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心者,君主之官也

 FGLDA 2020-03-12

现在人们都很重视养生,但养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只有正确的养生方法才能把身体调节得合理自然健康。那么,应该如何养生呢?

养身先养心,修身先修行,做事先做人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是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其共同功能是贮藏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的精气。

腑,包括三焦、胃、胆、大肠、小肠、膀胱六个器官(六腑),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黄帝内经》把人体的五脏比喻为一个小朝廷或者一个国家,心是君主之官,肝是将军之官,脾是谏议之官,肺是相傅之官,肾是做强之官。同时,又用五行对应五脏,这之间有相生,也有相克。

首先,让我们先认识君主之官——心。

心在人体胸腔左侧,有人说它像水泵,通过这个可以“泵血”的水泵,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其中心脏瓣膜可以控制血液流向,防止血液回流。

西医对心脏的认识主要是,当血液流出心脏时,可以把营养物质和氧气带到周身各个脏腑组织;而当血液流回心脏时,可以将其中的废物带到它的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而中医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循环器官,还心主管神志,主宰着人的意识、思维、行为和感情。

在中文里,很多带有竖心旁或者有心字边的汉字,都是代表情感,比如“恐惧”、“情感”、“忠心”、“慈悲”等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其中的“神明”、“精神之所舍”、“神之变”,指的都是人体的神志活动,这是中国古人非常看重的部分。

为什么说开车的时候不能打电话、玩手机,因为这些事情会分心、分神。

而老百姓会说头脑灵活的人有心眼儿,说死板的人缺心眼儿、一窍不通。

古人认为,“心神”是主宰全身,指挥身体各个部位的。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正是说明了“神”的重要性。

  

什么是“神”?

“神”指的是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面色红润为有神,萎靡不振为失神;表情自然行动流畅为有神,目光呆滞失眠多梦为失神。同时还包括意识、思维、行为、情感、形体、脏腑等等。

比如“心直口快”、“心灵手巧”、“心慈面善”、“心明眼亮”、“心惊胆战”等等,都代表着心和身体各个器官脏腑的密切关系。

“胸胁内关应”,可以通过“内关穴”养心。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它位于前臂掌侧,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用拇指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基本每次在50次左右就可以,有助于稳定心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