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蒜不抽薹,或抽薹不好,需要这样做才能防止发生

 独秀客 2022-09-08 发布于陕西


农业植保管理技术110 2019-10-25 17:10:16

对于种植收获蒜薹的农户来说,最烦恼的莫过于该抽薹时,大蒜不抽薹,或抽薹时,蒜薹又细又短,或粗短等,不仅产量低,而且价格也卖不上去。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今天就说说蒜薹不抽薹或抽薹不好的原因,影响的主要因素,及生产上如何避免发生,以利增加大蒜产量,提高大蒜的种植效益。

一、蒜薹的形成及不抽薹或抽薹不好原因

蒜薹其实就是位于蒜头上部的生长锥分化为花芽后,逐步发育形成的花茎,蒜薹只是我们对其的俗称而已,说白了就是一个托着花器(栽培上称之为花苞,里面可以形成种子)的花柄。由于蒜薹是从蒜头的茎盘中央生长发育而来,因此在大蒜植株上分为两个部分,即上部抽出外露并呈现绿色部分,和包藏与茎秆内部的一段白绿色或黄绿色的部分。蒜薹的生长按照生意进程分为三个时期,花芽分化期,花器孕育期和抽苔期。一般情况下,花芽分化期大约5-7天,花器孕育期约18天,抽苔期约21天,整个生长发育时间约为45天。因此正常情况下,在0-10度低温下,经过30-40天以后就可以进行花芽分化等,然后在高温和13小时长日照条件下,就能够发育形成蒜薹并抽出了,对于大蒜该抽薹时,不抽薹,或抽薹时,出现抽薹不好,蒜薹发育短小等情况,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生长发育中花芽或花器没有进行有效的分化、孕育,或分化孕育不好,使之不能正常抽薹,或表现抽薹不好等。

二、影响大蒜抽薹或抽薹不好的主要因素

从大蒜不抽薹或抽薹不好的根本原因来看,主要是花芽分化期间和抽薹时因为生长环境的不适影响而引起,其中以下方面是引起发生的主要因素

品种:虽然大蒜根据有没有蒜薹或蒜薹抽出的程度,分为有蒜薹、无蒜薹和半抽薹大蒜,但是最终一般还要看大蒜的栽种生态条件,尤其是大蒜对低温的敏感程度。比如,对于北方栽种的对低温反应迟钝的品种如果到南方种植时,会因为没有长时间的低温影响,即使有蒜薹品种,也会因为不能进行花芽分化和花期孕育最终不能正常抽薹。而对于像南方低温敏感型的五凤蒜、忠信大蒜等,在北方种植时,虽然会短期内就可以进行完成花芽分化,但是因其耐寒性差,若秋播时,花芽形成后在越冬期间冻坏或冻死,最终不能继续生长发育时,也会不能抽薹或出现抽薹不良等。

播期。不论是秋播大蒜还是春播大蒜,一般只要播种偏迟,生育期缩短,幼苗感受低温处理的时间不足,花芽分化时间不够时,都会直接影响花芽的分化,孕育,进而最终使大蒜不能抽薹或抽薹率低。正如农谚“十月(农历)下种无蒜薹”也正验证了秋播大蒜过迟对于大蒜抽薹的严重影响。同样春播种蒜不出九,也说明了大蒜不可种植过晚。

水肥:大蒜进入花芽分行期后,对水肥需求量明显增多,因此一般秋播大蒜在大蒜返青生长后,或春播大蒜出苗后25-30天时,若出现3-5天以上干旱,或积水影响,长势不好时,其正常花芽分化就会受到影响,造成后期大蒜抽薹不量,甚至不能抽薹的现象。一般影响越大,对大蒜后期抽薹影响也就越大。

蒜种。大蒜种植时,通常要求单瓣重量不低于3.3克,这样才能母壮子肥,促进花芽风化,利于大蒜抽薹,一般当蒜瓣栽种时种瓣太小,尤其低于3克以下时,一般会植株长势较弱,叶片生长较少,造成植株体内营养物质严重不足,不利于花芽分化,而对抽薹不利。

密度。通常收获不同目的,栽种密度不同,对于生产蒜薹头为主的大蒜品种如果每亩密度超过6万株以上时,会因为植株生长瘦弱,抽薹不良植株会明显增多,而密度越小则一般抽薹越好。

养分:对于土壤贫瘠,养分不足田块,或花芽分化期养分不足,或大蒜出苗后因为氮肥偏多,造成茎叶旺长植株,一般也会造成不能抽薹或抽薹不良情况。

病虫害。大蒜花芽分化后,对遭受蒜蛆地蛆或白腐病为害严重植株,通常也会因为花芽分化不良,时大蒜抽薹出现异常,影响产量。

三、防止大蒜不抽薹或抽薹不好的防治措施。

从影响大蒜不能抽薹或抽薹不好的主要因素看,要提高蒜薹产量,增加效益,宜从栽种管理方面入手,并加以科学管理,创造适宜花芽分化生长的有利条件,才能有效避免减少发生,因此对于其防治措施提出如下建议:

1. 正确选择品种。对于收获蒜薹的大蒜种植时一定要合理选用品种,不能盲目引种,如果在春播地区引起低温反应迟钝型品种在秋季或春季播种时,或低温敏感性品种引起北方秋播地区栽种时,一般都不能抽薹。因此品种的产地与种植地一定要气候条件、海拔及其温度等环境条件一定要相近或相似,这样才能确保不会影响,同时要选择单瓣重量不低于3.3克以上蒜种进行种植,防止蒜瓣较小,生长不良影响抽薹。

2.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大蒜种植一定要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为大蒜花芽分化和抽薹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对于秋播大蒜一般宜在日均温20-22度时进行播种,即通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左右进行,其中北方宜早播,南方宜迟播,以利冬前形成抗寒最强的壮苗越冬。而对于春播大蒜,则宜在地温达到3-6度时即可进行播种,这样即可保证完成低温春化过程,同时也利于生长及其花芽分化等。同时亩种植密度保持在4-6万株,可以按照行距15厘米左右,株距7-8厘米栽种。

3. 科学追肥浇水。大蒜根系比较浅,但是需肥需水量大,宜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种植时,一般除要有机肥搭配化肥基肥重施外,一定要在花芽分化至抽薹期间进行追肥,对于秋播大蒜,尤其北方地区一定要在冬前浇一次防冻水,大蒜返青生长后,土壤干旱的还要进行浇水,而对于南方降雨较多则要注意进行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同时宜结合浇水等,每亩追施尿素30斤和硫酸钾20斤,当发现田间有蒜薹露尾开始抽出时,对于肥力差田块则还宜追施催薹肥尿素20斤,同时并保持土壤湿润,这样不仅蒜薹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好。

4. 防治好病虫害。一般可以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可以减少蒜蛆为害,或发现田间有蒜蛆为害时,及时亩用50%灭蝇胺60克,或1.8%阿维菌素40-50毫升兑水灌根防治,对于有抗性地区,可以选用噻虫胺或丙吡醚或球孢白僵菌等药剂,当大蒜返青生长后,宜可以选用上述药剂随浇水时冲施防治。春季返青后也是白腐病等其它病虫开始发生时期,因此一般还宜选用甲托或多菌灵或扑海因加阿维菌素加醚菌酯代森联或苯甲醚菌酯等药剂加磷酸二氢钾加美洲星或益适帮喷施2-3次,7-10天一次,不仅可以有效防治白腐病发生,同时还能预防叶枯病、灰霉病等其它病虫害,并利于减轻倒春寒对大蒜生长影响,对促进大蒜生长抽薹提高产量有利。

5.适时采收。蒜薹抽出后,还要适时采收才能确保蒜薹的产量和品质,若采收过早,蒜薹短细,产量低,品质也差,采收过迟,组织老化,纤维含量增多,养分和食用价值降低,品质也不好。因此一般宜在蒜薹顶部弯曲如“秤钩”状,花苞膨大,颜色由绿变白时采收最好。当然对于想提早上市的,宜在蒜薹顶部高出最后叶片叶鞘口7厘米,顶部没有弯曲时采收,具体宜根据情况适时把握。只是采收时宜选择晴天的午间或中午后进行,可以减少断薹。

来源:今日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