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0多年前的书生,没有治河经历,死后被封为河神,排名李冰之前

 建安视觉 2020-03-11

  

700多年前的书生,没有治河经历,死后被封为河神,排名李冰之前。(王建安  摄影)

  

  滑县大王庙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道口镇北辛店省属粮食储备库院内,卫河东岸大堤边上。大王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年),由天津盐业、绸缎业任德民、郭东野等八大商家捐资创建。

  

 河神,在中原民间俗称大王。庙内奉祀五位大王,座次是:一、金龙四大王,南宋谢绪;二、黄大王,清代黄守才;三、李大王,战国时期李冰;四、朱大王,清代朱之锡;五、张大王,明代张居正。

  

如果按历史顺序或者防洪治河的功绩来说,都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专家李冰排在第一位才对,为何并无兴修水利、治理水患业绩的南宋书生谢绪排位第一?

  

据说,谢绪对建立大明江山有着特殊的贡献,传说他率领风雨雷电之神,驱赶黄河之水,水淹元军,帮助明军夺得天下。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就敕封他为护国济运黄河之神,并兼管运河。

  

 金龙四大王原是南宋时期京都临安的一位教书先生,名叫谢绪。因为元兵入侵中原,谢绪不愿当亡国奴,投江而死。因其在家中排行老四,故被誉为金龙四大王,沿河所建的河神祠庙也都称之为金龙四大王庙。

  

谢绪生前身后有很多神奇传说,明、清两代,谢绪为黄河航运及大运河两岸的百姓、官家乃至历代朝廷所供奉,鼎盛时期,天下所有水神祠庙全都供奉有金龙四大王像。大运河滑县段,自浚县曹湾村东入滑县境,经道口镇桥上村至军庄北复入浚县。自南到北流经道口古镇,全长8240,宽3350,是豫北最完善的古运河遗址之一。

  

大运河滑县段,又称卫河。战国时期称清水或清河,是黄河的故道,东汉末年曹操在此引淇水入白沟,开通区域性的白沟运河;隋炀帝时重开,在沁河左岸引沁水,开凿永济渠,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永济渠与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共同构成了当时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宋元时期永济渠称御河,因流经春秋时期古卫国之地,明代以来改称卫河。

  

金龙四大王是明清时期国家正祀河神,也是黄、运沿岸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水神之一,具有护佑漕运、防洪护堤等职能。明代以前并无专门的运河水神和漕运保护神,漕粮运输过程中存在诸多艰难险阻,再加上黄河水患对漕运的严重威胁,使得信仰的出现成为一种必需。金龙四大王庙宇的分布带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与漕运及河患密切相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