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进校园 知礼明行伴成长 ——东城学校松树底分校“营口有礼从我做起,做文明有礼盖州人”主题活动进校园纪实 于学忠 【编者按】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乐是中华文化之心!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距离。《孝经》云:“礼者,敬而已矣!”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一个城市的文明体现在方方面面。近一个月来,为深入贯彻营口市委下发《“营口有礼”主题活动实施方案》(营委发〔2018〕22 号)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盖州市“营口有礼从我做起,做文明有礼盖州人”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吴峰、市长徐海龙任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各部门各单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等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营口有礼从我做起,做文明有礼盖州人”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提高礼仪意识、增长礼仪知识、遵守礼仪规范等方面有明显变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文明有礼盖州人”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全市掀起“学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传礼仪”的热潮。 品读经典润课堂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文明。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金秋的早晨,随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领导一行,走进我市东城学校松树底分校校园,琅琅读书声从教室飘向浅山深处,引起阵阵悦耳的喜鹊和鸣。这是该校全面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中的一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文明一座城市。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国学经典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推进书香浸校园建设,多年来,我市东城学校,将中华经典诵读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当中,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国学经典教育,让国学经典入耳入心。在校园里迅速兴起宣传热潮,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营口有礼”成为学校的“必修课”。东城学校松树底分校地处东城办事处,距离盖州城30公里,距离营口市50公里,是一所位于群山环抱中的偏僻村小。2010年以来通过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不凡的成效——全校本村学苗仅有21人,却吸引了市内跨学区学苗148人,沈阳、大连、海城等省内跨学区学苗16人,以及来自黑龙江、吉林等地学苗7人,甚至有一些城里家长在村子里租房陪孩子读书。 “国家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现在许多学校都把‘德’和‘智’的顺序颠倒了。”55岁的松树底分校校长杨志喜说,“2010年以来,松树底分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途径,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 杨志喜原来是东城学校的教导主任,2010年9月被派到松树底分校做校长。来时他下定决心,在抓好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着重抓好习惯养成教育,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他在严格遵循国家九年一贯制学校课时计划,开齐上好所规定学科的同时,利用地方校本课、班队晨会和思想品德课的机会,开设国学课,通过教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灌输正能量,培养好习惯。 一开始,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一致理解。在“一张卷纸定终身”的情况下,一些老师和家长害怕抓德育影响孩子成绩。然而经过一段尝试,看到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老师和家长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外在行为源于内心,东城学校松树底分校在教育方面,坚持从小处做起、从细处做起,从领导做起、从老师做起,推行系列有效举措和活动,把转化学生内心价值取向作为出发点,使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传统礼仪,实践现代文明风范,努力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实到每个人。 师德高尚、敬业奉献。活动开展以来,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学习“营口有礼”主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及活动要求,开展“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如何践行‘营口有礼’大讨论、大思辩。通过学习,全体教师得出共识:在我们学校以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读本为依托,紧密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各项礼仪教育,全面进行“营口有礼”主题活动,做到三结合,获得三丰收。 秉承优良的敬业奉献传统,为学校新教师树立职业丰碑。初德忠老师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2010年秋季,他身患肺癌;在沈阳肿瘤医院手术后,在家只休息了一个月就重返工作岗位,领导安排他做较轻的工作;他看到学校师资紧张,始终坚持教三个年级科学、美术、音乐课,还负责准备三十几位师生午餐。他每天起早买米买菜,中午做饭炒菜,忙的不亦乐乎他把整个身心献给了教育事业,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老师们或依托文本,从字源字理切入,说文解字,如:板画一棵大树,诠释“本末”,让学生领略汉字的神奇和博大精深,感悟宇宙万象皆有定律,不能本末倒置;或引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教师范读、带读、学生击节读、摇头晃脑读、小组赛读、配乐诵读等)感受古文的音韵之美,达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目标;或通过讲故事和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给学生以校园礼仪等心智启迪,并引导践行。 “用雅言传承文明,让经典润养人生。”国学经典进校园,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粒芬芳的种子,不仅对他们的文化修养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也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新的挖掘和诠释。 润物无声领人生 实践国学。《弟子规》的每一句无不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习惯养成,因此,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能够亲身实践。学校积极倡导学生将良好的道德习惯及品格修养运用到生活中,变有意识行为为自觉行为。 三年级班主任王艳君是位代课教师,2015年春患乳腺癌手术后,怕化疗耽误上课,藏起化疗单,带病坚持走上了三尺讲台,她把学生看成了自己的孩子,同学们都叫她“老师妈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园丁,松树底分校整个教师队伍师德高尚、锐意进取,始终昂扬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在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方面,学院除了在校园布置上突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外,还从校园宣传栏等多方面着手,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传统文化的气息本学期从九月份初,以《常礼举要》学习践行为主,同时学习《论语》《孝经》《弟子规》,对学生全面进行生活礼仪教育;每天早晨第次见到老师要行鞠躬礼,见到客人要行鞠躬礼;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为国学课,主要内容为学习礼仪知识与应用,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学生汇报交流践行礼仪和传统文化过程(弟子规)心得及体会;一日三餐前要诵读感恩词,进行感恩教育,践行对自然有礼,对历史有礼,对社会有礼;学校每天晚上集体上一次国学和礼仪课等,把践行“营口有礼”活动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在德育课堂教学方面,学校规定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德育课的主要内容,早课以学习和诵读《常礼举要》、《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为主通过诵读,达到以知促情、以情促行的效果。每个班级建立“学生践行礼仪和弟子规”交流群。家长及时把孩子践行礼仪和弟子规的图片、视频或文字发到群里,班级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家长互相交流践行礼仪和弟子规的做法,学校教师和领导及时掌握学生践行国学实际情况。每周五下午放学,布置学生回家践行礼仪和(年子规》实践作业;每周学校评选一次礼仪之星,全校予以隆重表奖,每月召开一次以“学习用礼仪和《弟子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以家庭为单位学习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家长会;每周从学生坐、立、行、说入手,求细,求实,求准,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教育,激发每位学生心怀高远志向、对未来有礼,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懂事”是社会各界对这个学校学生的一致评价。杨思宇和赵景悦同学在日记里写到:“我长大以后要做一名慈善家,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建一座敬老院,把那些流浪在外和无人赡养的老人接到敬老院,让他们幸福度过晚年。” 三年级的任佩瑶同学常年为班级腿部有残疾的廉云杰同学打饭,一天不曾中断过,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廉云杰的父母对我们家有过帮助,现在她有困难了,我应该回报她们家。”这么大的孩子就懂得知恩图报,多么的难得啊! 四年级刘禹琳是个孤儿,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极为艰苦。一次爱心人士为学校送来蛋糕,每个同学分两块。刘禹琳同学只吃了一块,另一块用纸包起来,留着给奶奶吃。等到星期五放学时,蛋糕被她把弄得皱皱巴巴的,她是非常想吃,又非常舍不得啊!因为她知道,她的奶奶和她一样,也是吃不到蛋糕的。 阅览室内、有的家长在给学校的反馈文章中这样写到:“让小学生去理解、体会和实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太容易,但学做‘用人物,须明求’、‘借人物,及时还’具体修养事例还是容易得多。所以,修身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严于律己的观念做起。”很多家长列举了大量事例,来表达孩子们身上的变化。 国学是传统文化瑰宝,也是该校校园文化亮点,已将国学教育常态化。如今,在校园里,学生们践行《弟子规》精华的行为随处可见。每天学生到校后第一件事,是向楼内正门口的孔子像行礼;走廊内,学生们自觉排队靠右走路,见到客人主动打招呼问好;在食堂吃饭,整齐地坐下用餐,自己洗刷餐具……这些感人的事例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松树底学校学生们的那些可圈可点的感人行为,不仅震撼了前来学校考察的领导、家长和自愿者人士,更为学校弘扬礼仪教育、圣贤教育宏大画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东城学校松树底分校的国学教育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安安静静;没有喧嚣,只有耕耘。然而,通过“营口有礼从我做起,做文明有礼盖州人”主题活动已深入人心,良好的道德品格正逐渐养成。松树底分校在国学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的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正探讨让更多的文化精华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地,终身的学习,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根植传统,更好地吸收世界文明精华,兼收并蓄,继往开来;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最终实现成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固本铸人的工程,旨在引领学生从小读圣贤书,立君子志,做有德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盖州快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