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怕只是夕阳,也有大大的力量

 瑾瑜清欢 2020-03-10
前两天,相信很多人的手机被这张照片刷屏了


摄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甘俊超

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
病人和医生
手指夕阳、驻足眺望
一个87岁,一个27岁
相距一甲子,相携沐夕阳
这一幕场景既温馨又浪漫
相信多少日隔离的阴霾
一定会被这一抹阳光冲散
哪怕只是夕阳
也有大大的力量
那么,今天小欧就和大家来聊一聊
寿山石中那些有关夕阳的雕刻题材

柳坞归牧

郭懋介作《柳坞归牧》摆件

“暑雨霁馀飞,翻沟水鸣玉。
半规入岚雾,平畴愈新绿。
时有牧归牛,一备过山曲。”

夕阳西下,戴着斗笠的牧童
正牵着劳作了一天的黄牛回家
一棵参天的老树被夕阳染成了金色
树下,两位老者在悠闲的交谈
在余晖的映照下一切显得安详而舒适
这画面像极了每一个耕种的傍晚
充满了生活气息、田园诗意

作者利用石皮的厚重
枝干交错的高树凸显的极为立体
石头浓艳的色泽
更是将夕阳晚照发挥到了极致

白云生处有人家

郑幼林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摆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夕阳晚照,层林尽染
弯弯曲曲的山路向着远处蜿蜒
白云缭绕的深山里
一间茅屋若隐若现
似是有人家在居住
这秋天的景致一点也不逊于春景
尤其是那漫山红遍的枫叶,似血如火
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是艳丽如花

作者利用芙蓉石天然的色泽
红色雕刻成被夕阳染就的远山和枫树
利用白色石体来表达云雾缭绕
黑色巧雕成山居
黑白二色形成鲜明对比
再加上浓重的红色
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生动了诠释了《山行》这首诗的内涵
刻画出一种旷达、辽阔、远离喧嚣的意境

溪山孤旅

郭懋介作 田黄石《溪山孤旅》薄意摆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与上面温馨闲适、旷远辽阔不同的是
在这里,夕阳被赋予苍茫、荒凉、孤独的意境
画面中一位老翁驼背羊髯
骑着一匹瘦马从山崖下缓缓踱出
这山路乱石铺成,崎岖不平
近处,一棵松树高耸入云
几根干枯的树藤缠绕在这株老树上
远处,成群的寒鸦正在归巢
连绵的山峰在夕阳的映照下苍茫悠远

作者巧借石势,利用松树将画面一分为二
又借用突出的石块雕琢为山崖,与松树衔接
使得画面整体充满立体感
人物位于山崖之下
仿佛要从画面中走出来,充满动感
同时又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雕刻画面囊括了多种不同的景物
无论是寒鸦、瘦马、荒路
还是老树、远山、夕阳、孤客
都给人孤独、荒凉的感觉
作者更是在一旁落款
“西风匹马荒城路,林外斜阳鸟自归
仿白阳山人意 石卿”
将人文气息巧妙的与
高超的薄意技术相结合
更是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无论是温馨、旷远还是荒凉、苍茫
夕阳总是雕刻艺人表情达意的寄托
更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相信哪怕只是一束小小的微光
也会在这个漫长的黑夜闪耀
力量虽小
却能照亮它周围的你我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