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艺术史:日本浮世绘早期代表画家 铃木春信【104】

 艺术宝库美术 2020-03-10
亚洲美术

日本美术

公元17世纪日本社会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财富的集聚和城市享乐生活的盛行,表现歌舞伎演员、艺妓、歌女和市民阶层生活、名胜风景等的人物画、风俗画、风景画发展起来了。这些画除单幅原作而外,还大量雕板印刷。因为它的内容反映市井社会生活,所以被称为浮世绘浮世绘版画

这一画种以江户(现在的东京)为中心,持续了约200年左右。出现了鸟居清长、铃木春信、怀月堂安度、喜多川歌磨、葛饰北斋、歌川丰国、安藤广重(歌川广重)等许多重要画家和流派。

铃木春信(Suzuki Harunobu,1725-1770年)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早期代表画家。本名穗积次郎兵卫,号长荣轩、思古人。致力于锦绘(即彩色版画)创作,以描绘茶室女侍、售货女郎和歌舞艺妓为多。受中国明末清初“拱花”印法的影响,在拓印时往往压出一种浮雕式的印痕,自成风格,称为“春信式”。

有两种不同风格:①取材于古典和歌而表现当世风俗的作品,流露出受宫廷审美意识支配的优雅的余韵。②描绘纯真爱情和表现市井和谐的日常生活的作品,又散发着市民清新爽人的情感。

他的代表作有《座敷八景》(1765)、《雪中相合伞》(17651769)、《夜雨美人图》(1766)。另外,在《吉原美人集》(1770)等画册中也有他的一些优秀作品。

《两少女》

铃木春信的绘使浮世绘超越菱川师宣,色彩丰富灿烂起来。他的美人画如弱柳,腰肢纤细婀娜、弱不禁风、手足纤巧,体态轻盈,有点温文尔雅和秀美。画中女孩的姿态都透露着一股青春气息,性格活泼俏皮似少女。春信笔下的男女都长着一模一样的古典鹅蛋脸,并没有太多的情绪表现。

他的背景多用自然风景或建筑物,无论是室内或室外,都沉浸在一种抒情风味及诗的美丽意境中。通过自然景物烘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俏丽动人的梅花樱花暗示少女怀春的娇羞,夏日水岸边的鸢尾寓意恋情,秋天的梧桐和晚枫则有寂寥伤感的意味。没有宏大的叙事和露骨的艳情,通过四时花草和季节变换来表现静谧唯美的气氛。

《风俗四季哥仙  卯月》当时江户和平年代对男士的审美倾向于文雅俊秀,出家当虚无僧的人为避免有人认出,要戴上罩住整个头部的草编罩子:天盖。画面上年轻的虚无僧,摘下天盖拿在手里,抬头仰望飞鸟。窗内两位姑娘惊叹于他的俊美,窃笑议论着。

《风俗四季哥仙  卯月》1768年

《焚红叶的女人》:《平家物语》中有段"仕丁焚红叶"故事,说有位年少的高仓天皇酷爱枫叶,女子在席墙内烧枫叶给天皇看,墙外的童子正给女子递上一份短折。

《焚红叶的女人》

《见立孙康》"见立"的意思是画当时的景象人物以历史事件故事关照,孙康寒窗映雪刻苦读书的故事。画面描绘了在冬天寒冷飘雪的深夜,一位姑娘不畏严寒拉开窗子,借着雪光忘我读着长折。

《见立孙康》1765年

《女三宫和猫》天皇的女儿女三宫非常优雅地牵着花猫站在室内面向门外,外面樱花盛开

《女三宫和猫》1767年

《宫女》这是一位高贵的女性,梳着长发,化着"眉妆",拿着绘扇,穿着象征尊贵女性的服装。画面造型优美,华丽夺目。

《宫女》1767年

《夕立》傍晚突然雷阵雨,一位少女慌忙去收衣物,情急中跑掉一只鞋,大风掀起了她衣䄂和裙摆,晾衣杆上的衣物也快要吹落,场面动感十足,少女姿态优雅有趣。

《夕立》1765年

《浮世美人寄花  笠森的女子  卯花》是借用一首和歌命名的美人画。明和年间平民中有三位著名美女,其中开茶馆的小仙人气最高。小仙体态修长,台布上放着她的烟杆,还有客人留给她的信。据说铃木春信画了许多幅小仙的画,使小仙愈发有名气,很多人慕名去茶馆看她。

《浮世美人寄花  笠森的女子  卯花》1769年

《"当世七福神"惠比寿与本柳屋小藤》小藤也是明和年间三美女之一,她开了间"本柳屋",卖牙签和能染黑牙齿的牙粉(江户那时以黑牙为美)。惠比寿是掌管买卖兴隆的守护神,七福神之一。画面描绘了正月初惠比寿来到小藤的店里,腿上放着大福账,与小藤两人抽烟说话

《"当世七福神"惠比寿与本柳屋小藤》1769年

《苍鹭少女》

日本世俗美术时代的美术介绍,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

西方艺术史:日本美术-世俗美术时代 “海北派”海北友松【103】
西方艺术史:日本美术-世俗美术时代“宗达光琳派”尾形光琳【104】
西方艺术史:日本世俗美术时代“琳派”复兴画家 酒井抱一【104】
西方艺术史:日本美术-世俗美术时代  狩野派【1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