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隆林文物胜迹

 探秘桂北 2022-02-05

文物古迹
  
那来洞遗址 位于祥播乡祥播村,是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口向西,相对高程约50 米、高7米、宽8米、进深130米。洞分前、中、后3洞室,主要文化层面积约50平方米。1984 年7月试掘约10平方米,堆积分5层,文化层厚约0.4米,在黄色粘土层中出土人牙化石2枚。伴出的动物化石有中国熊、巴氏大熊猫、中国犀、豪猪、虎、羊、水牛、剑齿象等六目14种, 保存完好。
 
  龙洞遗址 位于者保乡巴内村龙猫广电,是旧石器时代文物,洞穴遗址洞口向西,相对 高程约70米, 呈椭圆形, 高2.9米,宽2.6米,进深约150米,面积约100平方米,文化层厚 0.6米, 为黄褐色粘土淤泥堆积。1988年8月出土人牙化石2枚,伴出有大熊猫、剑齿象、犀 牛、中国熊、猕猴、鹿类、豪猪、牛、羊等动物化石,轻微破坏。
  
老么槽洞遗址 位于德峨乡,是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口西南向,相对高程15米, 呈喇叭状,高15米、宽约18米、进深50米。堆积层遭破坏。仅有少部分灰褐色砂质土钙质胶 结堆积,坚硬,厚约0.6米,内含炭屑,烧土、碎骨等。1984年7月清理,出土有人类头盖骨、 体骨、石器、夹砂绳纹陶片和各种动物肢骨碎片等。
 
  江桐岩洞遗址 位于克长乡海长村,是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口向东南,高出地面 约30米, 洞口高15米、宽17米、深100米,分前、中、后3洞室,面积约300平方米。采集有 砾石、夹砂绳纹褐色和红色陶片、动物牙齿、碎骨、烧骨等,破坏严重。
  
下岜山洞遗址 位于克长乡和平村,是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口向南,高出地面约 150米,高12米、宽15米、深17米,现存灰褐色堆积12平方米,文化层厚0.5米,内含炭屑、 灰烬、烧骨、陶片等、采集夹砂绳纹红褐色或灰黑色陶片、砾石、磨光石器等,破坏严重。
  
老古城城址 位于新州镇含山村新古城屯,是明代文物。建于明代,分大、中、小3城, 依山筑石围墙, 面积约5万平方米。有南北2城门。南门外有一沿岩壁筑的栈道,长120米、 宽1.0米, 是通往城内外的咽喉要道,城墙残高4.8米、长4.2米,厚1.5~1.8米,北城门高 约4米、宽2.4米。破坏严重;南城门高4米,宽2米,厚1.5米,保存完整。
  
阿稿彝王寨遗址 位于德峨乡保上村阿稿屯,是清代文物,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系彝王 龙云涛为抵御外来侵扰而建。一条石铺小道沿山而上,寨址四周筑石围墙,长800米、高2~ 3米、厚0.7米,东、南、西各开1闸门。面积4.8万平方米。现存屋基、水井、石狮和围墙等。
 
  周帮城遗址 位于猪场乡烂木杆村弄三屯, 是清代文物,面积1.6万平方米。平面呈长 方形,东西二面为高山,南北两头砌石围墙。现残存部分城墙、屋基、桥及其碎砖、烂瓦等。洞中有清乾隆年间的墨书题记,采集有清代铜钱。
  
卡贵庙堂遗址 位于蛇场乡蛇场村卡贵屯,是清代文物,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座北向南,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泥墙土结构瓦顶,面积约1000平方米。原设观音老佛、 神仙、武圣庙、十二生肖造像,住房及各类铁钟、石碑等。现残存屋基。
  
弄达监狱遗址 位于蛇场乡马场村弄达屯,是清代文物,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 系土司文氏私设的监狱,称“西隆第二监狱”。座北朝南,为四合院式,石墙木构梁架、瓦 面结构。面积312平方米,设有木棚闸门、牢房及住房等。现残石围墙长6.8米、厚4.8米、 高1.4米和屋基。
  
乌梅苗王寨遗址 位于长发乡后寨村乌梅屯,是清代文物,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系苗王杨瑞廷为防御外来侵扰而建。寨址建在山顶,有石铺小道绕山而上,其间隘口,派兵 把守。寨四周依山筑围墙,石块垒砌。二主峰上设哨楼,面积约2.3万平方米,寨内设殿堂、 学校、住房、水池等。现残存部分石窗、屋基、水池、围墙。
  
科皓天主教堂遗址 位于委乐乡岩友村科皓屯,是清代文物,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 由罗马教皇拨款,法国神父谢贵禄组建,法八牧师莫兰管理。面积602平方米,设有念经房、 住房、厨房、仓库等,均为泥墙、木梁架、瓦顶结构。原建筑已毁,现为科皓小学和群众占 用。
  
者隘天主教堂遗址 位于者隘乡者隘村,是清代文物,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系 法国神父谢贵禄用慈善资金兴建,座北向南,四合院式,主体建筑二层楼,土墙木结构瓦顶。面积约800平方米,设传经房、住房等。教堂已毁,残存部分屋基。
  
郎甲化石出土点 位于祥播乡安然村郎甲屯, 东南约1.0公里,第四纪,隆林各族自治 县文物保护单位, 石灰岩洞, 洞口向东北,呈三角形,相对高程60米,洞内高1.53米、宽 1.0~2.5米、深约100米,洞内堆积为灰黄色砂质粘土,厚0.5米。1983年试掘,出土有猩猩、 黑长臂猿、猕猴、大熊猫巴氏亚种、似先东方剑齿象、德永氏古菱齿象、剑齿象、中国犀、 中国猿等6目23种哺乳动物化石,保存完好。
  
丁桑石斧出土点 位于委乐乡岩晚村丁桑屯,属新石器时代。60年代在丁桑屯出土有肩 石斧1件, 斧双肩溜斜,肩角钝角,柄部较宽,且短于身。身两侧与刃缘相连,使之呈圆饼 状, 双面圆弧刃,形式奇特,打磨光洁,但周边留有很多打击痕,红褐色,长7.3厘米、最 宽7.0厘米、厚1.1厘米,完好,现藏广西博物馆。
  
龙岗岭铜锛出土点 位于常么乡水井村龙岗岭屯,属战国至汉代文物,龙岗岭一村民在 菜地挖地挖出铜锛1件。出土时无其它伴随物, 銎首部残,单面弧刃,残高9.7厘米、最宽 7.5厘米、厚0.8厘米。刃部有缺口,铸造粗糙,砂眼多,现由发现者收藏。
  
马洞铜鼓出土点 位于猪场乡那伟村为尝屯,属明至清代。1971年6月在为尝屯东约1公 里马洞山腰出土铜鼓1面。出土时鼓面朝下,足向上,无其它遗物伴出。鼓面中心饰太阳纹, 腰间立扁耳2对。属麻江型。1984年铜鼓散失,只余足部1片。
  
古水利工程 位于德峨乡田坝村,是清代建筑遗址,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渠 道、 渡槽、储水池、分水闸及分渠道组成。总长700米,采用石块凿成槽状,以石粉、桐仁 捣成油膏连接勾缝。宽0.6米。灌溉面积500亩,并在崖壁上刻有《供水十三念》。至今仍使 用,但大部分渡槽及分水闸已坏,石刻模糊。
  
太平天国勇士墓群 位于介廷乡那达村,是清代文物。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路经那达, 与当地武装势力发生冲突,太平军伤亡30多人,葬于此地,墓群座北向南,封土堆结构,有 少量石砌, 面积约300平方米,无碑文,曾出土有长矛、枪、剑、大刀等陪葬品,墓地现已 建民房或垦为耕地。
 
  铜鼓桥 位于县城东部,是清代建筑遗址。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东西走向, 单拱石桥, 全长30米,宽4.2米,高12米,净跨23.3米,桥两端原立有建桥碑记,已散失。1971年扩建,两旁设人行道,保存较好。
  
鱼洞金井 位于者保乡同福村,是清代文物,泉井呈椭圆形状,座西南向东北,井旁刻 有清代诗人王文黼“金井神鱼” 诗文。1968年修建蓄水堤坝,长18米,宽13米,深3米,占 地面积240平方米,设有观鱼台,鱼类以红嘴鲤鱼和金鱼为珍稀,保存较好。
   戒赌钱摩崖石刻 位于德峨乡八科村塘石下屯。清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刻于崖壁上, 石刻长0.6米,宽0.5米,碑文列举赌博之害处,规劝人们勿误入邪途。行书体,保存较好。
  
改土归流碑 位于德峨乡田坝村木科屯,碑立于清代同治8年(1869年),碑高1.3米,宽 0.7米,厚0.25米,为泗城府正堂委派杨正文等4人管理蔗棚村行政事务,废除土司制度之告 示,正楷书体,保存完好。
 
  《奉宪禁革、设兴团保》碑 位于新州镇那么村,碑刻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岑春煊为泗 城府西隆州颁布的文告。碑立于清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碑高1.84米,宽0.91米, 厚0.15米。“奉宪禁革”明确规定各种夫役、赋税、革除各种苛捐杂税。“设兴团保”号召 组织地方武装,剿灭匪、贼、患、治乱安民。正楷书体,保存较好。
   西隆州告示碑 位于县城内,碑立于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碑高1.6米,宽0.9米, 厚0.08米, 楷书体,字径1.5厘米,记载改土归流后执行各种夫役、苛派及赋税情况,并制 定了章程;禁止和革除各种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及夫役,保存较好。
 
  镇庙铁钟 属清代文物,为生铁水和翻砂浮雕作品,顶部有龙及花纹图案,四提合一, 上部载:“皇图巩固,帝造遐昌,法轮常转,佛日增光,同结善缘,为善最乐”。中部记有 王正儒、罗德彰等110人捐资者及铸造日期,下部有云雷图案。重175公斤,高0.96米,底直 径0.8米,厚0.02米,保护完好。
 
  武庙铁钟 属清代文物,为生铁水翻砂浮雕作品,钮部为狮头,狮爪图案,四提合一, 上下部均有两对称道环圈, 中部铸“国泰民安,风调雨顺”8个大字及捐资、铸造人名,并 铸有龙门、浪花纹图案。重125公斤,高82厘米,底直径64厘米,厚2厘米,保存完好。
  
铜刮刀 属汉代文物, 通长12.7厘米, 柄长6.2米,刃部长6.5厘米,呈弧刃,最宽处 1.5厘米并向端部渐收, 刀尖向上翅,柄空心,铸云纹,工艺精细,是汉代手工艺使用的一 种刮削工具。出土于德峨乡八科村塘石屯,保存完好。
  
扁牙共和铜鼓出土点 战国——汉代文物。位于扁牙乡共和村八组的河岸塌方处发现, 出土时鼓面呈倾斜朝上状,无伴出物,铜鼓面径44.4厘米,太阳纹八芒,鼓面出沿0.3厘米, 通高30厘米, 二弦分晕,有合范线二道,重9公斤。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县文物管理所 保存。
  
禹王宫铁钟 属清代文物, 为生铁水翻砂浮雕作品,狮头、兽堤,四堤合一,通高100 厘米、底径80厘米、厚2厘米,重175公斤。上部铸花草纹饰,有铬文为“法轮常转佛日增辉 同结菩缘为善最乐皇图巩固帝道遐昌”,并有多组龙腾图案、宫灯和“禹王宫”字样。中部 铸有捐资人王连宽、 李培祖等101人姓名和铸钟匠人郭朝珍、郭朝珠等以及铸造日期。下部 铸有珠宝、花草和祥龙图案,下方有一道晕圈、饰雷纹,保存完好。
  
长贵庙铁钟 属清代文物, 为生铁水翻砂浮雕作品,狮头、兽堤、四提合一;通高115 厘米、底口直径85厘米、厚2.5厘米,重250公斤,上部铸有饕餮纹;中部铸有匠人邓元珊、 熊美玉等人姓名和熊持怙、 李光有、马福贞等303人捐资人姓名,铸有铬文“赏闻功德不分 先后虔城必有始有终四方众信口年捐资殉铸神钟盖像灵器”等,下部铸有腾龙图案及一晕雷 纹。底部有小裂损,保存较好。
   名胜风景
  
金钟山是县境内的名山,座落于金钟山乡境内,距乡政府驻地12公里。西南面交于西林 县,北濒南盘江,东北面邻革步乡和德峨乡,东西南北跨越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19.4米。
   金钟山群山重叠,浩翰的林海覆盖整个山体,云南松高耸入云,各种杂木郁郁葱葱。远 远看去,犹如一口金钟悬挂空中,因此得名。此山是木材的宝库,大量木材原料从此地输出, 现在当地群众还留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金钟山,金钟山,金子银子堆满山,只等金钟响, 穷山变成百宝山”。金钟山冬季严寒,北风呼啸,雪花纷飞,银装素裹,雾气弥漫,整个山 峰似巨人矗立云海之中;春天来了,阳光四射,云海在春风中散去,山上山下,出现一片百 花争艳,万木葱笼,群兽起舞,百鸟欢歌的春色图景;夏无酷署,气候适合,林木参天,暖 风吹动,绿树起伏,犹如碧波万倾;秋季风和日丽,满山红叶,金色一片。别有一番风貌。
   金钟山西、北两面山势险峻,东、南两面坡度较为平缓,接近主峰时,只有两条羊肠小 道通往山顶,军事上易守难攻,是军事战略要地,1963~1975年是广州部队国防哨所在地, 设有1座炮楼,山顶上还设有篮球场和操场,现由金钟山林场管辖,为林区望林区火情哨所。近山顶平地处有一口泉水,常年流水,清凉爽口。
  
九十九堡 位于岩茶乡者艾村东部, 在岩茶、隆或、介廷3乡交界处,有90多个小堡座 落在几座大山之巅;各小堡上长满各种花草,周围全是一片片映山红。天高云淡时,在此举 目四望,一览众堡奇山;云海茫茫时身置其中,便觉享受了在仙山琼阁的乐趣;暮春三月, 映山红花漫山遍野,蜂蝶飞舞。这里美丽的传说令人神往,异风奇景更叫人流连忘返。每年 旧历三月初三, 隆林、西林、田林3县附近的数万游客汇集欢聚。为欣赏这美景而不惜风餐 露宿。九十九堡是一个待于开发的旅游区。
 
  冷水瀑布 在县城东南约6公里的冷水河上潜流经丛山底下的一条地下河流到梅达, 突 然汹涌喷出地面,越过层层峭壁,形成连绵20公里的72幅大小瀑布,十分壮观。它们大致分 为3段, 其中第三段瀑布最为奇绝,先是冲上一突出的山崖,然后成抛物线飞流而下,人可 站在瀑布与石壁之间从容观赏这弧形下降的飞瀑。瀑布落入潭中,声如雷鸣。两旁的山峰, 高耸入云,古树参天,繁花似锦,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
  
西隆旧八景
   龙岩吐雨 位于县城东南部6公里,即冷水瀑布。从前瀑布下泻之岩石有如吕字形两洞, 洞深约2.7米,瀑布由岩石喷出,瀑布落处,在水冲击下形成排列3个窝臼,水乡争湍激而澎 湃不止,高溅喷成细雨清雾。岩之下洞,空隧无水,在瀑布下形成“水帘洞”。清嘉庆十四 年(1809年),探险者入洞探索,见洞内平滑,淤泥中有凹槽蜿蜒入内,意为有蟒蛇,洞内还 有如穿山甲鳞状物,并带回州府,当时正值两广总督吉庆巡抚到西隆,见物视为龙鳞,故称 此景为“龙岩”。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诗人王文黼在“龙岩”右侧石崖题写行书“龙 岩吐雨”四大字,西隆知州黎献琛出资雕刻。王文黼即景赋诗云:
   神龙潜化隐洞阿,
   尾掉清湘首弄波;
   渐负苍生奢引望,
   空招日久继滂沱。
   此景排在西隆八景之首,诗云:“龙岩吐雨势汪洋”。因多年雨水冲刷、风化,“吕” 字形洞及“龙岩吐雨”四大字已不存在。
   金井神鱼 即者保鱼洞,位于者保乡同福村,鱼洞上部多土,下部为岩石,洞外有砌墙 护井, 泉井呈椭圆形,长18米,宽13米,水深2米。井旁有古榕树,井外为平坡草地,草上 砌椭圆形花台1座。花台中植醉杨妃月季花1株,老干纵横,奇古有致。洞内有红、黄、兰、 白等各色游鱼,每当日出光照井中,游鱼自相尾随为队,不稍间杂,大者在前,小者随后, 鳞光水映,泉井灿烂。诗人王文黼即景赋诗云:
   水产灵鱼井号金,山花叠护洞门深;
   色分数彩鳞如染,饵得春红口渐侵。
   鼓翅扬鳍变变化,依蒲载藻任浮沉;
   神仙只可归渊羡,不许凡夫溉釜鬻。
   此景排在西隆八景之二,诗曰:“金井神鱼色异彰”。
   古城鲜花 位于县城南部约5公里。三国时孟获一小部落酋长据险叠石扼守,故称城, 从南天马山腰为大古城,山势向东延伸至五指山为中古城,经山溪裁断之东南部为小古城。其地石山林立,气势雄伟,怪石磷峋,峰回路转,山间城内多奇花异草,春夏之交,繁花竞 艳。此景在西隆八景中列为第三,诗曰:“城有鲜花仍号古”。
   山如图画 位于县城南面,为县城之南障,山上青林长茂,间杂有居民,四季花果不绝, 山路迂回,盘环上下,道旁花木连接不断,蔬圃错落,门户掩映。在县城遥望,幽明异境, 雾里现山,空蒙幻奇,云环雾绕;夜幕降临,缕缕炊烟。每到春季,鸟语花香,绿叶如盖。诗人王文黼有诗曰:
   层峦南障亘东西,绚彩丹青点缀齐;
   木竹淡施新雨后,炊烟轻散野云低。
   桐荫隐若藏幽舍,蔬圃横桃起绿畦;
   遥听樵歌山坳里,声声犹应到前溪。
   此景在西隆八景中列为第四,诗云:“山如图画久名扬”。
   大雅高峰 位于龙圩(今田林县旧州)龙潭之后山第三层高峰,山峰高大雄伟壮观,上峰 有一小溪流入下峰泥窦中。峰多松柏,树木参天,山峰中建有“魁星阁”,阁门额刻有“大 雅”两字,正座题“魁星宝殿”,阁内侧有一竹林,间杂苍松翠柏,曲折上至峰顶,供游人 观赏峰景。诗人王文黼题咏云:“使大块假我文章万文奎光冲北斗,庆皇极新民雅化九天 风运转中和”。
   此景在西隆八景中列为第五, 诗曰:“峰高大雅天然壮”。因年久失修,魁星阁已不 存在。
   龙潭夜月 位于今田林旧州镇,距小学约40米近河流湾角处有一潭水如半月形,长10余 米, 宽约6.5米,潭高于河面70余厘米。清光绪年间修整加巩,以方块岩石砌其边沿,以石 栏杆绕之。于潭上方砌一防洪石堤,夏季降雨水浑,潭中仍水清如故。潭之两端建有六角亭 和八角亭各1座,相距17米,间作三曲小回廊,廊中处有石阶5级下潭边,潭边植垂杨10余株。亭旁建有花台花圃,种有海棠、芙蓉、茉莉等。游人倚栏迂回观赏,月明星稀之夜,俯瞰潭 中,水月明朗如境。此景在西隆八景中列为第六,诗曰:“月夜潭清水益凉”。因年久失 修,防洪堤崩塌,山洪流沙淤泥淹没,已无遗残存。
   红江桃浪 位于南盘江天生桥下游约5公里, 即雷公滩。景之上截峭壁峡崖,江面窄而 水位高,落差大,急流奔腾而下,江边缓流处随水流泥沙叠成长滩,滩中形成多处泞潭与附 近地下河水连通,潭水常清,高差下泻激流触石,浪花腾起数丈,形成细雨空中飘流,日照 斜辉,映成彩虹落霞。江中洪水与潭中青水相对流翻滚,恰似桃花朵朵在潭中浮现。诗人王 文黼有诗云:
   瀑卷淤沙混碧空,渔歌争唱满江红;
   洪涛新汜桃源路,清雾轻随麦浪风。
   潭似落日斜布景,雾如还雨引长虹;
   休闲淘尽三春景,不消自流大海中。
   此景在西隆八景中列为第七景,诗曰:“滚滚红江翻桃浪”。
   百鸟朝王 位于革步乡境内的安那乐多寨 (壮语意为山似马鞍形,鸟飞不过,形容此山 很高) 。此景处于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之间,地多松林,亦有冬青、樟、榆等树,于数株极 大而苍老之冬青下, 有30米高崖,直立如屏风,屏风前有1长约3米余,宽1.5米的石磴,石 磴前有宽阔平滑石板,周围细草如茵,山花丛杂,满布其间,丛林中珍禽异兽数百种,每年 旧历二月十二“花朝节”,春风送暖,百花盛开,林中百鸟先是孔雀、白鹤、锦鸡、白鹭、 斑鸠等积于石板上,鸣声聒噪,众鸟闻之随而聚集,百鸟在石板上开屏对舞,引吭长鸣,各 献技巧,尽情歌舞。山间水滴叮咚,蝉声四起,音回谷应,诗人王文黼即景赋诗云:
   来仪风翙止高罔,水鸟山禽趁对扬;
   孔雀屏开调翡翠,双凫莲下舞鸳鸯。
   鹤轩鸠杖高冠立,鹭序鹓斑比翼翔;
   鸣到朝阳鸡报晓,莺声百啭庆春王。
   此景在西隆八景中列为第八景,诗曰:“春晴百鸟共朝王”。

                                史方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