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也是法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2019年4月15日,这座纪念碑的屋顶发生火灾,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大火烧毁了大部分屋顶,导致塔尖倒塌。但幸运的是,大火很快便被扑灭了,而且巴黎圣母院的主体建筑依然保留了下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座已经屹立了八百年的建筑的历史吧。 巴黎圣母院和它的尖顶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 虽然巴黎圣母院建于12世纪,但它的却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时代。最初,它建造的地方被一座罗马神庙所占据,这座神庙是献给朱庇特的。 基督教传入后,基督教眼中的异教徒的庙宇被一系列的教堂所取代。在1160年,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萨利决定拆除旧教堂,在原来的地方建一座更宏伟的新教堂。建这座新教堂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圣母玛利亚,并体现出巴黎作为法国权力中心的地位。 巴黎圣母院八百年时发布的纪念币正面 巴黎圣母院八百年时发布的纪念币背面 而在那之前,欧洲的建筑一直都以罗马式风格为主。直到12世纪,哥特式风格才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起来,慢慢地逐渐取代了之前流行的罗马式。因此,萨利便决定巴黎圣母院应该以这种风格(哥特式)建造。 尖拱,肋拱顶,飞拱等,可以说是哥特式建筑的特别元素了,而正因为这些,使得哥特式建筑在高度上超越了之前的罗马式建筑。 巴黎圣母院 1163年,当时的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巴黎圣母院奠基,法国国王路易七世也出席了奠基仪式。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大教堂的各个部分都被扩建了。例如,1182年高祭坛被圣化,唱诗班、中殿和西立面在1250年完成,大教堂后殿的高窗在1270年安装。但是,直到182年后的1345年,巴黎圣母院才算真正完工,而那时,提议修建巴黎圣母院的巴黎主教萨利去世很久了。 巴黎圣母院对法国有多重要?在法国的“国家”历史上,在巴黎圣母院建成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对法国和巴黎来说,这座被萨利寄予厚望的大教堂或许并不那么重要。首先,它与法国君主政体没有特别的联系。 巴黎圣母院 传统上,法国国王的加冕仪式在兰斯大教堂举行,而国王薨逝后,则安葬在圣德尼大教堂。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是唯一一位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的法国国王(1431年),而那是因为,在当时那种百年战争依然持续的情况下,兰斯在法国人的控制下。而且,从一开始,亨利六世,作为法国国王的合法性就存在争议。 亨利六世的加冕 可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的地位却一落千丈,它本身更是险些被毁,因为在那个时期,它被认为是法国王权的象征。因为人们错误地认为巴黎圣母院中国王画廊里的雕像代表了法国君主,所以它们都被破坏了。可事实上,这些雕像应该代表了圣经中犹太和以色列的国王。 除此之外,其他许多雕像和圣物龛也被毁。除了以马内利钟外,巴黎圣母院的其他钟也都被熔化了,铸成了大炮。而且圣母院房顶上的铅还被剥了下来,用来制造子弹。此外,大教堂被去基督教化,然后被重新奉献:首先是对理性的崇拜,然后是对至高无上的存在的崇拜。 巴黎圣母院 浴火重生 1802年,拿破仑将巴黎圣母院归还给天主教堂。两年后的1804年,他又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国皇帝。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巴黎圣母院再次受到欢迎,而这一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出版。 这部小说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对巴黎圣母院的兴趣,进而敦促巴黎政府进行了一些急需的修复工作。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原来的塔尖被重建并加高了,而且其中还多了一座圣托马斯(Saint Thomas)的雕像。巧合的是,它与监督该工程的建筑师之一尤金·维奥莱特-勒杜克(Eugene Viollet-le-Duc)惊人地相似。 巴黎圣母院的雕像 此后,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火中,巴黎圣母院都没有受到什么损坏。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法国政府更是对其进行了一些现代化改造。使这座古老的教堂,焕发了新的生机。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对于巴黎圣母院来说,这次大火绝对不是什么重点,而更像是它以前的漫长岁月,和以后还将要经历的悠久时光中的一次考验——一次可以浴火重生的考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