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类风湿病人要做 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及C反应蛋白常规检查?

 类风湿论坛 2020-03-12

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和C反应蛋白是风湿病病人的常规检查,也可以是风湿病的粗筛检查。这里简述它的临床意义。

(1)血沉是测定风湿病和炎症性 疾病最简便而重要的手段。魏氏法的正常值:男性0~15毫米小时,女性0~20毫米小时,血沉增快见于急性风湿热、急性感染、活动性结核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肾病、肿瘤、严重贫血、月经期等。

(2)抗“O”人体感染溶血性 链球菌后能产生相应抗体,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正常值通常成人<500U、儿童<250U。抗“O”效价增强至500U以上表明病人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助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3)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像血沉一样,是一种急性反应的指标。一般正常值小于5pg hmnl,如大于10μg ml,有肯定的临床意义。C-RP升高说明急性风湿热处在急性活动期、类风湿活动期,经治疗类风湿病人70%C-RP下降。急性细菌感染、肺结核、某些肿瘤病人、急性心肌梗塞C-RP亦升高。但病毒感染和肠胃疾病时C-RP不升高。因此,在上呼吸道感染时可测定C-RP来鉴别是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的。

(4)类风湿因子( RF)

RF是由于机体自身的免疫球蛋白G(IgG)发生变性成为自身抗原而产生的自身抗体。正常人呈阴性反应, 80%的类风湿患者RF呈阳性反应。滴度高说明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且病情较重,预后较差。但RF不是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指标。确诊为类风湿的病人RF可以是阴性,RF阳性也不一定是类风湿,因为5%的正常人可出现阳性,且效价低。随着年龄的增长(60~ 70岁的正常人)RF的阳性率也提高。另外,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肝硬化、肿瘤等亦出现阳性。

以上就是关于类风湿患者检查抗O、类风湿因子等项目的缘由,希望能为您带来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