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数天才“坠落”?父母究竟该如何定义成功与失败

 一个大风子 2020-03-10
奥数天才“坠落”?父母究竟该如何定义成功与失败

文 | 谢际春(北京布谷鸟心理咨询中心)

《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文引发热烈讨论,也使得文中的当事人—曾两次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金牌的付云皓在沉寂多年后再次走入大众视野。付云皓本人对该文进行了补充说明、澄清和反驳,指明文章中写的是作者吴呈杰眼中的付云皓,仅代表他的价值取向。

该如何定义坠落与成功

其实,这种分歧代表了一些人的观点。吴呈杰的文中确实暗含:得过两届IMO冠军的人,应该在名校或研究所做学术研究,才能称得上成功。而付云皓给“二本师范生”教初中数学,那就是天才坠落了,言外之意,付云皓是个失败的典型。但付云皓则否认“坠落”,他说自己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在基础教育的道路上,为社会贡献力量。

显然,吴呈杰代表了较为普遍的成功定义,也代表了大众对天才的期许:登上学术的顶峰、荣誉的殿堂,或者拥有名、利、权等。而付云皓一个都没有,这一点他也承认。但我支持他的论点:普通教师这一职业和身份本身不能被当作坠落的证据,正像最强大脑的“脑王”杨易,清华硕士也在新东方投入小学基础教育一样,完全可以是一种成功的事业和人生。

当然,以外在的成绩(成就)论英雄也谈不上错—获得诺贝尔奖当然是一种成功,但一个人的成功不应该完全由他人来定义、由社会来评价。最重要的,应该由他自己来确定什么叫作成功,如何获得成功,以及是否取得了自己定义的成功。

成功这件事有外在和内在之分。理想的状况当然是内在与外在的完美统一,内在的成功是自我满意、自我实现,外在的成功则是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做出贡献。希望借助他们二人之争抛砖引玉,引发学子和父母们对成功以及成功背后的动机、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

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个在美的华人妈妈,儿子品学兼优,考上著名的沃顿商学院,完美对接藤校、白领、社会精英。可有一天,儿子说:“我要去西非塞拉利昂—爆发伊波拉病毒的国家,做4个月的义工。”妈妈自然非常担心,对儿子说:“你能不能不去?”儿子说:“妈妈,您认为应该谁家的儿子去?”

后来,这个妈妈还是想通了,她对儿子说:“我送你进名校是希望你将来有更好的生活,最后却变成你想要一个更好的世界。是我没有跟上你的成长。”

这个妈妈意识到了作为父母的局限性,他们追求的是一个小家稳定的美好生活,可儿子却以世界为家,以拯救人类苦难为责。如果这个儿子毕业后去从事难民、慈善工作,或者像2016感动中国的耶鲁高才生秦玥飞去当村官,谁又能说他们不成功,是陨落的明星呢?即便有人说,他们会在意吗?

关于成功,我们还需要进行另一个维度的思考,即成功是一种结果还是过程?付云皓提到“有许多研究者学术能力很强,却始终棋差一招,终其一生也没能攻克想攻克的问题,但他们依然是快乐的、充实的。”这样的人生算不算成功?我想是算的。

另外,成功有大小吗?众所周知,以挣钱多少、官位高低来定义成功有失偏颇,那么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成功是否合理呢?如果名校毕业的博士喜欢当全职主妇,这是不是一种浪费或“坠落”呢?我想并不如此。她也许享受其中,并培养出了很棒的孩子,这也是间接为社会做贡献呢。

所以我想,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成功的定义应该是多元化、个性化、过程性的,且没有可比性。

奥数天才“坠落”?父母究竟该如何定义成功与失败

父母能为天赋高的孩子做些什么

天才是少数,但天赋高的孩子大有人在。许多父母都在问:要不要上奥数班?应该怎样培养?

从对“天赋异禀孩子”的后期追踪发现,他们大都表现平凡。可见,无论是奥数冠军,还是高考状元,都不能确保日后的卓越。吴呈杰文中提到的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青年数学家许晨阳的观点很重要:“一些优秀数学竞赛参加者,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在某个时间节点上,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认识到了数学竞赛的局限性,而选择了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为后来成长为杰出数学家奠定了关键的一步。” 是的,数学竞赛能培养出的能力,只是数学研究需要能力的一小部分,高考也是如此。

奥数作为提高兴趣和初等数学的入门,可以学习。但父母要意识到奥数的局限性,不可过分重复投入竞赛、奖牌之争,以致错过打开视野、进入高等数学等更广阔领域的最佳时机。

父母没法给出,也不应该武断地给孩子指定什么是他的成功人生,但是,可以及早引导孩子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帮助他扩大视野,提醒他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付诸行动高效地执行、检验、反思或调整。

我想付云皓在这些方面是吃了亏的,可惜他的父母和老师也没能正确引领他。他和杨易虽然都在从事基础教育,但还是有区别的。他在20岁左右的关键期走了不少弯路—过多投入奥数竞赛、大学两年沉迷于游戏、挂科、北大肄业,消沉了两年,从事基础教育多少是他被动的选择而非理想。尽管他现在很踏实地工作,也不忘学术,但他能说自己没有遗憾吗?相比而言,杨易、秦玥飞都是很早立志、目标明确,执行力、行动力超强,勇于把理想付诸实践的人。这使得他们呈现的精神面貌和付云皓不一样,也许他们也还没达到成功的目标,但至少他们确信自己走在成功的路上。

可以想象,如果付云皓少走些弯路,也许他也可以达到他想要的高度。他的文章里有一句话:曾经的“好运气”让我飘在空中,后来的“坏运气”也让我飞流直下。我认为,成功当然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运气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所以要将精力投入到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上,比如努力、设定目标、反思的能力等;而且,努力一次可能运气不好,可努力10次,只要方向、方法对了,从概率的角度来说,运气总会有的。因此,运气不是不成功的原因和理由。

奥数天才“坠落”?父母究竟该如何定义成功与失败

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不偏科。现在越来越多父母意识到:不可急功近利只关注孩子具备天赋的一科,还是要全面发展。比如,一个人没有语文基础,则连像样的论文都写不出来;没有健康的体魄,则很难坚持高强度的工作。

2.注重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我从事心理工作,见过许多非常优秀的学生孤独自傲、抑郁、自杀、遭遇人际困难,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等。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尤其不能因为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天赋而将其与世隔绝,失去玩耍和快乐的能力。另外,要格外注意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天赋、光环、成绩、荣誉,以及如何接受挫折等。

3.切莫拔苗助长。对于天才少年班,这些年实践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有些“少年天才”提早进入大学,却无法融入,导致非但不能成才,连正常生活都无法进行了。父母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全面考察,找到适合孩子的培养方式。

4.警惕成绩导向的前10效应。成绩排在前几名的学生由于过分投入在应答、竞赛上,可能会部分损伤他们独立、自由、批判、发散、想象、创造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比要求孩子成长更重要的是自己不断成长,不断突破思维的局限,帮助自己和孩子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