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月亮,月亮真的是月亮?

 不堕落大学生 2020-03-10

又是什么超级月亮,每逢这种天文现象出现,我这里就一定要下雨。

所以,我们不聊超级月亮,我们来聊聊音乐——

《月光奏鸣曲》


大家应该还记得小学的课文《月光》吧。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tián)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xiōng)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好浪漫,好感动。


如果是真的,就更感动了。


不错,那篇骗了我们许多年的课文,只是不知道从哪来的杜撰。


事实上,这首曲子连贝多芬本人都不知道它叫《月光奏鸣曲》,它的本名为《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全曲分为三个乐章。而其中的第一乐章气氛忧郁,给人以朦胧之感。多年以后,著名乐评家莱尔斯塔勃先生对其评论道“仿佛琉森湖夜晚的月色”。从此月光的名字便渐渐穿了出去,彼时贝多芬已经去世,也无法再反驳他了。


第一乐章,忧郁沉抑,轻轻柔柔,若是真的将月光之景象代入,却也没有违和之感
第二乐章,轻柔欢快,如同舞会盛宴,但看似快乐,其间仍然暗藏着压抑

第三乐章,压抑得到释放,是急切,是亢奋,或者说,是一种激烈爆发出的恨


以上注释为个人感悟,一千个人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音乐,并非要听大家告诉你什么,而是你自己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从你听到它的那一刻,它就是属于你的,无论你有什么感悟,都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这首曲子,其实是他为自己的女学生作的,只是那女学生最后嫁为人妻,所谓的月光奏鸣曲,或许多少也表达了些许失恋之情。


而那什么盲人女孩,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相信书上说的。


信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