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术 日本世俗美术时代 公元17世纪以后,由于德川幕府提倡以儒学为中心的文治政策,在较长的时期中,日本汉学兴盛。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明清文人画在日本也占有相当的地位,一批在汉诗书画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画家不断兴起。池大雅、与谢芜村、青木木米、浦上玉堂、富冈铁斋等是他们的代表。 富冈鉄斎(Tomioka Tessai,1837~1924年),字无倦,日本文人画画家。他潜心于东方文化的研究,对儒、佛、神、道都有涉猎,尤精于汉诗文。绘画能融日本水墨画与中国明清文人画为一体。其绘画共约2万幅,有卷轴、障屏、册页、扇面等,多以日本和中国古典文学及传奇为题材,精于花鸟、人物、山水和书法,以构图宏大、笔法粗犷著称。单色或彩色写意画表达出强烈的活力感,集文人画的诗、文、画、印于一体,这使他的作品在内容、语言和格调上,都有别于日本一般的专业画家。
富冈铁斋的主要作品有《安倍仲麿明州望月图》、《隐士山中聚会》、《不尽山顶全图》、《群仙高会图》、《武陵桃源图》和《赤壁图》等。
《明州望月图》是富冈铁斋晚年的作品,笔墨放纵老辣,潇洒奔放又不失严谨。
《瀛洲仙境图》
《嫦娥奔月图》 中年以后,铁斋的艺术审美的追求逐渐明确,绘画语言和艺术手法更为老道。如《武陵桃源图》等,讲究构图,章法严谨。
《山水画贴》 《攀岳全景图》 《寒月照梅花图》
《名士观梅图》
日本世俗美术时代画家的美术介绍,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