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产期心肌病诊疗重点

 jianqqys 2020-03-11
围产期心肌病(PPCM)是指在产前1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以左室收缩功能受损和心力衰竭为特征的心肌疾病。流行病学显示,我国重庆地区扩张型心肌病中11%为PPCM,病死率占孕妇病死率的15%~60%。

PPCM 危险因素

· 遗传易感体质;

· 缺硒;

· 病毒感染;

· 氧化应激;

· 炎症;

· 自身免疫反应;

· 血流动力学变化;

· 抗血管增生因子;

PPCM 临床表现

PPCM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心电图T波变化而无症状,重者呈难治性心衰甚至死亡。

· 心衰:早期出现乏力、运动耐力下降、劳力性呼吸困难和水肿;部分患者以急性左/右心衰竭为首发表现。

· 栓塞:心腔内附壁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或体循环栓塞,使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休克甚至猝死。

· 心律失常:以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束支传导阻滞多见,房室传导阻滞极为少见。

PPCM 诊断流程及鉴别
1. PPCM患者的诊断流程,如下图所示。

2. PPCM患者的鉴别诊断,如下表所述。


PPCM 预后

IPAC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能恢复至50%以上,只有少数患者的LVEF<35%;且绝大多数在产后6月内可恢复,无远期不良影响。

除了种族背景,射血分数是评估康复的最佳预测因素。IPAC研究中,只有1/3的LVEF<30%女性在随访1年后射血分数恢复至50%以上。


PPCM 评估
已诊断PPCM的患者及其伴侣均应接受有关长期预后的咨询,未来如果考虑妊娠,则应进行风险分层,如下图所示。

小结

PPCM并不常见,但发病率逐步升高,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其发病率因地区而异,超过一半病例为发生在30岁以上妇女。

其病因及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营养、自身免疫、妊娠期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相关,但目前主要致病机制有“血管激素假说”和“遗传基因假说”。

PPCM患者临床表现不一,诊断主要根据病史、脑钠肽、心脏彩超结果,并排除其他导致心衰的病因。

PPCM治疗包括药物(溴隐亭,抗心衰、抗凝、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脏辅助装置(IABP、ECOM),并应组织多学科小组讨论,首先选择有益于孕产妇的治疗方案。对于确诊PPCM的孕妇,应选择适当的终止妊娠的时机、方式、麻醉,并做好围术期的管理。

尽管大多数PPCM患者经治疗后LVEF可恢复,但再次妊娠可能有复发风险,因此,患者需接受有关长期预后的咨询和评估。最近有报道,收缩功能受损的患者有很高的复发和死亡风险,因此应高度重视,不建议再次怀孕。

PPCM患者再次怀孕会带来很大风险,因此应在整个妊娠期间以及产后至少1年内,由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团队对这些孕产女性进行监测。

参考资料
周颖玲. 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断治疗进展. 长城会2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