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输尿管间襞什么情况下容易被显示呢? 答:输尿管间嵴是输尿管开口于膀胱时输尿管之内纵行肌呈扇行展开,肌纤维加强向对侧延伸,左右两侧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组织结构。输尿管间嵴为紧邻膀胱三角区上缘略呈弧形的肌性组织。输尿管间襞为其膀胱粘膜面, 正常情况下超声无法显示 , 只有在下尿路长期梗阻合并输尿管间嵴肥厚时超声才能显示。 输尿管间嵴肥厚超声特点: 横切面膀胱三角区上缘两侧输尿管膀胱入口之间见一增厚的条索状回声相连;纵切面为突入膀胱的柱状物 , 表面较光滑 , 不随体位移动。条索状回声带厚度与尿量多少有关。横切面时切面厚度效应时呈悬空条索状回声。大部分患者伴下尿路长期梗阻的继发声像:膀胱残余尿量增加 , 膀胱小梁小房形成 , 少数有膀胱憩室。 膀胱镜下肥厚的输尿管间嵴 前列腺增生患者输尿管间嵴肥厚 输尿管间嵴肥厚致膀胱出口梗阻,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之一。我们对存在有长期下尿路梗阻因素存在的患者应常规扫查膀胱 , 明确是否有输尿管间嵴肥厚等其他合并症。 输尿管间嵴肥厚鉴别诊断: 记住解剖要点鉴别不难: 横切面膀胱三角区上缘两侧输尿管膀胱入口之间见一增厚的条索状回声 1,膀胱内积血或结晶沉积 积血和结晶因为重力原因,容易沉积在三角区。膀胱壁回声清晰完整 , 改变体位时 ,膀胱内强回声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形态或位置变化。有血尿病史;结晶尿可无病史但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有兴趣者可浏览:尿液的生理性结晶与膀胱结石形成的关系); 膀胱血块 膀胱血块改变体位形态改变 生理性结晶沉积 2,膀胱三角区附近的单发憩室 有时容易混淆 , 膀胱憩室可见憩室开口 ,排尿前后憩室大小会有变化; 病例1 病例2 3,腺性膀胱炎 一般好发于膀胱三角区 , 声像无特异性。为膀胱黏膜本身病变 , 多为片状增厚。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疾病相关。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感,尿失禁,性交痛等一系列症状;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4,膀胱壁小梁小房 显示膀胱壁毛糙,高低不平,内呈网格状;结合病史不难鉴别; 病例1 小梁小房合并膀胱结石 病例2 5,前列腺增生中叶突入膀胱及膀胱三角区的膀胱肿瘤 熟悉输尿管间嵴解剖要点,多切面扫查通过占位的形态和来源可以鉴别; 前列腺增生中叶突入膀胱见视频一 三角区膀胱癌 6,膀胱韧带的超声显示 膀胱在盆腔纤维脂肪组织中的活动相对自由,但膀胱颈部除外,女性膀胱颈部由耻骨膀胱韧带固定,男性由耻骨前列腺韧带固定,以及脐正中襞与脐外侧襞等结构将膀胱固定于盆腔。这种相对自由的活动度使膀胱在尿液充盈时可向上膨胀。这些结构的发育不良是膀胱脱垂与女性尿失禁的重要原因。膀胱韧带的超声显示可能与韧带的对抗作用,膀胱过度膨胀和位置改变相关,如:长期下路梗阻,膀胱脱垂,神经源性膀胱,憋尿习惯等相关。 a.耻骨膀胱韧带的超声显示 耻骨膀胱韧带贴紧耻骨联合,向两侧走行,靠膀胱尖方向前上方显示。 b.膀胱底的突出(对应直肠膀胱陷凹或膀胱子宫陷凹)。 鉴别要点:解剖位置很重要可以鉴别;表面光滑;无占位声像;注意切面厚度效应,多切面鉴别。 病例1:耻骨前列腺韧带显示 男性(精神病患者,监护人介绍有憋尿习惯) 病例2:耻骨膀胱韧带显示 女性,尿失禁(盆底超声可以补充) 病例3:膀胱底的显示(男性) 从耻骨联合上往上横切扫查出现,可见切面厚度效应 本人能力有限,此文第6鉴别点,为我多年临床实践中所见,根据解剖要点,各结构功能特点综合分析的一种推理或猜测;没有查到相关的中文参考文献,是否有高手提出过,求盘! 此文感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王淑敏教授 宁波市第一医院 薛念余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