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使君子科使君子属植物,生长南方。相传古代潘州郭使君常用它治疗小儿病而得名。使君子是攀缘状藤本植物,爬墙生长,叶子对生,椭圆形带尖儿;花开枝头或叶腋,数朵齐发,花柄细长下垂,5瓣小花,先白后红。果实纺锤状,有5棱,成熟时由绿变棕,内有使君子仁,能健脾杀虫消积。
使君子,使君子科使君子属植物使君子(Chinese honeysuckle or Rangoon Creeper; Quisqualisindica),分布南方多省。
使君子是一种攀缘状藤本植物,类似爬山虎一样,往墙上爬。繁殖的方法,除了播种,还可以插枝、压条。
使君子的叶子是对生的(这么长时间了,应该明白对生是啥意思的吧),叶片很大,长椭圆形),头上带个尖儿。
使君子夏季开花,花儿可以开在枝头顶端,也可以开在叶腋处。数朵齐发,花柄细长伸出,5瓣小花,先白后红,非常喜人。
花落之后,会长出青色的果实,呈纺锤形,长3厘米左右,花生大小,一般有5个棱,看一眼终生不会忘记。
一般寒露前后,使君子果实就会成熟,果壳由绿变成棕色。晒干之后,拿起来晃一晃能听到响声,是因为果实里边有个使君子仁。 使君子的药用价值 杀虫消积,健运脾胃 使君子还有一个名字叫留求子,相传宋朝有个姓郭的在潘州当州长(潘洲就是今天的广东茂名,州长的尊称为使君),郭使君偶然间发现使君子可以治疗小儿虫积病,并经常用它来治疗小儿病。后来人们将这味药叫成使君子了。 传说归传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使君子是杀虫的良药,这个虫是体内的虫子,包括蛔虫、绦虫、蛲虫等,我们小的时候估计很多人都长过蛔虫。现在生活改善了,小儿长虫子的不多了(其实不是生活好了,而是农药多了),使君子这味药也慢慢的被人忘记。
小孩肚子里长蛔虫后,脾胃就会变弱,面色变黄,身体还会变瘦,这就是虫积病,甚至变成疳积病,治疗就得赶紧杀虫,由胡黄连、肉豆蔻、木香、槟榔、神曲、麦芽、使君子仁构成了一个名方,就能治疗虫积,健运脾胃,小孩儿吃了由瘦变胖,因此方名叫做肥儿丸。 使君子的应用方法 使君子吃多打嗝不止 使君子有类似坚果的味道,炒过之后非常好吃。中药杀虫药很多,但唯独使君子最好吃,所以很受儿童喜欢。如果杀虫,晨起空腹吃,小儿每岁 1 粒,10岁以上也最好别超过10粒,大人最好控制在20粒以内,一般连吃一周,虫子都能清理干净。
不过,使君子不能多吃喔。吃多了打嗝不止。如果真的吃多了,打嗝不止,怎么办?用使君子壳儿煮水喝就能缓解。 使君子不要局限于杀虫 现在蛔虫不多了,使君子应用很少了。其实大家不要局限于使君子杀三虫:蛔虫、绦虫、蛲虫,可以变通一下,治疗阴道滴虫,还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真菌感染,这样使君子大有用武之地。 除此之外,使君子还是一个健脾的良药,如果患有小儿厌食症、消化不良,与虫积临床表现相似的,在选用焦楂、神曲、麦芽的同时,还可以试试配伍使君子。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开宝本草》:味甘,温,无毒。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 《本草纲目》:凡杀虫药多是苦辛,惟使君、榧子甘而杀虫,亦异也。凡大人、小儿有虫病,但每月上旬侵晨空腹食使君数枚,或以壳煎汤咽下,次日虫皆死而出也。或云:七生七煨食亦良,忌饮热茶,犯之即泻。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俗医乃谓杀虫至尽,无以消食,鄙里之言也。树有蠹,屋有蚁,国有盗,福耶?祸耶?修养者先去三尸,可类推矣。健脾胃,除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 《本草经疏》:使君子得土之冲气,而兼感乎季春之令以生,故其味甘,其气温,其性无毒。甘入脾,故入足太阴、阳明。为补脾健胃之要药。小儿五疳、便浊、泻利、及腹虫,莫不皆由脾虚胃弱,因而乳食停滞,湿热瘀塞而成。脾健胃开,则乳饮自消,湿热自散,水道自利,而前证俱除矣。不苦不辛而能杀疳蛔,此所以为小儿上药也。 《本草蒙筌》:味甘,气温。无毒。或和诸药,凭作散丸。去白浊,除五疳,杀蛔虫,上学一道是。因郭使君原用以治小儿,后人竟之曰使君子也。 《药性解》: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治小儿五疳,利小便,止白浊,除泻痢,杀诸虫。连壳用。按:使君子甘温,宜主脾胃,然多食令人发呃,伤胃故也。 《本草备要》:补脾,杀虫消积。甘温。健脾胃,除虚热,虫脏虫。治五疳便浊,泻痢疮癣。为小儿诸病要药。 《得配本草》:甘,温。入足太阴、阳明经。除食热,疗疳虫,健脾胃,止泄痢,治白浊,利小便。配芦荟,治脾疳。无食积者禁用。服此忌食热物、热茶,犯之即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