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农老一辈人说的“七葱八蒜,九油十麦”,这句俗语说的就是农作物的播种时间,这可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耕作经验,是经过很多年总结出来的,意思是说,每年到了农历7月份的时候,就是播种大葱的时候。而到了农历8月份的时候,就是播种大蒜的时候。油菜需要等到农历9月份才能种,而每年播种麦子的时间是农历10月份。为什么要这样种?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看一看。 七葱八蒜我们先来说一说大葱,大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是在古代,种葱去确实有着时间限制的,之所以选择阴历7月份种植大葱,是因为大葱特别喜欢阴冷舒适的环境,温度在15度到25之间最好。虽然大葱什么时候都可以长,但是这个时候种植的大葱长得最旺,生长的速度也是最快的。不过并不是一定要在秋季的时候种,其实大葱一年可以种植两次,在长江流域分为春秋两季,春季在清明节前后种,大概就是三到四月份种,六到七月份收。秋季是九到十月份种,到第二年的四到五月份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葱,蒜也是我们常用的调味料,正所谓“吃饭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说明了蒜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一般在做菜的时候都会享用大蒜炝锅,可以对菜肴起到一个解腥去邪、增香提味的作用。不过很多人光会吃大蒜,却不知道大蒜为什么要选在农历8月份种植。其实是因为大蒜属于越冬的作物,需要经过冬季一定的低温时段,才能完成春化,然后正常抽薹(chōu tái)和长出蒜头。所以如果是在其他比较温暖的季节种植,那么花芽和鳞芽遇到高温和长日照条件,就不能正常分化,会产生不抽薹或者不完全抽薹的植株,也就是不长蒜头。所以农民们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发现最佳的种植大蒜的时间就是每年的农历8月份。如果种植的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则可能再行春化,二次生长,第二年形成复瓣蒜,降低大蒜品质。如果种植过晚,则则会因为根系比较不发达,积累的养分也较少,抗寒力就会降低。很可能在越冬期间死亡,所以大蒜有着严格的播种期。 九油十麦为什么农历9月份才种植油菜呢?实际上现在科学技术早就已经可以支持全年种植油菜了,不过在我国油菜一般是分两个种植的情况,长江流域附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种植,也就是在9-11月份左右,这是属于冬油菜。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一般在在4月底左右种植,到了9月份就可以收获,这是春油菜。所以这句俗语说的就是南方的冬油菜,这是因为油菜是一种比较喜凉的作物,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4度到30度之间,农历9月份的长江流域温度刚好能控制在这个范围,太早了天气太热,太晚了天气太冷。北方种春油菜也是一样的道理。 小麦我们也很熟悉,小麦更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一般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种植,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而冬小麦一般是辽东、华北、长江流域种植,每年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之所以在10月份选择种麦子,就可以在冬天都来之间长出麦苗,冬天的雪还可以给麦子保温,又可以给麦子提供非常多的水分,到来年的5月份就可以收获了。 小编有话说:其实关于种植经验的俗语还有很多,就比如说“立夏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种豆”、“处暑荞麦白露菜”等农业谚语,就是说在立夏前种棉花,清明后种豆子、处暑种荞麦,白露种菜,这些都是农民们多年的农事经验总结出来的,都有着一定的道理。不仅是种植的季节有要求,如何种植也有俗语,比如说“犁田犁得深,黄土变成金,秧好半年禾,禾好谷子多”,“禾薅三次无毛毛,麦锄三次无爪爪”,“冬耕深一寸,当得上层粪”,“荞麦不用粪,只要三夜干床困”等生产经验。由此可见,古人的劳动智慧真的是无穷的,这些智慧用俗语的形式流传下来,也还在指导着我们现代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