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当、京东2月畅销榜No.1,确定书名竟用了9个月

 阿布的书柜 2020-03-12

文/新经典文化编辑

商务君按:全美畅销百万册,霸榜数月;豆瓣评分9.0,登上当当、京东图书2月图书畅销榜榜首。书名翻译耗时9个月,Educated怎样变成了新经典文化出品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当当、京东2月畅销榜No.1,确定书名竟用了9个月当当、京东2月畅销榜No.1,确定书名竟用了9个月

2018年1月,英文版Educated还未上市之前,红色铅笔头的封面形象、特别又充满力量的书名,瞬间吸引了新经典策划编辑的目光。文学部的一位主编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抢先阅读了这个故事。读到书中作者塔拉的父母去哈佛探望塔拉的情景,她站在等待八通线的长长队列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同期还有另一位编辑审读了英文原版,惊呼好看和震动。

第二天,她们便提报了选题,激动和振奋的心情感染了参与选题讨论的同事们,总编笑着说:“那还说什么,签!”

就这样,Educated的中文版版权顺利签下,英文版随后在2月底出版。接下来,榜单消息一个接一个涌来。到2018年年末比尔·盖茨把它作为年度荐书首选的时候,编辑们的内心一直挺平静的——虽没想到它会这么火,但回想试读时的那种震撼和激动,这些似乎又不是完全在意料之外——作为编辑,要做的就是沉静、踏实做好每一个细节,打磨好每一句译文,然后把它以它该有的品质呈现给读者。

当当、京东2月畅销榜No.1,确定书名竟用了9个月

以上是我加入新经典以前发生的事。2018年的年末,我刚完成一本有关“犯罪之家”回忆录的一编,满脑子都萦绕着“原生家庭”这个词,那种心情,只有冬季北京的雾霾天气可以与之相称。接下来我很想做一本虚构作品,一头扎进华丽的辞藻和奇绝的想象中,但拿到手的是Educated的译稿。

看到悬而未决的译名,我眉头一皱。但那时我还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一场有关书名的“持久战”。

对于这本重点书,我一无所知

还未通读,只随意翻了几页,又心头一沉:这又是一本回忆录。我没有参与它的选题环节,对此一无所知。带着“沉痛”的心情,我去查找相关资料,发现它竟然相当有名,在各大外媒排行榜都是第一。英文原版在豆瓣甚至已经有1000多个“读过”了,评分高达9.0,长评也甚多,读者将它译为《教育改变人生》《教育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又是当头一棒——我心想,这不会就是那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励志鸡汤吧?

我对已故的伟大作家有种执念,极度热爱纯文学,几乎没读过畅销书。我首先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这部作品的理想和目标读者。虽说作为编辑,角度和读者自然不同,但我没什么信心。于是我忧心忡忡地向主编表达了自己的犹豫:这不会是那种超级励志的作品吧?

主编告诉我,这将是明年的重点书,很精彩,也有文学性,不是我想的那个样子。“你先看看,如果不喜欢,可以换其他稿子。”

一些评论说,对于回忆录的前三分之一,也就是作者的童年生活,最让人感到陌生而惊奇,越往下读,共鸣越深。而我进入这本书角度“清奇”,拉近我和这部作品距离的恰恰是开篇的那个世界。

我和作者的“友谊”起源于“桃子季节”,别的孩子去上学、玩耍,作者一家却在为世界末日囤积罐头。私下里我是个单机游戏“狂魔”,最喜欢生存游戏,体验末世人生。

我成长中一直在为末日降临做准备,提防太阳变暗,提防血月出现。夏天我把桃子装罐储藏,冬天换应急补给。人类世界崩塌之时,我们家会继续存活,不受影响。

一想到这些游戏中才会发生的事件在作者的童年真实上演,我竟然兴奋不已,甚至有点羡慕。我还没来得及读下面的内容,就对主编说我决定做这本书。一开始我被猎奇心完全支配,在审读过程中,我的体验逐渐转变。这个故事有种神奇的魔力,把我从最初肤浅的认知中拽入更深层的思考。

比起故事本身的震撼,文字的流畅感首先令我惊奇:这可能是我读得最快的一次,体验流畅,太顺,太顺了。和我以前常读的烧脑玩意儿全然不同。可要说起故事本身,又是“太难、太难了”,真实性和复杂性让这部回忆录充满分量,绝不是鸡汤之流。

当当、京东2月畅销榜No.1,确定书名竟用了9个月

一编完成之后,我随手记下了第一条感受:让人心碎的不是痛苦,恰恰是爱。可翻阅读者评论时我吓了一跳,除了探讨教育的意义,屏幕里多次出现“父母皆祸害”的激烈字眼,甚至有人恨得咬牙切齿,说有“想要掐死谁”的冲动。

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强烈的情绪,反倒总是从这个偏执的家庭中找到种种爱的痕迹,从头到尾都没有以恶意去揣测作者的家人。我完全能体会作者的纠结和停滞不前的理由,唏嘘观念的不同、视野的局限将家庭与个人无奈地分离。

审视书名,我无数次感到迷茫

我把稿子交给二编,着手接下来的书名和文案环节。我非常困惑,对总编说:我好像和许多读者的读后感都不一样,这可怎么办呢?我会不会写偏?总编说没关系,先写出来,再组内讨论。

一般情况下,书名和文案一气呵成,讨论到决定的时间不会长于编校的时间,但是这部作品,我的第一稿书名文案写于2019年1月11日,最终版定于10月15日,10月底才下厂。当中大半年的曲折坎坷,简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魔幻故事。

一编完成后,我再次审视书名,感到迷茫,我觉得译成什么都不够准确。每当有人问起我“最近工作有什么难处和困惑”,我总是回答“Educated的书名让我纠结”。中文里的“教育”,似乎根本不能与Educated含义对等。如果译成《教育改变人生》这种“俗名”,我想,我会哭,甚至不好意思和人说我是本书的责编。千万不能让它被大众误解为一个励志女孩圆梦剑桥的故事呀,这也违背了作者的初衷——她在书中对自己的成就极力轻描淡写,她说自己不想成为励志美国梦的化身,因为那毫无意义。

也有很多原版读者把Educated直译为“受教”。这个词指“接受教诲”,出自《战国策》。我想象那幅画面,越想越不对劲儿……

由于这部作品——用版权代理的原话——very special,中文版的书名到封面都要由作者亲自审核。编辑部通过版权代理与作者本人邮件沟通,塔拉理解中文语境很难找到与原书名相匹配的名字,于是为中文版提供了另一个名字:Things gained and Things Lost。

只可惜这个书名,同样属于中译过来会丧失味道的语句。我想起温特森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译文多么独特而有力量。同样是英语,为什么有的书名完全不“替中国读者着想”?但至少,这似乎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与我的阅读体验一样,作者想强调的不是自己的成就,而是得与失之间两难的境地。所以,如果彻底换掉Educated呢?

有一段时间我疯狂查找和作者有关的一切信息,包括逐条阅读她的Twitter来寻找灵感。内容大多是她的读书心得,但其中有一条跳脱出来:

纽约时报书评发问,如果把一本书纳入高中课程,作家们会推荐哪本书?塔拉的回答是:

《圣经》拥有文学作品所有的一切。

就像突然打开一扇窗,新的思路涌进来。我们联系书中的内容,也找到了种种迹象:作者从小没有上学,仅凭借阅读《圣经》和《摩门经》学会了阅读和写作,书中十几次提到《圣经》,有多个小标题典出其中。

尽管写下此书的塔拉,早已不是一个摩门教徒了。小时候,父亲曾教她以崇拜的眼光阅读经典;进入大学以后,她学会用另一种视角阅读书籍,读到的不再是一条条教义。书籍教会她如何自己思考,或许如今,她眼中的《圣经》已不再是宗教的,而是文学的。

那时我们早已确定采用英文原版封面:一支铅笔勾勒出大山的轮廓,一个女孩站在一座山头,眺望远方的崇山峻岭,一群飞鸟向着远方的山林飞去。

主编提供了一个名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出自《圣经·诗篇》,这句话本身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这句话在与本作品主题相似的《毒木圣经》中出现过,当时读者反响不错,被认为是一句优美而有力量的话。而在Educated中,作者塔拉不正是逃离了故乡的山峰,像飞鸟一样去寻求教育,找到自己真正信仰的山林了吗?这种情境与封面不谋而合,也更加贴近作者提供的另一个书名:Things gained and Things Lost。

当当、京东2月畅销榜No.1,确定书名竟用了9个月

直译之后,封面成了“教科书”

当我们把这个名字提报给作者的时候,恰逢台版Educated面世,名为《垃圾场长大的自学人生:从社会边缘到剑桥博士的震撼教育》。看到这个名字,我又开始思考:同一本书,竟然可以有这样丰富而全然不同的阅读体验。 与此同时,塔拉有了反馈,她没有同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理由是台版的名字不是她心目中的最佳中文译名,她不再想出现“不是自己的词”。

我们尊重作者的选择,决定采用直译。我又查询了多个版本的译名,发现一些版本其实也牺牲了被动语态,只单纯保留了“教育”这个核心词(如西语版:Una educación)。有些版本则发散开去,如葡萄牙语版《大山女孩》,瑞典语版《我所学到的一切》,德语版《释放:教育如何向我打开世界》,俄语版《学生:背叛,为了找到自我》。这些改变原词的译法,说实话,译来译去让词语多少丧失了原本的力量。

设计师开始尝试用《教育》这个书名进行排版,可当“教育”这两个方块字出现在主图上,总觉得哪里怪怪的。问题出在字形上,仅两个方块字缺乏字体流动性的美感;也出现在“教育”这个词本身——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一提起“教育”就自带真正的“被动”,是义务和成绩数据组成的沉闷说教,重重压在铅笔勾勒的大山上。

当当、京东2月畅销榜No.1,确定书名竟用了9个月

我盯着封面看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打趣地说:“不如换成‘体育’?乍一看封面成了一本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

反反复复的书名沟通持续数月,Educated成了文案会的常客,围绕着“直译”这个原则,我们想出过许多方案:《我的教育》《春风化雨》《教育的奇迹》等等,几乎每周文案会暂定的书名都会在下一周被自己组内推翻,然后新的点子出现,又被否定。我们还发起了整个文学部内部的书名征集,但是无人回应。人人都知道这个书名“太难了”。我记得同期别组上会的有一本书,叫“抱住我崩溃的大脑”,正好诠释了我当时的状态。

这当中还有一段插曲,原版封面开价高昂,差点儿没能采用。这本书神奇的地方,也在于封面几乎“全球同步”,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自己重做封面。查找封面的时候,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图片,比如ins上有个男人在游泳池里阅读这本书,还有波兰语版,脑回路清奇,把铅笔换成了钢笔……这些都成了书名头脑风暴中的欢乐调剂。

无数次讨论后,终于诞生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直译——《教育之名》,简洁,保留了一些原文的力量。

但这段时间里,塔拉“失联了”,整个夏天她都在一个几乎没有wifi的小岛上度假。就在我们内部决定提报《教育之名》这个译名时,度假归来的塔拉有了新回复:她决定使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为中文版书名。

为书名写解释长文,我应该不是第一个

数月来的反复推敲在这一刻化作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我们再次联络塔拉,请她再考虑一下直译的书名“教育之名”。但塔拉仍坚持说自己更喜欢“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不知道是什么促使她的想法有了转变,也许她重读了《圣经》,发现了隐秘的联系,也许有别的理由,但在那一刻,她决定放弃“Educated”,采用一个全新的名字。

她期待简体中文版尽快出版。这是她的最终决定。没有更改的余地。

究竟哪个书名更好?我想我已失去了判断。经历了大半年的讨论,我已经无法回到最初的起点。我担忧“来源《圣经》”不利于宣传,也担忧“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语言晦涩,更担忧原版读者难以接受。

我的担忧并不是没有理由。

新书还未上市,豆瓣页面评论区就对中译版Educated展开了热议,一些原版读者对这个译名感到困惑和不满,逐渐带起一种节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知音体、鸡汤,甚至用上了难听的谩骂。

我好像在观摩一场由书本衍生出的大戏。我再一次看到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就像书中作者和父亲的矛盾一样。我想到了作者在接受《福布斯杂志》访谈时讲述自己对于教育的观点: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他们应该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当当、京东2月畅销榜No.1,确定书名竟用了9个月

正是因为认同这些话,我永远不会做那个键盘背后与人争论的人。我会尊重那些不同的想法,因为获得不同的视角也是这本书传达的教育的真谛。但我感到沮丧、难过,不想一本好书因为这样的非议而被埋没、歪曲,我们原本不想指明中文版书名的出处,此时似乎不得不说——主编当机立断回复读者,简单讲述了中文版书名的缘由,暂时平息了争议,一开始激烈反对的读者也缓和了态度。

主编的做法给了我信心和勇气。之后,我写了一篇长长的书名解释,平静地讲述中文版书名的来龙去脉,由官方豆瓣发布。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真诚地梳理这大半年来关于书名我们所做的探索。没想到,这篇文章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认可,他们纷纷表达了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的读者在读过此书后表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别有韵味,与这本书的内容十分贴切。

尽管有些人仍然倾向于直译,但如今我看到他们的评论,不再会有波动的情绪,而是感激这些不同的想法——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正读透了这本书,真正从作者那里获得了力量。

现在我时常想:我是多么幸运啊。遇见了文学,成为一名文学编辑,又遇见了这本书。而文学的特质之一就是包容,它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更多的可能。做一本书的同时,你也在随它一同成长。这就是一种“Educated”,这也是我要飞往的“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