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崩溃(杜课859期)

 陆增辉 2020-03-11

全文共  5701  字,阅读大约需要  18  分钟

编者按:昨天,杜课就“小伙骑车逆行被拦大哭”事件提出了讨论话题“每个人的崩溃时刻”,并留下了三个问题。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读者朋友们的讨论,也听一下老师的观点。

不崩溃

@丰之余

当事人事后上知乎回答了相关问题,在回顾中,他没敢抱怨催他送钥匙的女朋友,没敢指责让他加班到半夜的老板,甚至在他抱头痛哭的那段监控里,他也对警察毕恭毕敬,他轻描淡写地把失控归结于游戏里的BOSS。面对网络上对旁人的批评指责,他把一切揽到自己身上。哭过之后,他依然独自承受着这一切。和无数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一样,继续扛着重负艰难前行。

这个社会还有无数紧绷着的人,谁能确保他们某一天崩溃之后都还能擦干泪继续笑对生活?社会的关怀和保护还远远不够。

杜骏飞

这个时代异于常规的高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是无数普通建设者的负重前行,而它亏欠最多的,则是心理上无所依靠的年轻一代。

当社会的关怀和保护远远不够时,我们要学会关怀和保护自己啊,正如我们今天的主题。

@南风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捻熄灯,谁人共我书半生?

杜骏飞

亲情陪你夜已深,往事与你把酒分。 
自尊拭尽相思泪,弘毅方能问前程。

@歌乐山的猩猩

2014年5月18号,距离高考还有20天,晚自习时我因为一道极为简单的数学题不会做急哭了,就像蓄水已久的阀门突然被打开,高三以来的所有压抑,委屈,无助,懊悔全都发泄了出来。

2018年10月24号,连续几个月的阴雨天气,出租屋里的床长霉了,最开始只有以为床尾处那一点,那帕子擦擦就好了,结果发现整个床板下面全是,快到十二点的深夜,恶心(不知不觉在上面睡了半个多月)委屈又无助,这又成了情绪宣泄的一个突破口,哭到半夜,第二天早上起来像个没事人一样,把床清理干净……

2019年2月16号,考研成绩陆续出来了,天津最晚,我想回重庆后去室友家住段时间,可是父母不同意,为此还小吵了起来,其实都不算吵,只是我爸板着脸说这样不太好巴拉巴拉的,我就在那儿解释,解释解释着鼻子就酸了,然后又是一个人蹲在阳台上泣不成声。这本是件小事,对我而言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草,考研这半年来的所有情绪在这个时间以这种方式得到释放。所幸现在一切都好了!

其实我很羡慕可以嚎啕大哭的人,可以像小孩子一样自然的宣泄情绪,而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泣不成声这种隐忍克制的情绪表达成了符合社会身份的更“得体”的方式。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谁也不知道最后那根稻草什么时候落下来。

杜骏飞

大约,人生总难免会有泣不成声,也许,悲痛万分是更好的修行。不曾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一如不曾冬至的大地不足以立春。

@蟹盖头

大多数人20来岁就死了,到了70多岁才埋,累了就给自己鼓鼓掌吧。

杜骏飞

死人是不必鼓掌的。倘若你能坚拒死亡五十年,那也是了不起的人生。

@妩宁。

说实话真的有这种时候,所有的事我都能抗下来,但是最后却因为一点点不称心如意就坍塌了,崩溃的一塌糊涂,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深有体会,没看视频,光看文字我就要哭了。

杜骏飞

能扛已不容易,但更难的是能与环境融为一体。一条热带鱼,与一头北极熊,它们对待寒冷的态度是不同的。

我不记得是否曾经说过,与苦难相伴的最佳方法,其实是以它为友。

如此能得不惑,更减三分忧惧。

@三只小猪

我之所以快乐的原因:

第一,算上兼职搬砖,钱挣得还行,基本能满足家人的购物冲动。

第二,工作没那么累,一周工作2—3天,还有寒暑假。能讲讲我感兴趣的和思考过的东西,工作有成就感。

第三,二十多年来的夫妻关系挺好。

第四,能做做义工和公益讲座,帮助他人。

第五,身体还不错,能经常跑步和骑车溜达,看看风景,听听音乐和吃吃美食。没有不良癖好,喜欢看书,喜欢思考,从不人云亦云。

第六,善于寻找小确幸,有一点点获得就很开心了。认为人活在世间,只有阳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

第七,一切有心机的人或者我厌恶的人企图靠近我,都被我断然舍弃,永不往来。

第八,不贪婪,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失去的不惋惜,得到的会珍惜。极度理性和现实,不相信一切冠冕堂皇的理论,只相信常识和常理。从小就饱读诗书,洞察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不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凡事依靠自己,极少求助别人。

第九,射手天生乐观开朗,别人认为天大的烦恼与痛苦,我过三天就释怀了。别人耿耿于怀、孜孜以求的功名利禄,我并不看重。很少在意别人的看法,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也许最后一点,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吧。

杜骏飞

送上热切的赞赏。但,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那样幸运,不是所有人都像你的人生那样理想。

你的美德中,第二、六、八点是一块智慧积木的三面,值得所有人借鉴。我多次说过,人生要做自己游刃有余的工作,而不是做人人羡慕的事业。这一点,即使不是幸运之匙,也至少是免于崩溃的起点。

第九点是天赋,很难学,第四点最可贵,可惜不会有很多人学。第七点,很多人难以领会,我自己心有戚戚焉。

第五点最重要,但身体强壮,应包括心理坚强。

@GXY.

想到电影《飞驰人生》里的一句话“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深以为然。

杜骏飞

都是因为钱,但都不止于钱。

@素昧平生

生活在社会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焦虑存在产生,特别是处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显得格外多。人前显贵,人后崩溃。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

这些都是正常的,关键是怎样把自己的不良情绪排解出来,轻装前行。沟通倾诉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你信赖的家人朋友最好不过,也可以依靠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做专业的指导,最不济也可以试试去福利院等地方看看,想想自己也还不是一无所有。找个爱好发展一下,不让自己无所事事。尽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让悲伤低落的情绪主宰自己,尽量保持生活原来的节奏,不做重大改变。

梵高说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让这火温暖激励自己,不让它伤了自己。

你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越快,证明自己内心越强大。应对挫折困难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走过去,前面是一片天。经历了黑暗,你会格外珍惜光明。

当然这都需要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杜骏飞

你说的很好,也代表着我的期待。但我们也要知道,很多人的崩溃时刻,真的什么都顾不上。

如果无人与你回首萧瑟处,无人伴你踽踽独行路,那么请记住最后的慰藉:时间治愈一切——四季有轮回,能度一切苦。

@芝士桃子

想到一句话“发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崩溃是一个瞬间,在那一瞬间压力值超过了你的承受范围,大脑随即短路。

但是在最后引起崩溃的往往不是最后的那一件事,而是他之前所积攒的那些使他焦头烂额的、繁琐冗杂的事情,想发泄自己又能忍住达不到想要发泄的临界值。久而久之,达到了也短路了,做出的举动也不计后果了,悲剧往往也酿成了。

我们都说现在的社会,人们都太忙了、压力太大了。不停地去追逐KPI去追逐成绩业绩,哪怕你不是主动想去的,但为了未来为了生存,你不得不拼尽全力去追赶。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被动,时间安排越来越满,上班吃饭睡觉,我们似乎找不到多余的时间来读本书、喝个茶、甚至和家里人的沟通交谈也被微信这种碎片化的方式所取代。

和外人沟通越来越多,反而缺失了对自己内心的沟通。心里积攒的那些生活上的、工作上的怨言也好、辛苦也好,始终得不到一个宣泄的途径。这些没有宣泄的内容就像雪崩前的雪花一样,每一片都微不足道,却在最后淹没了一切。

沟通、宣泄,把我们积攒的那些压力都宣泄出来,想哭就哭,想骂就骂,给自己找一个我最大的方式。哪怕只有一分钟卸下重重盔甲让自己轻松一下。不为了别的,就为清明踏青林间的小花,我们也应该好好地给自己放个假。

杜骏飞

宣泄情绪,对心理恢复平衡有意,这是科学所证明的规律。

另一条路比较难一些:情绪起时,斗转星移,内心深处,古井无波。

@Dr. Wang

崩溃时刻,因何而崩溃?

回想自己的崩溃时刻,许多是因为不切实际的设定,现实与期望的差距,是设定有问题。是垮塌的空中楼阁。

平复的过程是一个情绪和理性斗争的过程。可能需要数回合。情绪占上风的时候,理性思考的能力会降低,但是这时候要对此有所觉察,不能任由情绪恣意行事。待情绪可以相对稳定时,造成心理危机的事件的真相可能会逐渐浮出水面。归责问题,情绪反应的急性期言谈会过激,这可能是在对崩溃时刻寻找理由,为心理失衡寻找平衡。其实是一种宣泄,应该是没有真正的攻击意向的。冷静后要思考,许多崩溃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是需要人进行换位思考的,理解别人,不要苛责别人,人无完人。每个人内心都有不平之处,每个人都有你看不到的ta不可言说的苦衷。更高的要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还有许多无可奈何的事,无可改变的事,只能是安忍安住。

杜骏飞

同意你的意见。不过,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那些情绪崩溃的时刻,多是因为年轻。

没见过风,必定感到风犹如风暴,见过风,必定知道风暴还是风。

@

默默写在日记本里,分析原因。实在是解决不了,就找朋友找老师家人。伤心事憋在心里,整日郁郁寡欢,这种低气压远远比跟别人诉说时会传递的负能量带来的感受更糟糕。(找一个可信赖的人,控制好情绪外露度,减少他人受坏情绪的感染度)

偶然的事背后都有它的必然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为何不常常做自我反省呢?(反省后也要行动)自我反省是一个很好的梳理自己的机会。哪里是你忽略的?哪里是你做错的?在匆忙的生活里更应该停下来思考。我觉得一个有内省式人格的人,不会轻易崩溃。(针对虚无感,我也很头疼,但我想自我反省对它也还是有帮助的)

杜骏飞

找人倾诉很好,自我沟通亦很好。前提是:那个沟通的对象,能使得你变得更好更坚强。

@木子浽溦

前不久我还和我先生聊了类似的话题,我俩从大学到研究生毕业的7年里,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里,遇到的有焦虑症、抑郁症、双向障碍等心理疾病的同学加起来近20例(我们还不是心理等相关专业的),有康复稳定的,也有愈加严重的,各有各的病因,或基因的、或情感的,观察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少有效的陪伴。很想说,人与人命运相连,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请不要将他们视为异类,不要放弃他们,因为谁都可能有极度无助的时候,难说下一个不是自己或自己在乎的人。

杜骏飞

真好。在情感和心理的世界里,也有穷人和富人,也有弱者与强者。当你有能力关怀他人时,要以施善为天命。

为富不仁是可鄙的,见死不救是可恨的,当一个人崩溃时,其他人不肯付出理性、宽厚与救助,与为富不仁、见死不救的行为同等。

@几朵

与自己相处真的很难,只敢偷偷在朋友们看不见的日记里或私密的社交平台发泄,崩溃完擦干眼泪后还要继续在生活中扮演一个活泼阳光的形象…

杜骏飞

自我沟通时,重要的不是对自己说什么,而是真诚的态度和明智的自我要求。

@Марика

前几日和一位老师闲聊,发现她最近的状态不太好。因为临近毕业季,每天看论文,赶工作,本来就不算健康的身体越来越差。

我常劝她不要总是熬夜,她苦涩一笑,白天要上课,要解答学生的问题,要照顾父母,要陪孩子,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点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啊,只有静谧的夜晚,没有人打扰她,让她享受自己的人生。

这位老师一直是我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她有智慧,优雅,总是对世界抱着善意,温柔地对待一切,即使如此,她还是有自己的悲伤,崩溃,这不是有智慧就能避免的负面情绪,这是只要活着就要面对的,是美好生活的副作用。

临走前她笑着对我说“没事”,可是,我从来不相信成年人口中的“没事”。

杜骏飞

你说的,近似于我熟悉的同事们,也近似于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

一切有为者,皆有无言苦。

@古月 

也崩溃过,之后感觉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但是实际上,心里记得,主要还是心里很累,一切罪责在我,我觉得我和那个小伙子一样,不敢怪罪,只能自己承认都是自己的错,往往就突然情绪崩溃,一叶草,一棵树,一个相似的背影,我在想,全部归咎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是有失偏颇的,但不得不承认,重复的生活,重叠的边界,的确让人感到无声的压抑,我只想哭一下,这句话,也许是小伙子的真实想法,平时肆意的哭基本是不可能的,情绪不能发泄,只能朝向自己。生而为人,且行且看看。

杜骏飞

哭是权利,不哭只是义务。不过,凛然不惧才是道路。

@Marlboro

我的崩溃就是干了蠢事在日后不小心回忆起来难受的要死。

杜骏飞

人生崩溃处,内疚最无助。劝君多期冀,远行莫回顾。

@北

1.前几日看到这则新闻,笑过、共情过,现在回头看看,觉得自己心还是挺大的。我真正觉得“崩溃”的时候,反而不是在忙的时候,不是焦头烂额赶任务的时候,而是把所有琐事都做完之后。消闲时刻,突然问自己,“咦,我这段时间到底为什么这么忙?我干什么了?”,然后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意义,这个时候是最崩溃、茫然的。

2.个人不太喜欢向周围人传递负能量,毕竟人不能横向对比,跟别人吐露自己的崩溃,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让周围他人跟着操心、郁闷。解决方式有二,一是把所有事都做完,找个好哭的电影角色代入一下,痛快地哭一场;二是隔一段时间去一趟心理咨询,很多大学的心理咨询团队还是非常专业的,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负面情绪也消化的差不多了。

一直好强,小时候接受父母的教育也是“不可以哭,哭是软弱的行为”,但自己在读书、做事的过程中发现,哭并不是软弱的行为,我把自己该做的事情、要负责的事情都做完了,愿意哭就哭,没什么可软弱的。我想以后,我在教育小朋友的时候,不管男孩女孩,都会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要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

现在就好啦,一般把所谓挫折解决了、难题跨过去了,都会去爸妈、朋友或者男票那里撒撒娇,说说自己前段时间特别特别辛苦。

3.我其实不是很理解这个问题,至少就我而言,每日的生活中总是要给自己找点乐子,用一些小的event点缀,甭管是看书踏青,还是发呆打盹儿,都挺好的。横向比较看来,人人都会有不如意,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儿已经很不容易了,焦虑就焦虑吧~

杜骏飞

不是所有的难处都叫痛苦,不是所有的疲累都是崩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山峰要攀爬,你的未来还很遥远。

@朱同学

分享一下我自己面对不顺心的事瓦解崩溃的小方法吧。跑步是我释压的一种解决方式,5km,10km,出一身汗,听个音乐听本书,给自己一个新的环境真的很棒,而且还培养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马拉松走一个吗?哈哈。有时候真的憋屈,就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开心,把它写在纸上列下来,那就一个个去解决,解决一条划一条,最后撕掉,很爽!

开心是生活,难过也是生活,为什么不找点乐趣呢?

杜骏飞

很好,你的名字叫阿甘。另外,写在纸上逐条解决的心态很棒。

我曾说过,在最艰难的攀行处,要只看脚下,也就是暂时走一步看一步,如此渡过难处。

@Dr. Wang

放下,真正的放下需要时间里的修行,但也可能走向逃避问题。还有就是拉长镜头,看到更多人的悲苦,看到比你更难的艰难,相对于突发灾难所造成的丧亲之痛,许多日常的琐事和某些情感纠葛确实是不足为提。第三是放远眼光,人要有更高的格局,更高的目标,某一事件中你的初衷是什么,崩溃之时是不是忘记了初衷,你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是不是能够不只是想到自己的得失利益,能为更多的人着想。其实每一次崩溃时刻,心理危机时刻,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次自我认识自我修炼的契机。当然重大事件造成的心理危机,以及心理危机已经使当事人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就急切需要专业人事的介入干预治疗了。

那些已经被忘却的伤痛,即已经成为无扰于心的故事;那些美好的人事记忆,终将成为我们善念的源泉,会淡然存于心间。

杜骏飞

Dr. Wang的话,总是最合我意。我在“创伤课(杜课848期)”里说过:关于疗伤,需要心灵尺度的扩展,“尺度的广延,首在空间。于一人之可见,于一地约略不见;于一地之可见,于一国约略不见;于一国之可见,于世界约略不见;于世界之可见,于宇宙约略不见。常着想于大尺度空间者,心念之堂庑易于开阔。……尺度的广延,还在时间。于一天之可见,于一月约略不见;于一年之可见,于一生约略不见;于一世之可见,于百世约略不见;于史传之可见,于亘古约略不见。常着想于大尺度时间者,耐心亦必超越常人之限。所以读史使人明智,考古使人恢弘,俯见生命沧桑变易者,领悟至人无己,而创伤又岂奈之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