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宅在家里读《通鉴》•《资治通鉴》名句鉴赏

 昵称48898074 2020-03-10

《资治通鉴》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正如清人王鸣盛所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欲窥其全貌,不妨先鉴赏一下这部著作当中的经典名句。

宅在家里读《通鉴》·《资治通鉴》名句鉴赏

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资治通鉴·周纪》

【今译】英明的人选才任官,就好比木匠选用木材,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

【今译】所谓的才学,是道德的资本。所谓的德行,是才学的主帅。这其实是说,个人的道德素质,要高于个人的才学。这是因为一个人无才,但是有德的话,只不过平庸,难以成大事而已,如果一个人有才却无德,那对于社会的危险就大了。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对其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的培养,然后才是知识、技能方面。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汉纪》

【今译】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话,就会愚昧不明。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资治通鉴》

【今译】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资治通鉴·周纪》

【今译】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资治通鉴·魏纪》

【今译】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资治通鉴·魏纪》

【今译】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

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资治通鉴·陈纪》

【今译】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

【今译】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

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资治通鉴·周纪》

【今译】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

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资治通鉴·宋纪》

【今译】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凡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自见。《资治通鉴·晋纪》

【今译】要去评论一个人,一定要先称赞其所长,这样其短处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了。

舟顺水之道乃浮,违则没;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则危。《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

【今译】船顺乎水的规律才能浮起,违背了水的规律就会沉没。君主能把握人们的意愿才能地位巩固,不能把握人们的意愿就会处境危险。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今译】不装聋作哑、不装傻,就当不了别人的公公、婆婆。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资治通鉴·周威列王二十三》

【今译】礼仪的存在在于能够分辨贵贱,使得亲疏有序,裁定万物,处理日常事务。没有约定就不能够显扬,没有爵号的器物,就不会有相应的形象。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资治通鉴·魏纪五》

【今译】御寒没有比上好的毛皮衣服效果更好的,要不想别人诋毁你的话没有比提高自身修养更好的。

为贵人当举纲维,何必事事详细!《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五年》

【今译】身为尊贵的领导者,应当举纲执要,又何必所有事情都面面俱到呢?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今译】兔子死了,用来打猎的猎狗就会被杀了吃;飞鸟被射尽,弓就不被需要了,因此被藏了起来;敌国被攻破的之后,出谋的臣子就被杀了(不再需要,位高权重,怕篡位)。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资治通鉴·周显王十年》

【今译】那些讲求道德的人们,总是不会世俗同流合污,想要去建立大工业的人们,不会和大众去谋划事情。

法忌烦苛,治贵清约。《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六年》

【今译】法律最忌讳的是烦杂且苛刻,而为政贵在能够清平简约。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资治通鉴·魏志》

【今译】仁者不会因为所处形式的盛衰而改变自身的气节,义者不会因为成功或者失败而改变自己的心志。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有必在慢之。《资治通鉴》。

【今译】做事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是源于能够严肃的对待它。凡是之所以会失败,大多是因为轻视或懈怠。

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资治通鉴·汉高帝三年》

【今译】所谓形,就是需要从整体去看待得失;所谓势,是指面对实际情况能够灵活的应对,进退都随着形势而应变。所谓情,是指意志是否坚定。

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汉纪》

【今译】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陈纪》

【今译】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晋纪》

【今译】离开自己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资治通鉴·汉纪》

【今译】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洁洁的。

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资治通鉴·晋纪》

【今译】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

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资治通鉴·魏纪》

【今译】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

欲知其人,观其朋友。《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可以观察他身边朋友的素质。

短于从善,故至于败。《资治通鉴·汉纪》

【今译】不肯向善者学习,这便是失败的原因了。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资治通鉴·晋纪》

【今译】送来的礼物很多,说的话又非常入耳,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资治通鉴·周纪》

【今译】不辨别事情的是非对错只是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不思量道理在哪边而一味地奉承讨好,没有比这更让人讨厌的了。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

俭约,所以彰其美也。《资治通鉴·梁纪》

【今译】勤俭节约,可以彰显一个人的美德。

明者销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资治通鉴·汉纪》

【今译】明智的人在灾祸没有现出苗头的时候就给以防范,聪明的人对于将要发生的危害预先进行估计。

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资治通鉴·汉纪》

【今译】任用贤德之人治理天下,天下一定会太平;如果使用不贤德的人去治理天下,天下一定会大乱。

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对于别人,不应当求其完备,应当用他的长处,而放弃他的短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资治通鉴·太祖开宝八年》

【今译】自己睡觉的床榻旁边,怎么能容许其他人来呼呼地睡大觉呢!这是赵匡胤宋太祖。说的话。这句话比喻自己的利益或势力范围不能容许他人来侵占、染指。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资治通鉴·周威列王二十三》

【今译】君子会用自己的才能去做善事,小人会用自己的才能去做坏事。

见黄雀而忘深阱,智者所不为。《资治通鉴·梁纪》

【今译】看见黄雀就一心想捕捉它,而忘记了前面还有陷阱;这种事情,聪明人不会去干。比喻利令智昏的人,一心想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他。

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

【今译】那些无道之人主持天下,便会招致更大的危险,大的累赘,得到了君王地位,还不如没有得到。

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资治通鉴·唐纪》

【今译】如果你能够知晓农夫的辛苦,就胡常有这碗饭吃了。

君子小人之不相容,犹冰炭之不可同器而处也,故君子得位则斥小人,小人得势则排君子。《资治通鉴·唐文宗大和八年》

【今译】君子和小人互相不容纳,就像是冰和炭火不能够放在同一个容器中一样。因此君子得位的时候,会排斥小人,小人在得势的时候,便会排斥君子。

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资治通鉴·汉纪》

【今译】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