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陈继英:如何评价“假如贾宝玉患了新冠肺炎'的作业设计?

 music米妮 2020-03-12

陈继英

2020年寒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湖北,波及中华大地及世界不少国家。由此,学校延迟开学,为引导学生在家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深圳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何泗忠先生设计了一道有关整体性阅读的作业题,该题如下:

    阅读过 《红楼梦》的人会发现,《红楼梦》中的贵族们喜欢吃野味,什么獐子、狍子、熊掌、野鸡、鹿肉等野生动物,是他们举行家宴的常用食材,有一年中秋还整了一道硬菜——风腌果子狸。有人认为,贾府的主子们喜欢生病可能和吃野生动物有关。据说,非典就和“果子狸”有关,当前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是人类乱逞口腹之欲的恶果,蝙蝠、果子狸、旱獭等野生动物已被认定携带多种病毒,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已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决定。

  《红楼梦》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众多人物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其中有关饮食活动的内容散见于各章各回,林林总总,至繁至细,如小说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就有对贾府饮食文化的详细描写,以上这些重要的家宴,贾宝玉都积极参加。请同学们认真研读《红楼梦》,完成下列作业:

  假如贾宝玉参加某次宴会,吃了野味,患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了五个人,最有可能传染的是哪五个人?传染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假如要成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五人领导小组,组长会是谁?成员会是哪五个人?

这道题很快在网上传开,好评如潮。但也有个别声音认为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不够好。究竟应该怎么评价这道作业题的设计呢?

笔者认为,评价就要有评价的客观标准,标准应是客观的评价依据,不能只是一些主观臆测。那么有什么客观标准可作为评价依据呢?这样几点应是权威的标准:一是否符合时宜,二是否符合教学原理或新课程标准,三是否有利于教学

按照上述评价标准衡量评价,笔者认为,这是一道很好的作业设计题。理由如下:

一、体现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高度自觉,符合时宜

笔者猛一看这个作业题目,一下子也觉得这道题的命制太过敏感了。毕竟新冠肺炎是大家“谈虎色变”的疫情,但仔细一推敲,觉得这是一道好的作业命题设计。新冠肺炎是学生和大众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设计这个问题,不仅能引发读者广泛的阅读探究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保持生命的警觉,不但不能吃野味,保护野生动物,敬畏大自然之生命,还要有自我防范、防护意识。你看,假如贾宝玉一人因吃野味而感染了新冠肺炎,成了零号病人,不仅危及自己的生命,还会传染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因此,学生自然会感悟到不仅自己不能吃野味,家人都不能吃野味,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生命共处,保护好野生动物,并自觉加强防护意识,保护自己和家人,不能为自己一时的口腹之快而害人害己。

这个时节点正值疫情期间,设计这样一道情境性作业题,思考这样关乎生命的大问题,学生才真真切切地产生了生命的体验,与以往空头的说教相比,其教育教学效果肯定要强多少倍,实践证明也确实如此,所以说这题目的设计符合适宜。

有人说,这样的题目设计对湖北疫区的学生会不会是一种刺激?是不是对疫区百姓生命的不尊重?毕竟湖北每天还有上百人因疫情而受折磨。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与思维没有任何道理,相信湖北疫区的学生也不会有这种“牵强附会”的联想,学生都知道这只是一种“假设性”题目,是以此让学生引以为戒,要爱护野生动物,不吃野味,要保护好自己。为此,笔者还曾向湖北的几位老师询问:“这样的作业题目设计是对湖北人生命的漠视和不尊重吗?”大家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一位在湖北家乡工作的行政干部说:“看了这道题,我都想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这将是一种多么耐人寻味的教学场面啊?”这种教学活动才是对美好生命的珍惜,是对生命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生不仅仅只有风花雪夜,也不仅仅只有平安和快乐,还有艰难困苦与不可预测的未知, 成长的过程,是认识未知世界真相的过程,要勇敢面对人生路上发生的一切灾难与艰难险阻。这才是生命教育的真谛。

二、作业设计符合教育教学原理

《红楼梦》是经典名著,与新冠肺炎疫情八竿子打不着,但一个“假设”,便有了“新意”,有了关联。这种假设性关联,既是突发奇想的创意,也是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它打通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通道。反思我们多年来的教学,一些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习惯于只在文本内打转转,习惯于就事论事,教学缺少与现实生活的有效关联,学生阅读探究兴趣不高,其教学效果也常常不尽如人意。

而这道作业题目的设计,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红楼梦》的好奇心。大家知道,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中最有价值的学习心理状态,有了这种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就会特别浓厚。语文教学如果整天板着面孔来教,没有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好奇心,再美再好的名著和文章的教学,也会缺少生机和活力。也许有人会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等那么可爱,你做这样的假设,是不是太不人道了?会不会破坏审美感觉?新冠疫情就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理解可爱的生命与形象也要有现实的基础,而热爱生命,尊重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人道。病毒可不管你可不可爱?只要你吃野生动物,与它接触,病毒就可能侵犯你。

这道作业题只是一种创意性假设性设计,目的是引发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让学生去关注人物的思想个性与命运。而且,今年这个“倒春寒”的假期实在太长了,怎么引导孩子们有效阅读书籍呢?设计这样一道题目,既引发了孩子们阅读名著的浓厚兴趣,又在名著阅读与现实之间搭建起一个相互连接的桥梁,一下子就引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对语文教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国家新课标明确强调语文教学要广泛联系社会生活,要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活动。何泗忠老师这道作业题的设计,正是这样一道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设计。从教学原理来讲,教学有层次之分。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有三种,最不好的一种是,所讲内容是孤立的,与其它内容没有任何关联;好一些的一种是,将这一课所讲内容与上一课所讲内容联系起来;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把所讲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与探究。这道作业设计正是杜威所说的“最好的一种教学”,他通过创设有效的阅读引发情境,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目的,绝不是个别人所说的“消费疫情”、“戏说”,更不是“蹭热度”、“博眼球”,而是符合教育教学原理与规律的设计。正因如此,这个作业题的设计才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就连《人民教育》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公众号都做了积极推荐,这本身也从旁证的角度说明了这道作业题设计的巧妙、有效,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灵性、有思想的的教学设计。

三、有利于积极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

国家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改革方案,已将四大名著等书列入必读书目,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成为当下学校语文教学的难点,何老师这道作业题目的设计,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与引发学生阅读的兴奋点,有效引发了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即便这道题可能有这方面那方面的不足,但至少为刚刚起步的整本书阅读贡献了自己的智慧,起到了探路的作用。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不少学生对阅读名著往往没有多少兴趣,不少学生也只是浅尝辄止,对《红楼梦》的情节内容大多是支离破碎地了解一些。北大教授温儒敏先生曾说:北大的学生读过《红楼梦》整本书的也不多,大多是根据电视剧知道一些情节,这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而这道作业题的设计,把名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思考探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确确实实令人欣慰。

当然,整本书阅读怎样开展才好,引发兴趣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整本书阅读,要引导学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还要有基于名著本身的深层次引发。

笔者,也冒昧谈谈整本书阅读的作法,和广大语文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要有好的引发与规划

     当下,我国的学生作业负担比较重,而且整本书阅读也还是起步阶段,作为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既要有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还要有整体教学的规划。开始阶段做什么,阅读一周之后做什么,一个月之后做什么,整本书阅读读什么,要有精选,也就是说,整本书阅读不是“整一本书就读”,要精心选择对学生有更大意义而又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探究兴趣,又有高品位的好书,一读就懂,或者怎么读也不懂的书,都不适宜让学生读。所以说,老师为学生做出有意义的整体规划很重要。

笔者自2004年开始进行整本书阅读实验,高一第一学期,我们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亲爱的德安德烈》《三国演义》,第二学期重点阅读探究《红楼梦》《儒林外史》;高二重点阅读探究《围城》《活着》《红与黑》《复活》等。实践证明,阅读整本书,并不是让学生读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引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在于有深入细致的探究。

(二)要立足于学生亲自读

     整本书阅读,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要让学生真正自己读起来,不要在学生还没读多少页书时,就由老师给学生大讲一通书中的有关内容与情节,这样学生未经过自己的阅读与品味,这样的所谓导读的效果,其实是“事倍功半”。只有学生自己阅读起来,有了自己阅读的兴趣体验与思考,他的阅读能力与探究能力,才可能真正提高。

   当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效指导和参与,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想法设法让学生根据所读内容“辩论”起来。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学生的显著特点,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以引发,引发他们争辩讨论的欲望,这对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和进一步阅读的兴趣,非常有意义。只要教师把学生辩论的欲望之火一点燃,他们就会欲罢不能,就会积极主动的阅读寻找资料,就会多方请教与探究。 

  辩论不要在乎学生的输赢,而要在乎引发。例如,笔者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通过学生“李白要不要有与皇帝合作的意识”的辩论,趁机引发学生阅读郭沫若专著《李白与杜甫》,为此,学生做摘抄,阅读探究积极性非常高,积极为下一次辩论找论据、写文章,这样整本书阅读推进就效果很好。

(三)整本书阅读要有合理有效的互动交流

如何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如何让整本书阅读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探究能力?我们的做法是,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开始阶段,可要求学生作“摘抄点评”,一周之后要做笔记“交流展示”,一个月之后要开“读书交流会”,两个月之后要开“读书写作交流会”,三个月之后要召开“读书研究小论文交流展示会”,这些活动,可以根据学生阅读书目情况灵活决定。

我们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证明,只有组织好合理有效的互动交流,才能使整本书阅读开展得有声有色,才能保证整本书阅读的高质量开展。

作  者  简   介

陈继英,深圳市首届教育名家,中学正高级教师(教授级),语文特级教师,深圳市“人生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深圳市名师工作室联合会秘书长,深圳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少年新闻学院写作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地方骨干教师培训”讲师团特聘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主讲教师。

 他率先提出人生“人生语文”教学理念,并构建了“新思维核读写互动”(三面一思八课型)的人生语文教学模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作文教学系列研究论文在《语文教学通讯》连载,《中学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等杂志选载,在全国语文教学界产生较大影响。出版《中学生写作思维指导》《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智能化时代语文课这样教》等学术专著,主编《高考语文教学新坐标》等书10多册,发表教研论文200多篇,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学及上公开课等学术交流几百场次。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3年第10期封面人物,《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8年第4期封面人物,《教育文摘周报》头版人物(2007年10月),《语文学习》《语文月刊》等期刊“专题人物”等,曾系统介绍其教育教学教改经验。


来源 |人生语文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