。 此洞高4.5米,宽4米,洞中宽敞,可容20余人。洞內四壁凿成矩形屋状,石壁间缝中渗出水珠,晶莹浸肌。每当盛夏,市民纷至沓来,或参神拜庙,消暑纳凉,或凭栏眺江,临波举

乡贤徐瑞伯亦有诗赞诵此景——

  慈航普渡百妙生,一花一叶总关情。眼前一览扫俗障,身后百世系禅心。

  枫叶荻花秋瑟瑟,浮光掠影心依依。烟雨楼台神仙客,不枉临风酒一樽。

丽景之四“箭滩响雷”    

  常言“青滩、泄滩,不算滩,木洞箭滩浪滔天”。 走出古镇木洞,沿河下行里许,转过普慈岩便可听到白龙沱上箭滩狂野无羁的涛声了。大江至此,普沱翠崖阻其喧嚣;沿岸逡巡,堰溪古榕遏其肆虐。行路中但见浊浪排空,波峰溅玉;声震四野,惊天动地。每每舟过激流,仿佛舟楫尽入江天霹雳阵中,刹那间令人心颤股栗,肝胆俱裂,冷汗涔涔于背而不知其所以,这正是:

云里烟波画里滩,白龙沱上胆惊寒。

莫道舟楫飞似箭,纤藤节节血淚沾。

丽景之五“百练锁江”

  箭滩下去有一深潭,据传此潭中潜有蛟龙,故称“白龙沱”。沱畔石梁,长数十里,上起白龙沱,豚溪口,福堆;下至麻柳嘴“迎春石”, 清溪乡梓桐坝。此石梁好似一串天然浮雕,又如“百练锁江” 延布江汀。昔年冬水枯竭时,可见“百练”底下凿有“练锁石龙” 浮雕,由此可见先人对征服孽龙的美好期昐。

  乡贤徐重遥临此曾填辞曰:

  波淼淼,水淼淼,往日沉船知多少,何日平安了?蛟休笑,龙休笑,百练镇锁蛟龙杳,留芳人称道。——题调寄《意多娇》

徐瑞伯亦题诗单赞而今高峡平湖之变:

镇地河岳起浩然,锋芒毕露惊龙潭,

且喜千古沧桑变,而今盛世报平安。

丽景之六“白鹤晾翅”

    长石梁木洞段,紫金山昂居其首,形似鹤头,堰溪口、苏家浩横亘左右,酷似翼展,其势如白鹤晾翅,大有飘飘欲仙之感,当地人称其为“白鹤梁”。

此地形似白鹤,却也真招来了灵鸟。每逢春夏之交,数千余只白鹤驭风而至,嬉戏于梁上崖间,此时若游人登临石上,则江水、长梁、白鹤、碧空,尽收眼底,蔚为奇观。

  乡贤徐瑞伯有诗专赞此景:

长石蜿蜒白鹤梁,婆娑展翅实难忘。

凝碧江天蹁跹舞,笑看簑翁捕鱼忙。

   丽景之七“芭蕉夜雨”

  从木洞沿河而下十里,在长延坪的庙垭口下,临江便是芭蕉屋基。

明、清年间,江中尚无汽轮,来往路人途中疲劳,总要寻店小憇或过夜避露,由此这沿途的幺店子便应势而兴。芭蕉屋基背山临水,环境清幽;三五茅舍,雅趣天成;芭蕉数亩,碧翠掩映起曼舞;桃李几枝,岸芷汀兰竞芬芳。芭蕉屋基是当年涪陵新妙、增福一带起旱赴渝的必经之道。当年刘伯承元帅到重庆治眼伤,路过此地时也曾在这幺店子里“歇稍”。 据说那天刘帅和专程到此去迎接他的木洞商会林宅安、蒋炯明等乡绅,临行还吃了一碗醪糟小汤元才走的呢。

乡贤徐重遥对此有《忆江南》一阙咏之:

芭蕉院,护院尽芭蕉,潇潇渝南夜雨时,帅星降此群峰笑,圆梦在今朝。

丽景之八“芭蕉夜雨”

  此渡口居苏家浩坝尾中江寺下。过长江主流对岸是江北太洪岗,过内浩是豚溪口小码头,此是木洞长江南北两岸,上行下往的咽喉锁钥之地,昔时木洞巡检司因而驻节于此。这里濒临金鸡山背长江夹堰,波涛汹涌,水流如注,站立中江寺前,江天一色,一股浩然之气瞬间直达胸臆之中。

   乡贤徐重遥对此景亦有《虞美人》一词:

  朝罢寺庙阻归路,遥指中江古渡。月光水色如雾,摆渡有渔父。

  吚呀小舟往来顾,渡运行人无数,借问为何来去?唯有风代诉。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万里长江,木洞水驿,姹紫嫣红,赏心乐事,八景历历,引人入胜。在古镇风貌的恢复与建设中,木洞八景成为了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林永蔚,乡贤遗韵有改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