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的出稿速度非常慢,通常一篇公众号约稿的文章,要足足憋一个星期。光是想怎么开头,就要想好几天。 后来,在咨询了好几位写作老师之后,我开始践行“先快速完成初稿,再修改”的写作方式。 在短短一个下午就完成了一篇憋了很久毫无思路的文章,后来持续践行,文章的写作速度大大提升,而且质量也提高了。 总结一下,这种写作方式成功的经验是: 1)文字先流动起来,思路会自己找到出路。 想象一下,编辑把一个主题扔到你手上。你压力很大,你很想珍惜这次机会,把文章写好。可是,你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好的开头,没想好用什么方式引入主题,于是迟迟不敢动笔。 你无法忍受自己写出的开头平淡无趣的,无法忍受自己的观点不够深刻,无法忍受自己的文笔干涩枯燥。 于是你憋啊憋啊,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你越来越紧张,越憋越写不出来。 “焦虑,烦躁,拖延,熬夜,最后放弃”,这就是很多人的恶性循环。 其实完全不需要这样,想到什么,就先用意识流的方式,把自己想到的、感动的、有感觉的内容先抒写下来,写着写着,你的思路会自己走路,文字会自己找到出口。 你的笔要多走动,文字才会生动。 2)好多写作上的障碍,都是完美主义心态的问题 追求完美是个伪命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你永远也无法找到符合你内心完美标准的事物,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只是你内在对自己不满情绪的一个外在投射。 写作是一面镜子,是一种修行,是一个不带美颜的相机。如果你不能够接纳自己当下真实的样子,你就无法接纳自己当下写出来的文字。 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并非是真正的世界,而是我们大脑加工和处理后的结果。 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认知(比如自己写的文章开头好不好,思想够不够深刻),也是经过我们个人价值观、思维模式筛选后的结果。 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非常片面、主观,遵循着你内在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幻象。 这种主观意志对现实的扭曲,会损害我们的行动力和自我价值感。 只有打破主观幻想,接纳当下自己的真实状态,你才能发自内心的肯定自己做一件事的意义,愿意付出真正的行动。 所以,当你在生活中看到、听到一些让你有所触动的事物,读到一些让你感动的文字,就用平实的语言先把它们抒写下来。 笔尖贴着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去讲好一件事,写出你当下的感受和思考。 它们无关任何完美的标准,只关乎对自己的诚实,关乎接纳当下的自己,怀抱着慈悲和耐心。 我的哈科米心理学导师胡婷婷说过一句话: 我们所有的过往,都浓缩在当下这一刻的呈现里。不仅仅是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受过的伤,更是我们对自己过往点点滴滴人生际遇的认知、内化和解读。 你若是不能够正视自己的当下,也意味着你无法正视你整个的自己,如果你在对抗你自己,那么整个世界都无法带给你安宁。 写作如同照镜子,当你放下滤镜,看向镜子里真实的自己,也许会发现,ta素颜的样子,本来就很好。 我是@蒋寒羽 你修行路上的陪伴者。 #写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