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小晴楷书创新创作的成熟字帖,笔法新颖用笔老辣,结体流畅自然

 灵芝才子 2020-03-11

前言: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发布,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楷书笔法的弊端及楷书的传统审美简述:

楷书的流弊是我们必须重视并克服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书体来弥补,最好的选择篆书或隶书,然后再学行书或草书。唐楷其实就是将书法的笔法和结构进行了简化,并且将其简化到极致,已经不能继续进行简化了,不然就会沦为馆阁体,所以唐楷这座高峰是不可能逾越的,辉煌当然也就定格在唐代。楷书笔法相对与其他书体比较简单,容易上手,初学者初学楷书并没有太大问题,只是不要学得太久,由于楷书有上文中提到的几点流弊,几年后我们应该转入其他书体的学习,否则,花再多的时间,对楷书的学习也不会有明显效果。

楷书是传统审美时期的书体,永字八法的模式,是楷书难以创新求变的紧箍。因其结构美,实用性强,成为官方一种实用书体。就因为楷书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较大作用,也使楷书在书法艺术发展演变中受到极大制约,谁想以突出个性为特征的个体审美意识的再创作,就尤为困难。因此,楷书的风格,尤其是成熟期,楷书大家辈出,虽然其书法风格各具特点,但都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形成了楷书风格模式化,为后来的追摹研习者提供了风格模式化,为后来的追摹研习者提供了风格模式化误区,使研习者受到羁绊,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楷书在千年的传统审美模式中,未能迈出创新发展的步伐。

楷书在魏晋定型以后,从摩崖、造像到墓志,从钟繇、王羲之到陈隋的兼容南北,楷书不断向规范化、法度化演进,到柳公权把法度推到极致,之后就只能在横向借鉴上做文章。民间传下来的书写体系也时不时影响着书家的书写,如褚遂良有汉简飘逸之美,颜真卿具帛书宽厚之姿,或许当时简帛墨迹仍然有实物流传,但是微乎其微。虽有宋代的写意,元代的散淡,明代宋克简单的章草楷化,甚至明末清初傅山、王铎、朱耷等人猜谜语似的异体字楷书,都只在表象上做文章。清代楷书有了很大的变化,原因是他们发现和借鉴了一直不被文人重视的民间碑刻,在气势上自出一筹,然而有仅仅停留在魏晋时期的石刻楷书上,未能上溯前代。

刘小晴老师楷书创作国学经典欣赏:

书者介绍:

刘小晴,1942.6,号一瓢,二泉,斋名“一瓢斋”,上海崇明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曾担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会员,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上海沪东书院院长,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杂志副主编,上海文史馆馆员。师从钱瘦铁、应野平,书善楷、行,画工山水。

书法根基及布局疏密排序简述:

书法根基,隐于楷书。陈振海有深厚的楷书功底,所以他的书法作品绝无臆造欺世形态,是扎扎实实的美。比如观赏他的楷书作品《东海郁林观题壁》,结体端正,章法严整,笔画先得颜筋,再参以柳骨,唐楷丰华,尽被其得。特别是行笔捺画,捺出时尽是颜体脚跟着地,踏实且生动的形意,可见陈振海临颜体,不仅精于其形,而且尽得其韵。再看竖笔,多是柳体中正悬针的出锐利,中正不斜,如银针倾雨,尽得柳体心正笔正的意象。

疏密匀称的规律即所谓“分间布白,调匀点画是也”。它要求楷书结体时,笔画间的间距和留白要大致停匀,不能因太过悬殊而损害结构的和谐。否则就既造成了重心不稳,又造成了全字的左部过疏,右部过密而极不和谐。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疏密匀称的规律形象地称为梯式规律。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匀称不等于均匀,它并不是要求笔画和笔画间、部件和部件间的分间布白绝对的均等,完全的雷同。非但如此,它在结体合理的前提下,还允许和需要分间布白的对比和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