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无数的文化传承和文物。以前人们不懂文物的珍贵性,导致了许多文物在以前都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它们现在是珍贵无比的文物,但没被专家发现以前却丝毫不被人重视。 我们如今能够了解历史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过文物,所以中国各地都有博物馆,就是方便人们可以欣赏文物从而知道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些文物每一件都是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是一段历史故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件文物,名为西汉上林共府铜升,它的模样就好像是农村使用的水瓢,在众多珍贵且气势雄伟的文物中毫不起眼。那么它是怎么进入陈列众多精致珍贵文物的博物馆的呢?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农民都还不怎么知道文物的重要性。在河北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农民就挖出了这个上林共府铜升。当时因为它的形状像是水瓢,只是不是木制的而已。于是农民就把它拿回了家里,用来盛水,甚是好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用了二十多年后。随着当时文物的普及,农民开始意识到自己挖出来的这个水瓢指不定也是一个文物。于是就拿去给专家看,专家开始的时候觉得没啥,仔细一看却发现它的上边竟然有铭文。铭文是这样的22个字: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玡。容一升,重斤二两,工师骏造。专家意识到了它的价值。于是专家与农民沟通,要征集这件文物。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农民表示文物放在他手中也是浪费资源,愿意为国家的历史研究做贡献,便低价交给了博物馆,只收了8块钱。 专家经过分析后发现,这件文物确实是汉朝的,而且看容量,汉朝沿用的还是秦朝的制度。不过这造型确实长得像水瓢,但人家是铜量器。现在它被安放在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安然的待着。 文物是历史的结晶,文物有多珍贵,并不是只看外表,就像这件上林共府铜升,看外观可能只值8块钱,但确确实实是国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