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图老故事】古代文物——庙宇古城遗址及墩台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8-19
庙宇古城遗址及墩台


一、庙宇

满清王朝为巩固其封建统治,沿历代封建王朝的做法,在昌图县设治后广建庙宇,以宣扬封建迷信进而愚弄和麻痹民众,世代相同。便在民间形成了“唐修塔、朱修圈(指边墙),大清修佛殿”的该语流传。


除金山寺(大台庙)是明朝建筑之外,从1803年(清嘉庆八年)至1908年(清光绪三十年)昌图县共建筑庙宇五十余座,其种类有关帝庙10座(在靠山屯、大房身、边家窝堡、此鹭树、大洼、八面城、张家窝堡、四家子、大和尚街处),娘娘庙9座(在此鹭西街、四家子、东嘎辖、八面城、大和尚屯等处),地藏庙(在安家窝堡),太清观(在黑台子)、兴隆寺(达善屯)、圣宗庙(通江口)、七圣庙(在大房身)、五圣庙(在后四方台)、真武庙(在黑鱼屯)、峰云寺(在亮中桥)、龙华寺二处(在张家窝堡、金家屯)、凌云寺(在三道沟)、财神庙(在金家屯)、隆仙庙(在金家屯)、灵虚寺(在三眼井屯)、宝泉宫(在两家子)、灵神庙(在灵神庙屯)、永寿寺(在白旗屯)、寿禅寺(在王子屯)、经天寺(在哈尔沁)、神祐寺(在古榆树)、喇嘛庙(在达子窝堡)西佛寺(在獾子洞)、关欢寺(在东嘎辖)、三义寺(在东嘎辖)、鬼王庙(在横沟子)、祖神庙(在八面城)、朝阳观(在双树子屯)、佛寺(在五家窝堡)、龙王庙、药王庙(在龙王庙屯)。

昌图老城是厅府和县衙的所在地。庙宇的建筑比较壮观。

文庙:以孔丘为首,亦称孔庙,大成正殿三楹,东西庑各五间。供奉的人位,东配二位,西配二位,西序六位,东庑先儒四十位,西庑先贤三十九位,东庑先儒四十位。


文庙有大成门一间,东西便门各一座、棂星门三间。有泮池泮桥、前大门三间。开路各一、照壁一、东西下马碑各一,墙周围一百四十八丈有奇。庙之东为文昌宫、文书院、内三进。满汉文武官员,旗、民人等至此下马。

武庙:正位左为关羽,右为岳飞,东配忠武将十二,西配武将十ニ(现昌图西城小学址)。

关帝庙正殿三楹,有碑二座,有钟鼓楼各一。后正殿九楹,中三楹为龙王庙,东三楹为广嗣宫,东设耳房一间为药王庙,南三楹为火神庙,西耳房为神庙。

此外,尚有城隍庙、科神庙、狱神庙、八蜡庙、天齐庙(即东狱庙)等等。

昌图县著名的庙宇有八面城的关帝庙和东嘎乡的喇嘛寺;古老的庙宇有石庙青云佛寺和宝塔寺。

关帝庙:位于八面城镇内,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修建,1864年(同治三年)重建

有三层大殿,东西两侧有檐棚式配房十间,并有重檐式两层鼓楼,附属文物有九眼透龙碑两桶,束腰澒弥庙两桶,石狮子两个。

喇嘛寺:位于东嘎乡街内,为清代蒙族修建,砖石本构檐式重檐两层楼,附属文物有铜铸千手千眼佛重千斤(1957年被盗变卖)石子两个。

石庙:原址在今大四乡红石村,石已剥蚀。上有“大韩”ニ字,余不可辦。因其为青石所筑,故名石庙。当地也有称作“韩神庙”者。原为高句丽人所建(土改时已拆除)。

青云石佛寺:在八面城南,建于1822年(清道光二年),据说石佛为古扶余国遗物(文化大革命期间打碎)

宝塔
:距老城镇北七十五里有小搭子村,该地有宝塔寺约数十级,中级具十八面刻罗汉。相传建自唐代,旁有石碑,清时,府治与康平县辖属。

2、古城遗址

古榆城:即今昌图老城,此城乃明辽海卫故址,墙长一百米有零。清嘉庆七年开荒后,即就其为昌图城。后经知府赵受壁重修,城上书“古榆城”三字。

古城命名起因其说不一,一说城西南角曾有古榆树一棵;一说城垣有古榆数株。今古榆已无存。

肃州城:位于今马仲河乡西大营村,俗称“大营盘”,它位于哈大公路的开原和昌图之间,古代交通要道上的城市。就是《纪辽史兴宗》记载的一座建于辽代重熙九年十二月(即公元1041年)的肃州城,当时属于辽代五道之一的东京道(首府辽阳)管辖。1143年(金代皇统三年)改为清安县,元代被弃,是一座长宽各约二百五十米的方形古城。城中心古街道在今哈大公路交叉处。

在此地发现的古文物有两个坛子盛放古铜钱七百二十市斤,古钱种类达一百六十种之多,其中有一千八百年前汉代的“五铢钱”以及唐、宋、金各种年号的钱币,年代最晚的是金代铸造的“大定通宝”

此古城遗址发现,新华社已做为新闻于1965年1月12日发布全国。

韩州城:位于八城南郊,据《辽宁史迹资料》载“一度是辽代韩州州沿,金为柳河县治”。从古城址废墟上看,城廊广大,城墙长650米,宽2~4米,东西南北四门已不可辨。韩州始建于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后来加以扩充,辖有一万五千户。城内出土一面刻有“韩州刺使”边款的铜镜。

清代道光年间,曾在古城内发现《石经幢》一个高三十五公分,直径三十九公分,呈八面体,每边宽十六公分。“八面城”以此而命名。《辽东阁岭》云:“邑街关帝庙山门左侧有亭冀然中立石碣,遗址遂各城”。

在八面城北隅掘得铜印一株。篆曰:“混里海吧哈”,印章铸“大定七年内府监造”。按“大定”为金世宗国号,此城为金代的大都会。据史料记载,北宋的亡国之君徽钦二帝被俘后曾于天会六年七月至八年七月放囚禁在韩州。

解放后在该地不断发现古遺物,如铜镜、铜佛、铜铧、模子、铁矛、铁铡刀、铜马蹬、白瓷壶和碗等陶器,辽代货币也时有出土,还出土有兽面纹、龙纹及带汉文徐字的瓦当和鸱残吻等,多数具有辽代特征,少数是金代遗物。

四面城:即今四面城乡,公元前128年于此建扶余国(并设首府于此)。唐时薛礼

征东进攻扶余城即此地。此地即辽五道之一的扶余道,可通契丹。它是辽代的安州遗址,金代为归仁县,该城为一座棱形土城。南北长四百二十七米,东西宽三百零九米,古城中央有一石龟昂首土中,从发掘出土的认证,瓦为灰色有布纹砖为灰黑色大方砖,曾传说一块方砖上刻有《侍院城》三字。

在该地发现的遗物有红色石头,上边着门的石棺一口,石台一个,马蹬、铜钱和三条腿扁锅一个。

据判断,此处也一度为高句丽寄居之地。

旧志尚记载有茨榆城(永宁堡遺址)、土城子(强师县遗址)等。以上各城遗址已无存

3、石碑

辽海卫碑:为明永乐七年古榆城之遺物,明因唐制,分国内为若干卫,辽海即其中之一,据昌图府记载,“前修衙署掘土,得古碑于地中,经尺余”据实观测,碑身红色石,高六十七公分,宽六十三公分,厚十四公分,碑文中央有《辽海卫》三个大字,旁铸“永乐七年指挥陶煜立”等字样。此碑为原碑,底节,原存放祖师庙内,解放后经文化馆保管。

日俄停战碑:位于今泉头水泥厂院内,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日俄停战后所建,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频受外侮的佐证,是腐败无能满清政府奇耻大侮的标志(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掉)

八面城兴学纪念碑: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科举废,学堂兴,1908年(光绪三

十四年)八面城办北街小学,树立此碑以铭记(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

4、化石

在昌图境内发掘的有:吉林省四平驿南,捆得古象牙化石一枚,存于“大连自然博物馆”(1933年12月4日)

在辽宁昌图县四平街(今老四平)附近,掘得古象牙化石一枚,存于“大连博物馆陈列室”。硅化本,出土于奉天省昌图沙河子炭坑。

龟类卵化石,满铁本线昌图泉头驿及昌图驿附近,计据五件;

披毛犀腿骨化石,1933年发掘于四平街东站南,计六件:披毛犀腿骨化石,披毛犀骨化石,披毛肋骨化石,披毛腭骨化石,披毛犀臼齿化石,披毛獠齿化石。总计11件,现存于“大连自然博物”注:驿(日语火车站)


5、“昌图八景”及昌图公园考

旧志有“昌图八景”之记述,经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于其内,“昌图八景”因之名胜一时。

“昌图八景”即《王寺归鸦》(在昌图老城北小壕西端)、《南桥烟雨》(昌图老城正南之大木桥)、《榆岭莺声》(距昌图老城东南十里之新立屯,有大岭、岭上多榆树,故名榆岭)、《金山晴雪》(昌图老城西北十五里处大台庙,原有金山寺)、《青云石佛》(在八面城以东南隅)、《三井蜃楼》(今大四乡三眼井村)、《通江晚渡》(通江口乡所在地)、《关山落雁》(昌图老城通往马仲河大岭,南三里许有边关,故名关山)。今循“八景”故地考察,往昔的景观,确无迹可览。

考“昌图八景”旧志编写者拘于旧志编写规范,有的根据传说(如“三井蜃楼”,据老农座谈,七十余年未见此景),有的则根据实物加以宣染而凑成,加之自然生态历年来遭到破坏,原“昌图八景”已显得荒凉冷落了。

昌图公园,一度曾与“昌图八景”相提并论。1913年5月(民国二年),知事程道远开辟公园一所,地址在昌图老城南祖师庙旁,园中有清流,上筑长桥,西有一座桥,池中有凉亭一座,将园中林景点缀一新。

昌图公园,在日寇入侵后,历尽沧桑,今仅存死水一洼,俗称“花园大坑”,即为此地。

6、土边墙、双堆子考

明朝的土边墙,距老城南十里有土壕如屏障,蜿蜒百余里,东起宝林,西入柳条边原筑高二丈余。现只有七、八尺高。状如丘陵起伏,上面筑五里一墩十里台。

边墙是明代继元代在东北据全部疆土之后,于十五世纪中叶1442年,正统七年开始继续修建的辽东、辽西的辽河一带边墙。当时明王朝主要采取守势,以防蒙古的瓦刺部、鞑靼及兀良哈等袭击而修建。明代边墙总的形势是凹字形,墙的构造大部分是土造,部分是石砌、木建、砖筑,也有利用大自然山山脊为墙的。清代在辽河流域筑边,大体上沿用了明代辽东边墙的走向,也有利用明代旧有边墙建边的。

昌图县境内的边墙,东由开原县莲花乡大台子山入境,西向经泉头、满井、昌图站北部三公里,再由老城乡靠山村偏向西南至大台庙,经大兴乡东南部,入亮中桥乡西部,至四家子村向南,插过十八家子乡东南角,接引长岭子乡西部、南下与开原县庆云堡双楼台接连。境内全长一百二十华里,墩台八十五个。


双堆子位于今十八家子乡三合村,乃两个大土丘,高为二丈有余,杂草丛生,每堆直径为百米余。由于土丘的存在,村落从此而命名。

对双堆子的成因,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薛礼征东时倒落薛中的征尘而成,一说老罕王(努尔哈赤)逃难时经此,抖落靰鞡里土落地而形成。这两种说法,只不过是神话而已。

双堆子是古代战争的蜂火台较为可靠,与开原县双楼合村对应,应与明代土边墙同时所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