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时期的上海,一天,某报曾登载一则征婚启事,内称“名门闺媛某,双十年华,容貌秀丽,系某大学文学系学士,酷爱写作,现征求李清照与赵明诚式的终身伴侣;凡饱学而有文才愿意应征者,需将亲笔撰写的情书一封寄到某某号邮政信箱,该女士将延聘名家,评选情文并茂佳文作者一名,约期面晤”云云。 女方条件非常之好,可以说是尽善尽美,自然对男士具有无法抵挡的诱惑。果然,启事刊出后不长时间,应征情书便如雪片般寄来,文章中无不情意绵绵,极尽人间最美好的语言。其中佳作很多,有的还出自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手笔。 在应征者焦急的等待中,征婚活动没了下文。大家只好悻悻作罢。 然而,时隔近一年后,上海某书局出版了《当代情书大全》,并隆重推出,在各报刊遍登广告,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普遍的阅读欲望,销路极佳, 一时洛阳纸贵。该畅销书一再重版,仍然供不应求。事后知情者透露,前述的某“名媛”,其实就是某书局老板做下的“局”,请君入瓮,借此诱使文人上当,骗取情书佳作。号称名家精心编著的《情书大全》,完全是从应征文稿中筛选汇编而成。书局不必支付分文稿酬,却以此大发其财。 应征者即便后来有发现其中猫腻者,也不好发作。因为都是脸皮薄的文人,自己当时写的又是私密性的情书,自然充斥着肉麻之语,没脸站出来说哪篇是自己写的。 早年曾赴日留学的著名旅美散文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文学家钱歌川先生回忆,他年轻时和许多文人在上海也遭遇过一次同样“高明”的欺骗。 1929年,钱歌川放弃中学教师工作,从家乡湖南湘潭来大上海,一时找不到工作,生活无着落,心里非常焦急。某日在报上读到一则招聘广告:“某大公司因与外国经商,需要英文翻译若干名,应聘者只需当场翻译数百字,译文合乎要求即可录用,每月报酬百余元。”在当时的上海来说,这份工作的月薪颇为可观,他马上就赶去应聘了。 按照广告说的规定考试时间,钱歌川赶到应试地,原来是一所学校,入门时已见应征者坐满几个教室,总计有四五百人之众。主持者从厚厚的一部外文书中随意撕下一页页文章,分别发给每个应试者,当场笔译,译毕即交卷离场,静候通知。钱歌川自恃中英文功底深厚,译得字字珠玑,颇为自信,觉得自己一定能名列前茅,很快就会有理想的工作了。 谁知,几个月过去了,钱歌川却一直没等来录用或没录用的通知,去一打听,音讯全无。 后来他在上海街上闲逛时,在一家书肆中偶然看到一册《汉译英语名著小说》,他打开此书仔细地翻阅了一会儿,忽然发现内有几页译文,竟是自己当年的应征之作,连其中一处笔误也完照印!他大大地吃了一惊。 原来,书商周老板仅花些许广告费,就骗取了众多才子入彀,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把一部数百页的英文小说集体翻译出来了。 气愤不已的钱歌川原想找上门去要个说法,而版权页上却不见出版者的地址,终因交涉无门,只能对之不了了之。 ![]() 狡猾眼神 |
|
来自: 昵称6895214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