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术 日本世俗美术时代 伊藤若冲(Ito, Jakuchu. 1716-1800年)日本江户时期的画家,号斗米庵。擅长画花、鱼、鸟、尤其是鸡,为了画好鸡,在家里养鸡经常观察鸡的动态。他学习狩野派和中国画家工整写实的画风,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写实风格、并从尾形光琳的作品中学习装饰技巧。代表作是他为京都相国寺所做的一套30幅《动植彩绘》、隔扇画《群鸡图》和藏于大阪北部西福寺内障子上的《雄鸡和仙人掌》等。 《仙人掌公鸡图》隔扇《动植彩绘》描绘了各种繁复多样的动植物,色彩明艳而华丽。他在自己的花园里养了许多珍禽异兽,孔雀鹦鹉,给了他一个观察自然生物、写生和创作的有利条件。 
《动植彩绘》之《老松白凤图》 
《动植彩绘》之《老松树与孔雀》 
《动植彩绘》之《南天雄鸡图》 《动植彩绘》之《群鸡图》

《大象与鲸鱼》屏风,1797年
《一百条狗》

《老虎》



《雪梅雄鸡图》
《芦燕图》的构图重心明显偏向左上角,右下角的植物斜势相对。
《芦雁图》

《小鸡》 

 《池边群虫图》构图运用曲线和几何线条的交错,深具琳派的平面装饰意味。 《池边群虫图》
《群鱼图》、《贝甲图》运用了一种斜线式构图。鱼群都往左倾斜,这种不平衡的运动感仿佛让人感受到了画面中的急流。 
《群鱼图》
《贝甲图》


 “枡目描”是他的独特绘画技法,类似于拼图和马赛克格子的绘画,将巨大的屏风图像画成上万个1厘米见宽的方格子,先用胡椒粉薄涂一层,再用淡彩色去填满这些格子,然后再在每个小格子的左上角四分之一处,用更深一层的颜色画出大方格,形成一种奇特的点彩效果。据说这种画法的灵感来源于京都的著名织物西针织的纹理。 “枡目描”细节
《释迦三尊像》之《普贤菩萨像》
《释迦三尊像》之《释迦如来像》
《释迦三尊像》之《文殊菩萨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