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分四性,不同属性的食物对身体的作用和功效不同。食物 的四性是指寒、凉、温、热四种属性,寒热属性不明显的食物则归 于平性,但习惯上仍称为四性。食物的四性是根据吃完食物对身体 产生的作用来划分的。一般来说,寒、凉性的食物能减轻或消除体 内热象,清热解渴;吃完后能明显地消除或减轻身体寒象的就归于温、 热性。其实,所谓寒、凉、温、热的区分都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寒 性的程度比较轻就归凉,而性温、性热也是如此。 食物有寒凉温热之分,吃错病来找,吃对才健康。倘若忽略食 物的寒凉温热属性,想吃就吃,就谈不上真正的进补,甚至会让身 体遭受病痛的折磨。例如,体质偏阳者,吃过多的榴桩、红枣,会 导致流鼻血、上火等;体质偏阴者,吃过多的绿豆、山竹、梨,会 加重畏寒怕冷的症状,更易导致胃痛等。所以,只有掌握了食物的 四性,再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食物,才是食物养生的 妙处所在。寒、凉食物适用于热性体质,其作用主要是疏散风热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温、热食物则适用于寒性体质,其主要作 用是温里散寒、助阳益火、活血通络等。也就是说,患寒性疾病的 人应该食用性质温、热的食物,如宫寒患者适合吃羊肉、韭菜、桂 圆等热性食物;患热疾病的人应该多食用寒、凉的食物,如口腔溃 疡患者适合吃西瓜、绿豆芽等凉性食物。只有掌握了食物的性味, 再根据人的体质和疾病的性质合理安排饮食,才能更好地调理疾病、 养生保健,才能做到“想吃就吃”“越吃越健康”。 用食物的寒热平衡人体的寒热,从而养护五脏六腑、预防疾病、 增强抵抗力、调节心情,是养生专家提倡的食物养生理念。本书详 细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食物的寒凉温热平属性,并方便人们根据自身 体质特点选择相应的食物,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发挥食物的最大养 生治病功效,从而保持健康体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