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20级4班隶书临创结课展

 mengk4fz0yyf5h 2021-12-19

前言

隶书源于先秦,极盛于东汉。桓、灵时代,一碑一奇,无美不臻。汉隶之美在气厚,即《礼器碑》之精爽、《曹全碑》之遒媚,亦以厚重浑穆为基。简牍质朴而恣肆,虽小如粟米,却有径丈之势,整体上也是浪漫而雄浑的。两晋以至于明末,隶书颇多装饰意味,而气息日薄。明末清初,王铎、傅山虽不长于隶书,而偶有佳作,却能逼古,隐隐然超逸宋唐,直攀汉魏,实为碑学之先声。 自郑谷口出,汉隶之雄浑苍茫,所谓重、拙、大者,顿还旧观。金农、伊秉绶、陈鸿寿、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杨岘、吴昌硕、武慕姚、来楚生等,踵事增华,各有造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书法复兴时,书家多擅隶书,实清隶之流脉余续。此后,简版兴盛,而金石渐微,时人务求趣味,便嗜形式,不知从何时起,隶书日渐花哨,浸浸然“展览体”“俗隶”泛滥矣。所谓“俗隶”,用笔涂抹皴擦、轻佻浮滑,结字变形诡异、支离夸张,意味甜腻浅白,殊无正大气象。学书不同于其他,更要究其选择。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学书先做人,身为书法专业,我们更应该选择正确的、恰当的、适合的书法之路去坚持。取法乎上得其中,我们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才有可能成为出色的自己。 练习书法能使人静而心静又是书法的前提!静以修身,对书法的追求是一种境界,这个时代的人们,由于接受的太多,心大多都是很浮躁的,做事情缺乏持久力,也总是静不下心来!而老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多宝贵的艺术财富却不知道好好的运用!因此我们要认真练习书法, 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让渊源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以下为2020级四班同学们的隶书临创的结课作品,在这里展现给大家,望大家批评指正。

结课研讨会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老师评语

张宏伟老师: 作为一名专业的书法生,临摹碑帖就要用专业的方法去对待。“临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是书法人终生的必修课。书法专业的学生要注重在临摹中还原经典,是为了全面理解和掌握书家的风格,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以及通篇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进而达到全面了解书家的运笔、结构和书风,使自己所临碑帖尽量接近书家,而形成体的概念;每门课程的结束,便代表着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于是便涉及到老师给学生学习成果打分的问题,这点要注意,老师打分不仅仅看最后展示的作品,这里包括平时成绩占40%,结课成绩占60%,我们除了要在认真对待这次结课作品的同时,还要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学院把每个年级分成四个班级,一个班级便是一个学习小组,同学之间,不应该把对方当成竞争关系,而应该互帮互助,团结有爱。多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断的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才是组建一个班级的意义所在;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考试的纪律性的问题,虽然这门课是以结课的形式来进行打分,但是它的实质是一门考试,所以杜绝在结课中出现抄袭,其他人帮忙题写落款或是由别人来代笔了情况。考试具有严肃性,公平性,应该独立自主完成结课作品,这样才算是自己的作品。这个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诚实守信才是立身之本。

张淑政老师:结课展,不仅仅是一门考试,它也是展现学生对待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是真性情的一个表现,从选帖,用纸,做的形式,这些都能看出一个学生的艺术水准,就用钢琴家来弹钢琴来举例。就是他们在弹奏出美妙的旋律的出发点也是有一颗艺术家热爱艺术的本心,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也应该注重自己的本心,还原经典,打造出自己的好的作品。

马健中老师:这门课程叫隶书临创,同学们大多数选择的是汉碑,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这些比较常见的碑贴,我们应该要扩大自己的眼界,我们就应该把汉碑中三百多块碑帖都拿出来看看,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用对比的方法去学习,同学们要会学习,要主动学习,作为一名专业生,要理论和实际并行,我们学院的阅览室有很多好的书籍和资料,要利用好阅览室的资源,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谈到取法和取意关系的问题,大家可以从汉简中取法,从汉碑中取意。这对2020级的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学习隶书的新的切入点,值得同学们认真思考和咀嚼其中的意义,并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到学习中去;这次结课展上,值得肯定的是,大字作品的数量增多,这是同学们自信的表现,敢于表达自己,展露自己的真性情。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局限在高考体“小苹果”,思维还是没有进步,鼓励学们要多尝试大字作品,跳出以前高考的局限性,去真正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而不是还拘泥于紧张的高考的思维中。

顾翔老师: 把汉碑同汉简还有汉代的篆刻结合起来思考,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方法,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每个元素都是在一起有联系的,学习隶书不仅仅是学习它的结构用笔,还要从中悟到这个时期,每一个书法元素它们是怎样发展和联系的,搞明白这样,我相信同学们在思想认识上会有一个大的提高;结课展很重要,同学们都会认真对待,但是我发现我们很多的同学不会做形式,颜色搭配或者条屏或者整张等都不太入眼,我们要知道,最合适的形式才是最好的形式,而不是过多的拼接,打个形象的比喻:大牌的化妆品往往包装都简约,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妆容,不代表必须每个人都是大白脸,大眼睛。有的形式并不要做过多的修饰和装饰,合适的才是最好。所以我们书法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多关注一下我们的姊妹艺术,比如多了解一些美术学和设计学相关的知识,在艺术领域,审美都是不分家的,它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的规矩,不越界,但都相互交织有联系。

李逸峰老师:很高兴看到我们很多同学相比大一的时候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是在文化专业知识的积累层面,还有个人的气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才是一个书法专业生的基本素养,有想法,有研究,有思考,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书法专业生。作为书法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多读书,课下多进行阅读积累,理论和实践并行,拥有过硬的书法本领。同学们不仅仅代表着自己的面貌,在社会上,更是代表着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因此,本科四年,同学们就应该认真安心学习书法艺术,去用心感悟书法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认识和思想水平,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可以成为一名艺术水平较高的专业生。

教师简介

文章图片4

李逸峰

李逸峰,1972年生,湖南隆回人。文学学士、佛学硕士、书法博士、中国社科院宗教学博士后。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硕士生导师。《大学书法》杂志副主编,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分会副会长。

文章图片5

学生作品

文章图片6

王珑融

隶书临创是我们专业面临的第一门临摹与创作相结合课程,十分感谢李老师对我们引导和启发! 在大一对封龙山颂临摹的基础上,其中的生动笔致,平中出奇仍然吸引着我,因此新的学期我仍然选择了对它的临摹,并尝试了创作。虽说创作效果十分不理想,应采取和临摹相近的形式进行创作,或许会有好转,但在临摹上还是比以前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对联形式的创作对我来说是一次明显的失败,其对字体结构的布局安排,在粗细墨色方面对比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我的经验属实缺乏,能力不足,还需努力学习,坚持创作实践。

文章图片7

节临《封龙山颂》178cm x 96 cm

文章图片8

创作 立志留心联178cm x 48cm

文章图片9

张译丹

隶书临创这门课程,是把临摹转化为创作,是量到质的转变,也是思想的一个跳跃。我选择的是《石门颂》,它是一方摩崖石刻,刻在高低不平的粗糙岩面上的,书写者也无法写得精丽,加上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一种具有朦胧之美的神韵。清刘熙载云:“秦碑力劲。汉碑气厚。”它的结字大小不一,洒落有致,纵横劲拔,流露出天真、飘逸的新奇之趣。在创作上,尤为要注意它的结构和线条,它的结构跟其他汉碑不一样,字体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富于生命,充满灵动之感。尤其竖笔拉长的“命”、“升”、“诵”诸字保留了汉代简书的遗韵,在书写创作中都要运用进去。在结课展上,我学到了汉碑虽然种类很多,但它都逃脱不开隶书的结字规律,要平整规矩,字内空间不能紊乱无序,要方块规整,就像做人一样要正直,平易近人。

文章图片10

节临《石门颂》96cm x 78cm

文章图片11

创作 立志留心联180cm x 70cm

文章图片12

张亦弛

《礼器碑》就是东汉成熟隶书的碑刻代表之.3其笔画瘦劲且有轻重变化,结体紧密又有开张舒展,捺角粗壮斜行,长波尾部尖挑,风格质朴淳厚。《礼器碑》为圆首碑,碑文记述了鲁相韩敕优免孔子舅族颜氏和妻族亓官氏邑中繇发、造作孔庙礼器、修饰孔子宅庙、制作两车的功绩。碑阳末3行及碑阴、两侧刻有104人姓名及捐款钱数,与《乙瑛碑》《史晨碑》合称孔庙三碑。这学期开启了隶书创作课,在这堂课中,我选择了礼器碑进行临摹与创作。老师上课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示范书写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同学们书写的积极性,并对我们结课的创作内容形式作出的相应规定,对于我们隶书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文章图片13

节临《礼器碑》 96cm ×180cm

文章图片14

刘禹锡《陋室铭》 69cm x 69cm

文章图片15

张怡萱

大二本学期,我们更加进一步的深入学习隶书,开展了隶书临创。练字就是磨练一个人的品性,练就一种处世之道。每一次练字,仔细的揣摩字帖,总能给我带来与之前不同的感受。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练字大概也是如此。在每天每次的练习中,给自己提一点要求,针对一个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改善,让自己有一个或多或少有进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制定了一周写大字,一周写小字的计划,摒弃之前我只会写“小苹果”大小的字,大就要在15厘米以上,小就要同小楷类似。这样的训练使我在大字与小字的笔法上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大字不是简单的放大,它也有其独特的笔法。

文章图片16

节临《张迁碑》249cm x 129cm

文章图片17

创作 立志留心联178cm x 48cm

文章图片18

袁睿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小字难出势,大字贵在精,此“小大之辩”也。岂非“好大喜功”者能识,斯已矣。

文章图片19

节临《礼器碑》178cm x 48cm

文章图片20

创作 立志留心联 180cm x 48cm

文章图片21

余鹏

此次隶书临创,我选择的临摹范本是《张迁碑》,《张迁碑》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它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而曲折有力,落笔稳健。在李院长的指导下,我在结构和线质方面的理解有所提升,感受到了用笔的丰富性以及字形结构变化的多样性,对于从临到创的一个转换过程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程虽已结束,但是自身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不断学习和改正,感谢李院长的悉心指导!

文章图片22

节临《张迁碑》140cm × 240cm

文章图片23

创作 立志留心联70cm × 240cm

文章图片24

孙伟业

为时五周的隶书临创课程使我受益匪浅,深刻感受到了隶书魅力。老师让我们“大小结合”,从感受大字的宽博雄厚、苍劲有力,再到小字的细腻精致,我感受到那千年前熔铸于血脉的字的魅力。在结课点评上,老师对我们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是笔法笔意的问题,大家的临摹仍停留在简单的外形模仿,这点要求我们能突破自己,敢于写出自我。其次,是对形式的处理,老师指出大家的审美理念欠缺,对形式的处理比较简单,坚持“最合适的形式才是最好的形式”,从大型有品味的展览中学习形式。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不拘泥于经典,多观摩碑帖,从中吸取养分壮大自身。吾收获良多,希望能在书法学习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文章图片25

节临《礼器碑》240cm × 96cm

文章图片26

创作 立志留心联180cm × 65cm

文章图片27

蒲烨

我在隶书创作上知道了要始终遵循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意图下继承的辩证原理,本次的结课我取法礼器碑,在创作之前,我多次反复临帖,想要在临帖之中掌握好礼器碑的一些特征,为创作做准备,想创作一定要有浓厚的传统基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笔墨技巧,加上良好的悟性和时代感。反思创作的作品,发现自己的章法形式会有一点不妥,以后一定多多注意形式上的问题,创作取法礼器碑的方面还是会有一点片面,还需多多勤加练习,临摹上,我选择册页的形式,尽量还原碑帖原大,体会古时候的书写之感,人间凡事,没有学不会,只有不会学。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多加练习认真仔细把握礼器碑特质,写好隶书创作。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节临:《礼器碑》册页35cm x 25cm x 16

文章图片31

刘禹锡《陋室铭》 69cm x 69cm

文章图片32

毛雅琳

经过了为期五周的汉碑临创课程后,通过临摹进而开始创作。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我选择汉碑《张迁碑》作为临创学习的范本。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格调峻实稳重,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而曲折有力,落笔稳健。而对于创作而言,也取法自张迁碑,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体会到了其用笔。但缺少了粗细对比以及字形结构的把握,今后的学习中,我还需要继续悟其深意,加强练习。

文章图片33

节临《张迁碑》180cm × 96 cm

文章图片34

创作 立志留心联180cm × 80cm

文章图片35

刘泽宇

这次隶书临创课我选择《张迁碑》为我的临创目标。《张迁碑》大巧若拙,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本次学习我改变了以往写小字的习惯,选择尝试大字创作,《张迁碑》大字创作不仅要体现出其古朴厚重的艺术特点,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汉碑的正大气象。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张迁碑》的线条理解的不够深刻,线条表现出来比较单一,缺少了变化。在结构上缺少了趣味性,书写过于端正。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着重改正这两方面的问题。

文章图片36

节临《张迁碑》 97cm ×180cm

文章图片37

刘禹锡《陋室铭》 140cm × 240cm

文章图片38

刘海若

隶书临创是我很期待的一门课程,上个学期已经尝试过书写,这次又有新的感悟。 在众多隶书名碑里面我最青睐《曹全碑》。有人把《曹全碑》称为汉碑中的林黛玉,诚然,其天生丽质,优雅大方,神采奕奕。线条与结构以及结构的组合更是翩然秀美,妩媚多姿,这也是书法形式美构成的基本语汇,更是书法形式美中的最底层面。 虽然《曹全碑》秀美,是隶书的代表,但尤其要注重节奏的变化,这是我书写中遇到的一大难点,通过老师的指导和示范,我总结出,写曹全要变速行笔,找准发力点,他的发力点多在于波画中,这就要求行笔过程中有提按变化,充分表现隶书的“八分”之美。

文章图片39

节临《曹全碑》68cm x 68cm

文章图片40

创作 立志留心联180cm × 80cm

文章图片41

李幸妍

众多汉碑中,我比较钟意朴茂古拙一类,因此汉碑临创我选择了《西狭颂》。此碑书法雄浑大气,朴茂古拙,结体方正,用笔方圆皆施,疏散俊逸,在汉隶中别饶意趣。在临创课上,老师强调要在临摹中有创作,临摹即创作。在这次汉碑临创课的阶段,我深入古法,取其长处补己所需,也汲取了很多养分,弥补了之前在汉碑一类笔法和结构等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

文章图片42

节临《西狭颂》96cm x 178 cm

文章图片43

创作 立志留心联49cm x 178cm

文章图片44

李默涵

继大一的隶书临摹课之后,我们大二进行了隶书临创的课程。在为期五周的课程,李逸峰院长带领我们分期进行了大字小字的练习,以及临摹创作的练习,我收获颇丰。本次的隶书课程我选择了《张迁碑》和《石门颂》。我着迷于《张迁碑》的浑劲敦厚、朴实无华,和《石门颂》的劲涩圆浑,飘逸而不浮。二者虽然风格迥异,但用笔和技法殊途同归。李逸峰院长教导我们运用笔的不同面,以及如何灵活运用笔尖笔肚的墨色浓淡。在教我们技法的同时,传输书法理念。让我了解到,写书法讲究气韵与气象。五周来,我不技法得到了进步,对于书法思想的品味与境界也得到了提升。

文章图片45

节临《石门颂》180cm x 96 cm

文章图片46

创作 立志留心联180cm x 96cm

文章图片47

李璐希

隶书临创这门课与之前的隶书临摹课程在对于碑帖的理解上对我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创作不仅仅要求对帖进行仔细的观察,还要对于结字特征进行总结归纳。本次课程我选择了《张迁碑》作为临摹和创作的碑帖。作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汉代著名碑帖,在临写过程中老师提出要进行创作性的临摹。基于每个人对于一个字不同的关注点,每个人看到的以及所表现在笔下的《张迁碑》都是不近相同的。所以我们不仅要进行精准临摹还要表现出来我们眼中的它,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为自己创作积累素材的过程。在本次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收益良多,为之后我在临创转换的实践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文章图片48

节临《张迁碑》180cm x 96cm

文章图片49

创作 立志留心联180cm x 70cm

文章图片50

李对对

《张迁碑》以格调高古浑厚雄强著称于世,深具“大巧若拙”的风范是汉隶方笔的代表。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我选择的是张迁碑,当时的课是汉碑临摹,而此时的课程是隶书临创,顾名思义就是隶书临摹与创作,我还是以大一隶书临摹的《张迁碑》为对象,在进一步掌握创作与临摹之间的相互转换,课程虽然结束,但是自身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改进,感谢李院长的悉心指导!

文章图片51

节临《张迁碑》140cm x 240cm

文章图片52

创作 立志留心联240cm x 68 cm

文章图片53

江宇晗

在本次为期五周的隶书临创课程中,我选择了石门颂做为主要的学习对象。石门颂结字造型多出奇意,或斜或倚,字字有所联系。虽然线条粗细无甚差别,但其中蕴含着方向的变化,用笔的提按,别有一番天地。这就需要书写者在墨色的明暗、枯湿,锋面的转换动作和结构的新奇大胆上多费心思,使作品抓人眼球不落俗套。石门颂最能帮助人提高线条的质量,如何使线条做到“圆而不扁”的同时,不软而臃肿,这需要足够的手上功夫。 这次创作选择的楹联的形式,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其中几个字将石门颂的线条融进简书的结构,是我做的一个尝试。其中多有不足,比如出尖过多,对比不够等,还需勤加练习。

文章图片54

节临《石门颂》80cm x192cm

文章图片55

创作 立志留心联178 cm x 68cm

文章图片56

杜孟徽

五周的隶书临创课程结束了,在这一次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隶书。临创之间的转化就是通过对不同碑帖的深入临摹吸收经典中的精华,是有选择的吸收,要既能具备古法,又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此次我选择《张迁碑》作为主要学习对象,像《张迁碑》这一类在大字临摹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线条的力量和丰富性,汉碑气象的表达,且富含天真烂漫的意趣。在结课研讨会上老师们说:要学汉碑气象简牍笔法 ,如果我们先把几百块儿汉碑一起都看看学一学才能领悟到汉碑在气象和精神上的东西。隶书临创课虽已经结束,但是隶书的学习道路还很漫长。

文章图片57

节临《张迁碑》72cm x 178cm

文章图片58

创作 立志留心联178cm x 30cm

文章图片59

陈欣宇

《礼器碑》端庄典雅,遒劲秀逸,有儒者之风、庙堂之气,不愧为汉碑中的不朽之作。在临习此碑时,只有端正心态,沉下心去体味经典,才能更好地取法于古;如果是创作作品,这点就更加重要了。若作书不媚俗、不呈巧,便有自然中实之美。这样,才能使心和手和谐统一,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此次结课作品,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学书之路漫漫,要放平心态才能行稳致远。

文章图片60

节临《礼器碑》96cm x 180cm

文章图片61

创作 立志留心联54cm x180cm

文章图片62

常恒心

本次隶书课刷新了对线质的认知。此次课程我主要临摹了东汉《鲜于璜碑》。此碑用笔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结体浑厚,取势横扁,为“方正派”极为重要之代表。经过老师的点评调整,我增加了厚重的笔画与粗细变化以及用墨的枯湿浓淡,想着重凸显书写性与意趣,但手下功夫不足,线条质量还需提高,字形结构过于横扁,要展现出汉隶的正大气象。创作练习不多,尚未习得其精髓

文章图片63

节临《鲜于璜碑》178cm x96 cm

文章图片64

创作 立志留心联178cm x 49 cm

文章图片65

曹梦彩

在这几个星期的隶书学习中,我从李院长的教学中学到了很多。首先,隶书是可大可小的,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需要我们去注意,要大小通临,不仅有字的黑白分布空间,还有整体章法的变化和安排,疏密或紧凑。在学习过程中,我临摹了大字张迁碑和小字礼器碑,他们两个的风格不尽相同,但是从大小字的临摹和创作中,我感受到了隶书变化和端庄的美。礼器碑是我一直在学习的碑帖,整个字形瘦劲如铁,纤而能厚,而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也更深刻的领悟了礼器碑的丰富变化。李逸峰老师为我们示范的字也让我感受很深,写字要注意八面出锋,用尽笔中的墨汁,沉入纸面的书写,让我受益良多,在以后的书写中,我也会继续坚持隶书呢练习,遵循古意,改良创新。

文章图片66

节临《张迁碑》180cm x 98 cm

文章图片67

创作 刘禹锡《陋室铭》180cm x49cm

院团委青年传媒中心

指导老师| 李逸峰图片

排版| 李对对 张译丹

文案|2020级4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