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植物科普--萹蓄

 零壹贰012 2020-03-12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也不起眼的植物,万荣县全境分布。虽然不起眼,但它是《药典》常用中药,它就是蓼科植物萹蓄。

中药植物科普--萹蓄

萹蓄药用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浸淫,疥搔疽痔,杀三虫(《御览》引云:一名篇竹,《大观本》无文)。生山谷。”

中药植物科普--萹蓄

一、《中国药典》:

本品为蓼科植物萹蓄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根和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虫积腹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用法与用量】9~15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作者认为用于湿疹、湿疮、阴痒等证,可单味煎水外洗,亦可配伍地肤子、蛇床子、荆芥等煎水外洗。

中药植物科普--萹蓄

二、《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热淋,瘀精涩闭关窍,并治妇人气郁,胃中湿热,或白带之症。”

在临床上萹蓄和瞿麦是对药,是治疗热淋的主要药物。

中药植物科普--萹蓄

三、现代药理研究:

1、利尿作用。2、抗菌作用。3、有一定的降压作用。4、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萹蓄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热淋”,其“降压作用”与“止血作用”一般没有人使用。另外中药的使用原则也不是套用现代的药理作用。

中药植物科普--萹蓄

四、附方: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各500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现在一般每次6到10克。用灯芯草煎服。实际是9味药。

中药植物科普--萹蓄

作者声明:中医药的单验方虽然有很好的临床的疗效,但是也需要“辨证施治”,需要“望闻问切”(需要见面)。如需要使用中药,请咨询中医医师,谨遵医嘱。本文章不构成用药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