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民国时期(包括国民党统治时期)别说与新中国比,就是与满清比也是大大的不如。 满清的军工生产清末虽然腐朽没落,但是其统治阶层仍然是想有所作为。 第一次鸦片战争,满清只是认为自己的战船在海上不如洋人,但是在陆地仍然自信满满。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八里桥一役打醒了大清,蒙古骑兵在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面前被打得全军覆没。 1861年,咸丰帝发布上谕,著曾国藩等酌量办理购买、制造洋枪洋炮。从此大清开始了洋务运动。当年秋,湘军攻占了太平军重兵防守的安庆。 在与太平军的残酷厮杀中,曾国藩认识到西洋火器的厉害,但是购买洋枪洋炮花费银两高昂,如一支单发后膛枪就需要花费24两6钱,相当于大清普通四口之家一年的收入。于是,在进驻安庆后,曾国藩即着手筹备机器局。1862年1月,曾国藩正式将筹办的机器局命名“安庆内军械所”,这成了中国的第一家近代化军工企业,设计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蒸汽轮船。 安庆军械所正名三个月后,李鸿章率领刚成军的淮军开赴上海。在上海这个华洋杂处的地方,李鸿章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外国人,也见识到当时在上海由西方探险家组建的“华尔洋枪队”使用新式武器和新式战法的威力。于是,李鸿章仿照洋枪队的标准改造淮军,仅用两年时间就将旧式武器淘汰,换装了洋枪洋炮,率先完成了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过渡。 江南制造局炮厂 李鸿章也认识到购买只是权宜之计,设局制造才是长远大计。于是上奏朝廷:臣军先后购觅西洋炸炮,每月操练攻剿,需用炸弹甚多,不能不添设制造局,分济应用。从1863年起,李鸿章招募外国技师,挑选中国工匠,购买国外机器,先后创建了上海炸弹局、苏州洋枪局、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实现了枪炮、军火、轮船的自造。 装备了新式火枪的清军 在洋务运动中,清廷共创办了44所军工厂,同时还兴办了一批矿山、纺织、炼铁厂、轮船公司等近代工业。 金陵制造局在1881年仿制了美式加特林机枪,甲午战争中给日军造成重大杀伤。 在44座兵工厂中,大型兵工厂有5座,分别是: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北洋机器局;中型兵工厂也有5座,分别是:金陵机器局、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吉林机器局、广州机器局。 以上10个大中型兵工厂设备齐全、材料充足、技术力量较强,能仿制各类型枪炮弹药,部分还能建造舰船。 淮军炮兵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清廷兴建并维持44个兵工厂运转的累计总花费在1.1~1.4亿两白银之间,相当于《马关条约》赔款总数的一半,平均下来每年花费约为220~280万两白银,相当于两艘定远舰的价格,而以清廷平均年财政收入7000万两来算,这一花费只占财政收入的3.1%~4%,负担比较轻。 李鸿章创建的上海织布厂 晚清军工生产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枪械仿制、火炮仿制、火药生产、舰船建造。 从1867年江南制造局批量生产美式雷明顿边针后膛枪开始,金陵制造局、山东机器局、湖北枪炮厂和广州机器局相继寻找世界上最先进的枪械进行仿制,比如,1884年马克沁机枪发明之后,仅过了4年,金陵机器局就成功仿制;1889年奥地利发明曼利夏连发枪之后,江南制造总局于1890年成功仿制;1888年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研制成功,5年后,湖北枪炮局仿制成功,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阳造”。 可以这样说,大清的枪械水平紧追世界先进水平,与发明国仅相差3~5年。 大清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武器大抬杆
甲午战争被日军缴获的克虏伯大炮 甲午战败后,大清军工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暴漏无疑。清廷着手对全国的军工企业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但是,此时的大清已经时日无多了。 北洋时期(1912-1927年)在这一阶段北洋政府新建了规模很大的巩县兵工厂,扩建了汉阳兵工厂,地方上张作霖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东三省兵工厂,阎锡山建立了全国第二的山西兵工厂,其他一些军阀也建立了几十个大小不等的兵工厂。 袁世凯创建的巩县兵工厂,抗战时内迁,生产了抗战中大部分的手榴弹 武器方面主要成就是仿制了德国马克沁重机枪,美国汤姆森冲锋枪以及多种口径的迫击炮、山炮、野炮。 据不完全统计,北洋政府时期47个兵工厂,从1912年到1927年共生产各种枪支72.52万支,火炮3643门(其中迫击炮2303门),枪弹84646万发、炮弹27.63万发(其中迫击炮弹12.57万发),手榴弹14.32万枚、火炸药154.38万公斤。 国民政府抗战前(1928.6-1937.7)这段时间,中央仅新建了巩县兵工分厂(生产毒气),地方上新建了较大的兵工厂有广东第二兵工厂(粤军),21军修械所(川军),但中央的上海兵工厂被迫关闭,地方上全国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被日寇夺取,第二大兵工厂山西兵工厂被迫缩小规模,可以说军事工业发展不大。 中正式步枪,性能上要优于日本的三八大盖 武器上发展主要有巩县兵工厂仿制成功1898式毛瑟步枪(中正式),金陵兵工厂仿制成功1908年式马克沁重机枪(24年式),大沽造船厂,21军修械所等仿制成功捷克7.9毫米轻机枪,东三省兵工厂仿制成功75毫米、100毫米、105毫米榴弹炮,还生产出105毫米加农炮,37毫米平射炮。 据不完全统计,1928年到1936年,生产火炮7805门(其中迫击炮6003门),步枪51.4万支,轻重机枪1.52万挺,炮弹133.5万发(其中迫击炮弹100万发),步机枪弹58900万发,手榴弹602万枚,枪榴弹10万发,航空炸弹10.9万枚,枪榴弹发射筒1000具,黑火药9万公斤,无烟药150万公斤,炸药237万公斤,防毒面具5.7万具。 抗战期间(1937.7-1945.8)本阶段个军工企业纷纷内迁,地方军工企业被中央统一接收,这一时期主要军工进步为仿制成功法国布朗德式样120毫米迫击炮(33年式),仿制成功德国苏罗通50倍37毫米战防炮。 抗战时设在防空洞的兵工厂 据统计,抗战期间共生产火炮98门,迫击炮1.53万门,步枪83.72万支,轻重机枪11.12万挺,信号枪5100支,手枪1.56万支,炮弹1012.72万发(其中迫击炮弹841.12万发),步机枪弹106200万发,手枪弹1057万发,冲锋枪弹10万发,手榴弹3329.85万枚,枪榴弹710.56万发,掷榴弹169万发,掷榴弹发射筒8.38万具,枪榴弹发射筒3.91万具,信号弹117.73万发,航空炸弹6.2万枚,防毒面具71.89万具,地雷93.84万个,炸药包841.17万个,黑火药84万公斤,无烟药43.71万公斤,炸药84万公斤。 抗战后阶段(1945.9-1949.10)本阶段除原有的兵工厂还接受了一批日伪兵工厂,其中接收东北地区的兵工厂组成的第90兵工厂是全国最大的。本阶段仿制了美m17.9毫米半自动步枪,57毫米无坐力炮等,其军工生产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解放战争的炮声,很快就灰飞烟灭了。 可以看出,满清灭亡后,除了北洋时期中国的军工还有一定发展外,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二十多年,中国的军工处于停滞甚至倒退。 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权者鼠目寸光,对国家工业建设不重视。 不仅是国防重工业,就连轻工业也不重视。整个统治阶层充满了浓厚的买办思维,官僚腐败。在轻工业领域内的大量民族工业不仅未得到扶持,反而极尽盘剥,导致大量民族工业纷纷减产、破产,艰难度日。 而对于关乎到国家安全的重工业更是冷漠的让人心寒。如阎锡山曾提出将全国第二的山西兵工厂交中央,搬迁到后方。不过要求给予500万法币的补偿。这500万法币仅仅是国民党中央军一个半师一年的军费。 阎锡山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武器 然而作为小商人品质的国民党却在这关乎国家安全的关头仍不忘讨价还价,直到日军占领太原也没谈拢。而这家兵工厂在36--37年就生产了75毫米山炮200门,几百门迫击炮和一千余挺机枪、两万支步枪。去国外购买同样数量的山炮则需要1200万法币。 这样的领导者精明于算计,眼光和格局太浅太低。 2.官僚主义,效率低下 国民政府计划建厂后,先派人出国考察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和外国公司谈判签订合同,工厂从设计到机器设备及辅助设备全套进口,甚至连厂房建设也要请外国工程师监督指导。这不仅多花钱而且造成工期拖长。 3.议而不决,决而不办,随意变更计划。 如28年陈绍宽就提出了建设海军的规划,然而国民党上层拖拖拉拉,结果到抗战开始时海军还得拿四十多岁的大清军舰作战。 大清最后四艘装甲巡洋舰用来阻塞江阴航道 4.派系倾轧,争权夺利 很多兵工厂被中央接收后,更换了厂长,原来的技术骨干、兵工专家往往就意味着失业。极大地制约了军工发展。 5.不重视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钢产量为例:1913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4.3万吨,但是到了1930年只剩1.5万吨。可是到了1934年突然发威,达到5万吨,1935年竟然突飞猛进到25.7万吨,两年后实现翻番达到55.6万吨。 果粉们是不敢吹这个的。因为钢产量的增加除了地方上四川的刘湘、山西的阎锡山为了本地的军工厂生产而扩建了炼钢厂外,最大的一块增量在东北的鞍山钢铁厂。 战时重庆钢铁厂 而国民党中央控制的兵工厂所用的钢、铜、化学原料等均来自进口,因为进口,经办人员可以收取20%以上的回扣。 大家都知道我国著名的化工大师侯德榜,他创新开发新型制碱法,进入到半工业化生产阶段,然而因国民政府的不支持不作为而未能投入生产。“三酸两碱”是制造重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尤其是制造硝酸铵炸药。国民政府对侯先生的努力漠然视之,47年内战爆发后对国民党心灰意冷的侯先生出走印度。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民国到底有多重视本国军事工业,从抗战最要紧关头对军工人才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1943年,在重庆的18家铁厂倒闭了14家,四家钢厂倒闭了一家。 果粉们会说国产的质量不好所以不用国产货,制造枪炮那可是不得了的事,一定要保证质量。但是要知道,有枪总比没枪好。 比较同时期处于更困难更危险的敌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工厂,不仅制造了步枪机枪手榴弹,制造出了无名牌步枪和“八一”式步枪,还用铁路铁轨生产出掷弹筒、步兵炮、枪榴弹。因此,军工生产是要看态度的。 看看八路最大的黄崖洞兵工厂条件 满清晚期已经是够腐败了,但是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有识重臣的努力下,仍然建设了当时在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军事工业。甲午的失败不是因为清军的武器落后,而是因为制度的失败。 北洋时期的那些军阀,仍然在军阀混战中不忘发展建设军工,而国民党统治时期,竟然连军阀都不如,在他们的眼里,永远是把个人、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民族利益之上。 最后给一点新中国的数据,果粉们看了后是不是该找个地缝钻进去。 新中国1949年到1952年的部分工业产品数据:发电量,43.1亿度到73亿度;粗钢,15.8万吨到135万吨;煤炭,24.6万吨到193万吨;水泥,66万吨到286万吨…… 在美军巴祖卡基础上仿制的51式火箭筒 1950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缴获美军90毫米火箭筒和57毫米无后坐力炮。半年后,国产同类武器仿制成功,1951年下半年,朝鲜前线部队得到4800具国产51式火箭筒及20万发火箭弹,数千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和21万发炮弹。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中,志愿军依靠新获得的反坦克装备,共击毁击伤敌坦克100多辆。 |
|
来自: liwenshang123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