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畜一体化生产管理技术
1.技术概述:草畜一体化生产技术是草地改良及放牧、牧草生产、收获、加工贮藏、非常规性饲料资源利用、全混合(TMR)饲养等技术集成一体的综合技术。该技术通过粮-草-畜结构资源配置和生产模式的示范有利于区域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肉羊产业节本增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技术要点:根据草地面积和产量、羊数量及放牧时间确定草羊的饲草供应和需要情况;结合天然栽培一定面积栽培牧草、收获、加工贮藏来平衡草畜;充分利用秸秆和其他农副产品等非常规性饲草资源利用;将饲草、秸秆等农副产品、精料等加工成全混合(TMR)饲料饲养技术。需要专门的饲草和全混合饲料生产加工机械设备和耕地,要求有性能良好的混合和计量设备,需要配置成全混合日粮。羔羊育肥中精饲料使用量不要超过50%。
3.适宜区域:山西省舍饲羊养殖区。
4.依托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二)绵羊冻精腹腔镜输精技术
1.技术概述:在研发绵羊高品质冻精产品基础上(解冻活率达0.6以上),通过微创手术利用腹腔镜把冻精输入子宫角,使冻精受胎率可达80%,比子宫颈输精受胎率提高30个百分点,可大大减少引种费用,加快绵羊遗传改良进程,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0%以上。
2.技术要点:(1)精液解冻与活率评定。取细管精液置于37℃水域中解冻30秒,取一滴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400倍生物显微镜下,检查活率达0.6以上。(2)母羊同期发情。阴道放置海绵栓(或CIDR)14 d,撤栓当天注射PMSG300 IU。(3)腹腔镜定时输精。在撤栓后的第56 h,采用微创手术利用腹腔镜进行子宫角输精,输精剂量0.25 mL/只。(4)妊娠诊断。输精后第35 d,用便携式B超对母羊进行妊娠诊断。
3.适宜区域:山西绵羊养殖区。
4.依托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三)牛粪污染综合治理技术
1.技术概述:采用种养结合为主+清洁回用为辅的综合措施,实施粪污全量还田、粪便基质化和饲料化三种利用模式。对粪水进行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等综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使粪水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直接排放,并使固体粪便进行堆肥发酵成为肥料。
2.技术要点:(1)新技术应用。采用氨基酸理论平衡日粮蛋白质,降低氮和磷的排放量。(2)适宜模式。有饲草料基地的奶牛场采用粪污全量还田模式,城市周边的奶牛场采用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等综合工艺;肉牛场采用固体粪便堆肥+尿液池模式。(3)场区雨污分流。粪水和污水集中收集,全部进入氧化塘贮存发酵。(4)饮水槽改造和升级。每头奶牛的饮水空间达到15-20cm,水槽内增加过滤网减少清洗用水量,减少水溢流,饮水槽周围硬化。(5)采用电解水的一碱一酸清洗保障清洗效果。(6)贮存系统加盖防止雨水进入、渗漏和外溢。
3.适宜区域:山西奶牛和肉牛养殖区。
4.依托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四)全株玉米青贮制作技术
1.技术概述:全株玉米青贮是在玉米蜡熟期时将带果穗的整株玉米切短铡碎,压实封窖,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制成。其收贮简便,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消化率高,生产效益好。
2.技术要点:粮用、粮饲兼用或饲用玉米品种均可。在蜡熟期乳线达2/3、干物质30~35%时收割为宜,留茬高度15~20厘米,切割长度1.5~3.0厘米,90%以上破碎玉米粒可过4.75 mm筛。每装填20~30厘米逐层压实,密度不低于700kg/m3,装满后,原料需高出窖的边沿60厘米左右,3天内塑料薄膜(低渗透性、耐撕裂、防紫外线)密封,压实。
3.适宜区域:山西牛羊等草食畜养殖区。
4.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五)富硒牛肉生产技术
1.技术概述:在牛肉生产中,应用过瘤胃硒添加剂提高肉牛小肠硒有效吸收率,提高肉牛增重和牛肉硒含量。
2.技术要点:选择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玉米、麸皮、豆粕、棉粕、菜粕等原料,饲草切割长度2~3厘米,精料粉碎粒度2毫米。根据肉牛饲养标准设计育肥期日粮配方,精粗比60:40,按0.3毫克硒/千克日粮添加过瘤胃硒,由TMR搅拌机搅拌5-8分钟,配制成全混合日粮,然后饲喂。
3.适宜区域:山西奶牛和肉牛养殖区。
4.依托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六)草鱼出血病疫苗免疫技术
1.技术概述:通过疫苗注射,预防草鱼出血病。该技术具有易操作、成本低、高效安全等明显优势,有效促进我省草鱼集约化高产健康养殖的快速发展。
2.技术要点:疫苗随用随配,疫苗中加适量青霉素、链霉素,混合均匀,冰块包裹避光存放。操作温度15~23℃为宜。鱼体用3~5%食盐水15分钟浸浴消毒。使用兽用定量连续注射器,根据鱼种规格选用针头。臀鳍或背鳍基部注射,进针深度0.3cm左右,以不伤及内脏为准。注射后用3~5%的食盐水浸浴10分钟后放养。
3.适用区域:山西水产养殖区。
4.依托单位:山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山西省永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