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坛黑马”频频冲入国展,他道出入展玄机:秘诀在于取法此碑

 文山书院 2020-03-12
书法史对汉隶《礼器碑》赞誉有加。
粗略地翻了一下资料,宋以后尤其是明清学者、方家对这个碑好评如潮。诸如郭宗昌、王澍、孙承泽、方朔、郭尚先、刘煕载、杨守敬等人,众口一词叫好。
如今,无论是有实力的书家或者刚学书法的爱好者,很多人都以此碑学习取法。
阿利数了一下墨池平台上的《礼器碑》课程,竟然有六十多节,都是不同老师授课,忍不住感叹,学《礼器碑》的人真不少!
不信,你看看这些:
向下滑动查看

往期好课

大致统计,在墨池都有3万多的书友在学!

不得不承认,这《礼器碑》是书法界名副其实的“网红”。
“网红”总是会被人质疑,很多人总是提出疑问:“太常见的碑刻,写的人太多,是不是很难入展”?
礼器碑
在12届国展中,以《礼器碑》风格入展的符世明认为:不管是市展省展还是国展,以《礼器碑》风格入展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其实不难,只要掌握了关键性的要点后,也能轻松入展甚至冲入国展”!
这段话真不是给你打打“鸡血”喊喊口号,符世明正是凭借那个关键性要点,一路从市展,到省展,最后以“黑马”姿态频频冲入国展。
眼尖的朋友可能在文章开始就看到了符世明老师的《礼器碑》课程,虽然只在墨池学院开了一次课,“忠实粉丝”却收获了很多。
还记得第一次与符世明老师沟通课程主题时,他很坚定地说:“我讲《礼器碑》,这个我很熟,就和朋友一样!”
就这样,由他讲解的《礼器碑》临创转换的课程出现在墨池好课名单里。
学员们好评如潮,感受这一波真实的评价吧!
不得不承认,符世明老师对《礼器碑》独到的见解、课前的充分准备,让所有人感觉他的课也像一匹“黑马”,为之欢呼!
而最让人惊叹的,在短短的4节课里,很多学员的作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提升,如下面这两位:

往期学员作业

老师点评:

较第一期作业对比,气息、用笔到线条质感,字的结构都提升很多,捺笔写得比较粗,比较方,写的时候不必要写得棱角明显,应精炼笔法,增加书写性。


往期学员作业

老师点评:

从用笔到结字都有很大的提高,作品整体看起来还有一些僵硬,不够灵动,要增加书写性,还要有节奏的快慢变化,用墨要自然一些,在细节方面,个别字的左右结构、笔画还是要细细地去体会...

符世明老师对学员的每一次作业点评,不光能听到“定制版”的学习方案,甚至指出了第几行的第几个字该如何调整,真真切切体验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授课理念!


▲一次作业点评时间长达4分钟
带你真实感受一下符世明老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与你谈一谈12届入展的心得以及创作思路。

在4次点评中,不难看出很多学员在《礼器碑》的临习上存在不少问题,符世明老师帮助指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其一,线条质感难以把握,容易把线条写得扁、滑、浮、飘。
解决方法:中锋运笔。
其二,线条写得较粗、臃肿、拖沓、不果断、不干净。
解决方法:用笔以提为主,提按结合。
其三,往往会把楷书的笔法带进隶书中来。
解决方法:隶书用笔应“逆入平出”。
其四,笔画和结构细节观察不到位,只是写“表面”或者“大概”,结构不精准,笔画粗糙。
解决方法:细心读帖,多关注笔画之间的长短、轻重、曲直、提按、方圆、虚实、动静等方面的表达。
面对困境,学员纷纷向老师取经,究竟怎么做可以让作品更有风格,有没有一个立即可行的方法呢?
符世明淡然地笑了笑,说;“虽然说学书法是不能急于求成的,但至少有个途径是能试一试的。”
这些年,他积极参与一些展览和赛事。
符世明认为获得什么样的成绩和荣誉不重要,而是在这个过程,拓宽了自己的眼界、检验了在学习上的成效,还能通过展览更加直接地捕捉时代信息,并注入到创作中。
看一看各种展赛的《礼器碑》作品,就会发现参展的书家在用笔、结构以及章法都掌握了礼器碑的特点!
第一是用笔干净利落,线条瘦硬,以方笔为主,方圆兼备,能把笔画的粗细、方圆、笔势的动静完美的相结合。
第二是结构,结体严谨、字形扁方、结构疏朗。另外,线条的粗与细,轻与重对比很强烈,作品有鲜明的节奏感。
第三章法,碑阳有行有列,给人一种秩序感与端庄典雅之美,而碑阴的章法有行无列,又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灵动活泼的动感之美,实在是美!
符世明老师觉得这些都是财富,比自己闭门造车地临八百遍的效果都要好。

只有真正能灵活运用《礼器碑》的风格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创作的关键元素——格调典雅,表现汉碑的正大气象。
谈到创作融合,他表示这也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字法严谨的经典碑帖,符世明将这些作为锤炼笔法、字法的日课。
还会拓宽到趣味性比较强的碑帖,如《张迁碑》、《鲜于璜碑》、《好大王碑》等,甚至会涉及《石门颂》、《杨淮表》、《大开通》、《西峡颂》等摩崖类刻石。
从风格工稳一类到趣味性一类过渡,是为了顺利地“入帖”和“出帖”,从技法层面上升到风格上的探索,实现转换和过渡。
换句话来说,创作融合是要根据自己的艺术审美来取舍与调整的!
如果用《礼器碑》为基调创作融合其它汉碑,目的肯定是丰富《礼器碑》的笔法及线条,提升审美格调。
主要有四种手段和方法:
其一:用笔,比如礼器碑,以方笔为主,为了避免方笔太多而造成刻板、僵硬之感可融合曹全碑的圆笔。
其二:线条,礼器碑的线条瘦硬,为追求线条的凝重感,可融合张迁碑或者鲜于璜碑或乙瑛碑线条的厚度。
其三:结构,礼器碑结字特点比较疏朗,为了追求中宫紧收而更好的突出主笔,增加灵动飘逸可借鉴曹全碑的结字特点。
再如,追求古意可吸取曹全碑的碑阴部分以及肥致碑的结字特点,不突出主笔而字内四角往外拓开字内空间,这样减少了其装饰性,从而更加表现出古雅艺术的风格,这点是对礼器风格发展的一种探索。
其四书写性,礼器碑尤其是碑阳部分,由于字法、笔法过于严谨,从而失去了书写性,以求书写的灵动自然、轻松活泼,可借鉴碑阴部分以及汉简轻松书写的特点。
其五:章法,礼器碑的章法有行有列,表现了秩序感与端庄典雅之美,如想打破这种规整的章法,追求字的大小错落、自然流动之感,可参考摩崖以及汉简的章法。
另外,在内容选择上,首先要避开政治敏感题材,避免太通俗,或者之前太多人写过的面目太熟悉的内容。
应该根据创作书体的朝代来选择这个朝代的诗词、文章或者书论等等;
关于《礼器碑》你听够了吗?
墨池学院邀请到符世明老师着重于国展创作的学习层面,为大家带来了三节课的系统课程。
此次课程中,符世明老师将以创作的重要元素、扩展融合应用的方法、实际投展的创作奥秘为重要讲解难点,帮助大家有效学习实用的创作方法,实现以《礼器碑》风格的隶书作品具备国展作品的水平。


话不多说,下面是本次课程的题纲。



课程提纲

第一课时  《礼器碑》风格创作特点以及创作元素

上课时间:2020.03.15 19:00

1、分析《礼器碑》风格的创作特点

2、分析《礼器碑》风格创作的关键元素

3、投展注意事项

4、分析以《礼器碑》风格创作的国展成功作品案例

5、作品案例总结

第二课时  以《礼器碑》风格为创作基调扩展融合的手段

上课时间:2020.03.22 19:00

1、分折与《礼器碑》风格相似的汉碑特点

2、哪些汉碑可以与《礼器碑》融合?(分析与示范)

3、理清它们之间的主次、协调以及互补关系

4、如何融合与协调(要点分析与示范)

5、创作中——《礼器碑》笔法、字法的灵活运用

第三课时  《礼器碑》风格创作技巧与投展运用

上课时间:2020.03.29 19:00

1、《礼器碑》风格投展的样式、种类分析

2、如何合理打造作品形式

3、如何选择投展内容

4、如何打造投展作品?(要素、步骤、方法、审美)

5、十二届国展作品创作演示(局部)

6、揭开投展创作奥秘:“守住经典——提炼精华——突出亮点——时代审美”(创作示范)

7、课程总结


你还在等什么呢?赶快点击下方报名,掌握从临摹到创作的关键技能!

「更多详情」

(3月15日开课,首节课仅需1元)



本次课程分3个课时,3月15日19:00第一节课,在微信群内以语音+图片+小视频的方式直播授课,第一节试听课1元,后续两节节正式课每节50元,打包报名立享8折优惠,共81元。
课程均会整理回放,供学员反复观看,回放永久保存在公众号中。
新学员前三次上课后不满意,可联系顾问退款。

「更多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