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地,这是什么操作?每亩地能节省30元!

 lpl求知获识 2020-03-12


在今年春耕期间,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已经广泛用在了大田作物的种植中,不仅省心省力,而且也为增产增收打下了好基础。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在江苏省射阳县,52岁的姜少清种植小麦2000亩,他说,今年春耕期间受到疫情影响,他第一次使用了“手机种地App”,手里一部智能手机,眼前一幅田管图,只要在自家地头打开App,就能看到整个大田的情况,地块颜色反映小麦的不同长势,浇地、打药、管理都一目了然

据介绍,智慧农业App是通过卫星遥感来观测地面作物的长势,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后,第一时间就会给出指导意见。


江苏省射阳县农艺师 陆培峰:通过精准测土智能配肥,减少施肥量,改良土壤,每亩节省成本20-30元

中化农业射阳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 朱广东:优化制定适合当地种植技术方案,今年服务面积6万亩,明年服务15万亩。

记者了解到,今年,农业农村部遥感应用中心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2020年14个主产省(区、市)的冬小麦长势和冬麦区耕地土壤墒情进行了监测。


这张刚刚绘制出的遥感地图,解析了300多万个像素点在10天时间里的卫星拍摄影像,绿色表示与去年同期“长势持平”,红色部分则意味着好于去年。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刘佳:截止到2月底,冬麦区土壤墒情好于常年,14%的冬小麦长势好于去年,7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据介绍,当前西南地区小麦正处于拔节期,江淮地区已全面返青,黄淮、华北、西北陆续进入返青期,正是加强春季田管、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今年冬小麦苗情总体好于常年,墒情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实现夏粮丰收有基础。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本文编辑:王一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