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草药味苦,可治心病

 昼三夜二205 2020-03-10

参有苦参,竹有苦竹。禾本科苦竹属植物苦竹,又名伞柄竹,生于向阳山坡或平原。分布浙江、江苏、江西等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主产浙江、江苏、江西等地。

秆直立,高可达4米,圆筒形,但直径就太短了,只有约15毫米,幼时有白粉。

叶细长披针形,长可达4~11厘米,宽就只有3~5毫米了。典型的竹叶家族的长相。

以嫩叶入药。全年可采,摘下嫩叶晒干。以叶嫩色绿,卷成筒状的为佳。

性味甘可补益、淡可渗利,寒可清热。具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之功效。用于发热烦躁口渴,口舌生疮,尿少色黄等的治疗。

1、治突然失声,声噎不出:

浓煮苦竹叶服之。(来自《补缺肘后方》

2、治小儿头疮、耳上生疮:

竹叶烧成细末,和猪油涂上。加以鸡蛋清敷之也妙。(来自《子母秘录》)

3、苦竹叶粥,主治风邪癞痫,心烦惊悸。(来自《圣惠方》)

组成:苦竹叶两把,粟米2合。

先以水2大盏半,煮苦竹叶,取汁1盏5分,去滓,用米煮作粥,空腹食之。

4、苦竹叶散,主治小儿眼生翳膜下垂。(来自《圣惠方》

组成:苦竹叶半两,知母1分,川升麻1分,川大黄(锉,微炒)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栀子仁1分。

将上药捣烂为细散,3-5岁者每服半钱,食后以温淡浆水调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