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气逆呕吐水谷不进·降浊阴茱萸外敷涌泉

 象行生 2020-03-11

茱萸,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入药以吴地为佳,所以又称吴茱萸。茱萸别名越椒、艾子,有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之别,药性各不相同。古时有九月九日重阳节佩戴茱萸登高的风俗。

茱萸,味辛、苦,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温中泻湿,开郁破凝,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

现代研究发现: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马草鞭甙、皂甙、鞣甙,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能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利尿、降压、防癌作用。山茱萸的果实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健胃壮阳等功能,常用以治疗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尿频、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症。茱萸还是中成药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主药。  

茱萸我国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

《伤寒论》吴茱萸汤,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治阳明伤寒,食谷欲呕者。胃气顺降,则纳而不呕,胃气逆升,则呕而不纳。治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以土虚木郁,中气被贼,胃逆不降,浊气上冲,是以头痛干呕。湿气凝瘀,是以常吐涎沫。治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以寒水侮土,脾陷胃逆,则吐利兼作。中气亏败,四肢失温,则手足厥冷。坎阳离根,散越无归,则烦躁欲死。

人参、大枣,培土而补中。

吴茱萸、生姜,温胃而降逆疏木。

吴茱萸辛燥之性,泻湿驱寒,温中行滞,降胃逆而止呕吐,升脾陷而除泄利,泻胸膈痞满,消脚膝肿痛,化寒痰冷饮,去嗳腐吞酸,逐经脉关节一切冷痹,平心腹胸首各种寒痛,熨胁腹诸癥,杀脏腑诸虫,医霍乱转筋,疗疝气痛坠。 

茱萸本身具有香味,在抑制呕吐方面不仅内服,也可以外用。外敷涌泉,对于因为剧烈呕吐而无法服药物的症状,往往有奇效。

下面分享两则茱萸止呕的医案:

一则:80岁老人,因支气管肺炎,发高烧使用大量抗生素退热,高热退后每天仍然发热,37.8-38.5℃之间咳嗽痰少时时干呕,喝水吃饭均吐。住院治疗30余天,未愈。治疗医师告诉患者家属,因患者年龄大,免疫力低下,所以治疗效果不好。家属改看中医。

诊断:咳嗽无力少质黏,时时干呕,饮水则吐,舌光红无苔,脉细弱而数。

药方:内服,益胃散加西洋参。去头煎,二煎汁少量吸人口中频频含咽不限次数。外用,茱萸研末外敷涌泉穴

因患者胃气衰败,体虚不受药。汤剂水煎去头煎,去头煎,薄其味,取其气,使胃气虚不拒药。

用药当天患者呕止。第二日思食。

原内服药方不变,第一煎服用,外用药停用。以米粥调养胃气,禁食肥腻食物。用药5日后,,患者热退,精神好转,咳嗽止,纳食增加,遂以参苓白术散合益胃散收功。

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炒)、莲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益胃散:陈皮7钱,黄耆7钱,益智仁6钱,生姜3钱,白豆蔻仁3钱,泽泻3钱,姜黄3钱,缩砂仁2钱,甘草2钱,厚朴2钱,人参2钱。

二则:10个月女婴,受寒后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呕吐医院治疗两三天热退咳减,但是呕吐不止

内科会诊,怀疑脑炎、肝炎,经检查CT、脑脊液、甲肝、乙肝、丙肝、肝功未发现问题,做胃镜也未发现问题,住院10多天仍呕吐不止。

时间晚上9点,嘱孩子家长用吴茱萸研碎醋调敷在孩子脚底前1/32/3交界地方。

次日孩子醒来,吵着肚子饿要吃东西。熬米粥食用。

开方:参苓白术散加紫苏梗、藿梗调理后痊愈。

紫苏梗又名苏梗。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肺经。本品香气浓郁,善于舒肝解郁、行气消胀、理气安胎、和血止痛,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脘腹疼痛、食滞不消、恶心呕吐、胎气不和、胎动不安等症。苏梗入药,以6-8月采收的嫩苏梗为佳。

藿香梗即藿香的茎。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本品气味芳香,善于醒脾开胃、和中止呕、理气止痛,用于治疗脾胃气滞、中焦气机不畅、升降失调,以致胸腹满闷、腹痛吐泻、胃纳不佳、倦怠无力、舌苔垢腻等症。

重阳节佩戴茱萸登高的风俗来自于梁朝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鶪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愿见者安康!欢迎做客象行生360图书馆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