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中这首美丽的诗歌背后,隐藏着一个最惨烈的故事

 法国风科技开发 2020-03-13

诗歌,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一首美丽的诗歌,可能描写的是令人心醉的风景,也可能是感人肺腑的爱情,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可能是对权贵阶层的不满与讽谏。无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一首合格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必定是非常美丽的。图片文字识别

然而,美丽的诗歌背后,也可能隐藏着一个惨烈的故事。比如《诗经·邶风》中的《二子乘舟》。这首诗歌非常短,只有三十二个字: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这首诗歌描写的是兄弟二人乘舟出行的画面。两个人乘坐在同一艘船上,飘飘荡荡驶向远方。多么思念你们两个人啊,忧伤的久久不能消失。两个人驾着同一艘小船,摇摇荡荡奔赴异乡。每当想起你们两个的时候,都在担心你们究竟会不会遭到祸殃?“中心养养”的“养养”,同“漾漾”,即表达心中忧愁不定的样子。

乍看起来,这首诗好像没有什么主题,这究竟写的是谁?这两个人又准备到哪里去?作者又为什么会担心他们呢?《诗经》中的诗,往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阅读理解。这首看似没头没脑的诗歌背后,隐藏着一个惨烈的故事。

卫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卫宣公,曾经派使臣到齐国去,为儿子公子伋求亲。齐国答应将一位公主嫁给公子伋。结果使臣回来后,告诉卫宣公,这位齐国的公主非常漂亮,不如您娶了吧。这卫宣公便毫不客气,专门建了新台,在这里迎娶了原本应该是儿媳妇的齐国公主,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宣姜的女子。

后来,宣姜为卫宣公生下了公子寿和公子朔。那位原本应该是宣姜丈夫的公子伋,此时已经做了太子。公子朔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便诬告太子伋(也就是公子伋)谋逆。卫宣公就想废了太子伋,改立公子寿为太子,于是,他就派太子伋出使齐国,并且派人假冒强盗,准备在半路杀了太子伋。

公子寿知道了这一切,就跑过去找太子伋,并且在船上请他喝酒,劝他离开。太子伋说了一句话:“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也就是说,“违背父亲的命令,这算什么儿子?如果有不要父亲的国家,我就遵照你的意思去做。”公子寿见哥哥不听自己的话,万般无奈,只得将太子伋灌醉了。然后公子寿便拿着太子伋的白旄,冒充太子伋来到卫国边境莘地。那些卫宣公派出去的人,看到白旄,以为是太子伋,就将公子寿杀了。

太子伋酒醒之后,才知道弟弟代替自己去死了。他立刻就驾船追了过去,告诉盗贼:“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我才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他有什么罪?你们杀了我吧!于是,盗贼又杀了太子伋。

这首诗歌,写的就是卫国的这两位公子,为了兄弟情义,而争先赴死的故事。一首看似很美丽的诗歌,背后的故事令人感慨不已。都说“春秋无义战”,但是春秋时期,真的不缺少仁义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