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知行合一儒雅少年

 朱刚伟 2015-06-11
时间:2015-6-8 8:44:26  作者:袁红卫  来源:中国教育报  

培养知行合一儒雅少年

培养知行合一儒雅少年

培养知行合一儒雅少年

  “老师好”的问候声不绝于耳,校园的墙壁洁白无瑕,地上、水池和草坪等处看不到一点垃圾……合肥市逍遥津小学礼仪教育之于学生的浸润可见一斑。在合肥市庐阳区全区深入开展国家级别“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下,该校将礼仪教育和学校特色办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学校礼仪教育行动研究。通过多样化的实施路径,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浸润、影响之下,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书达理的现代小公民。

  路径一:

  知礼——国学经典滋养心灵

  【故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013年10月25日上午,合肥逍遥津小学多媒体教室里座无虚席,因为本期的国学大讲坛,学校邀请了全国名师戴建荣来校给师生们上吟诵课,并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

  课堂上,戴建荣与同学们的互动不时引起现场老师和家长们的阵阵笑声。戴建荣说,诗歌是古代的歌词,我们应还原它的原貌,只有用吟诵的方式才能真正体现诗歌的魅力。他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范读与指导,带领同学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远古时代,领略《关雎》的时代魅力。《关雎》是《诗经》的开篇,语文老师都熟能成诵,但却是第一次通过吟诵的方式感受《关雎》的魅力。吟诵方式,对家长触动也很大,他们对吟诵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现场跟着学吟诵,兴趣盎然,似乎回到童年。

  逍遥津小学的国学大讲坛,定期开讲,不仅邀请名家名师,传经送宝,也让本校教师走上讲坛,分享自己的国学课程与实践。

  【理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礼仪典籍。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规范社会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要部分,儿童通过学习国学中的礼仪典籍,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名人,学习历史文化名人,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与文明礼仪风范,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国学中的经典礼仪教育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礼仪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逍遥津小学依托国学教育工作室,在梳理提炼中华传统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开发一套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并序列化、课程化,开设国学课,让孩子们在每日吟诵经典中,逐渐走向“读圣贤书,品古文韵;立君子德,做有根人”的目标。

  【做法】逍遥津小学从学生一年级开始就将国学诵读写进课程表,安排专课专用,并安排相应教材,低年级进行《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千字文》,中年级进行《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高年级进行《论语》等篇目的诵读。2014年10月,该校又成为“亲近母语研究院”教学实践研究基地,借助亲近母语研究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推进学校的国学经典诵读。现在,小古文、全阅读、整本书阅读等一系列国学课程正丰富多彩地开展着。

  2015年4月10日,在该校金都华庭校区举行的首届读书嘉年华活动,就是推进经典阅读的一种创新型展示形式,也成为逍遥津孩子们最难忘的节日。你看:女孩子最喜欢的米奇成了迎宾,学校里到处悬挂色彩缤纷的书旗和读书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好书推荐卡;在校园里走,你随时可以遇到白雪公主、小飞侠,因为当天每个人都可以打扮成自己喜欢的书中人物。开幕式上,“齐天大圣孙悟空”、“神探福尔摩斯”、“匹诺曹”走出书本,和大家捉迷藏;同学们最期待的,由全校同学自己设计评选出来的学校吉祥物“逍逍”和“遥遥”也闪亮登场,每个同学都拿到了一个臂贴,男孩就是逍逍,女孩就是遥遥。特别是,现场20多个游戏闯关区,都与书有关,每人一张游戏闯关卡,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闯关,代表过关的小印章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领到漂亮的奖品……这样的读书嘉年华是全校老师足足准备了一个月,看到那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看到孩子们在阅读中的收获,老师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传统文化的外显作用也不容小觑。除了推进经典阅读,该校也不断加强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打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以环境育人。逍遥津小学毗邻古逍遥津,历时388年,是合肥市历史最悠久的小学之一。

  今天的逍遥津小学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古色古香,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合肥书法名人许云瑞手书“合肥市逍遥津小学”被镌刻在灰瓦青砖的照壁之上;一旁石雕的校徽,是徽州石雕仅有的传承人冯有进先生雕刻的石雕作品,充满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走进门廊,右侧整面墙壁是一幅巨大的砖刻合肥古城图,展现了合肥(古庐州)的风貌,每天吸引着孩子们在此流连驻足。这也是合肥市仅有的一幅砖刻古地图,把它放在一所小学里,足见设计者的教育心。

  校园东面围墙上,用墨色砚石镌刻的“庐州人物典藏谱”与古城地图遥相呼应。包拯、蔡悉、李鸿章、刘文典等古今名人,依次排列,石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着这些合肥先人的故事,体现出学校“崇礼尚智,朗润清新”的育人目标。

  老校区面积不大,但并不妨碍学校设计者充分用好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教育“无声胜有声”。升旗台背后的围栏被设计成了“飞骑桥”的样子,飞骑桥就是“津桥”,孙权纵马过津桥之后就此更名。石刻篆章“行箴”行道”、“行礼”、“行蕴”、“行声”、“行远”、“行知”等等,似乎随意地散落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台阶、廊柱、门沿、墙角……

  学校还以文化名人的诗词、格言、警句装点校园;在教室开辟经典诗文专栏等。现在校园室室有经典,处处有国学。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逍遥津小学师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

  路径二:

  明礼——传统技艺浸润童年

  【故事】章馨雅同学在小百花戏曲苑学习一年后,在日记中写道:一开始我对黄梅戏并不十分感兴趣,不太能听懂,只会小声地哼几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越来越喜欢它了。这学期学习的是《女驸马》选段,我现在不仅自己会唱了,还教会了妈妈。

  这里所说的小百花戏曲苑是学校少年宫的一门课程。2012年底,逍遥津小学少年宫课程建设正式启动。该校借助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提出依托逍遥津小学自身办学特色,将少年宫建设分为“四大馆二十一功能室”的方案,得到了庐阳区相关领导高度评价和支持,进而,成为庐阳区重点打造的学校少年宫,并提出要使之成为“全省示范,全国一流”的目标。

  【理念】逍遥津人清醒地知道,硬件上强只是强一时,只有拥有了自身的软实力,逍遥少年宫才真正形成个性特色,叫响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称得上“一流”,也才能真正发挥学校少年宫在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提升各方面的作用,造福学生,造福一方百姓。为此,学校少年宫必须强化课程、师资和管理的软实力。在礼仪教育教育方面,逍遥津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少年宫,开设国学馆,让孩子们不仅学习黄梅戏、剪纸、民乐、书法等民族技艺,传承民族文化,更让孩子们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学古人明理故事,寻找榜样,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学生。

  【做法】金都华庭校区学校少年宫充足的校舍让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国学馆应运而生。800平方米的国学馆由书法馆、吟诵馆、非遗馆、戏剧馆、棋艺馆等组成,学校设计开发了童书坊、小百花戏曲苑、非遗工作坊、民乐室、墨香社、博弈棋社、国学吟诵室等系列国学课程,给师生研习、交流国学提供一个固定场所。国学馆里的每个室既装修得古香古色,又各有不同,可谓一处一景,一室一特色。

  根据学校安排,孩子们每周都要进入国学馆学习一节课,补充文化生命的元气。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国学馆的每位老师都身怀绝技,各有所长。除了本校教师担任各室辅导老师之外,学校还邀请合肥本地的名家给孩子们上课。小百花戏曲苑的韦京东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安徽艺术学院教授、我国首位戏曲兼导演艺术硕士;非遗工作坊的朱山中老师是著名剪纸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校负责人自豪地说:我们是小学校里请来了大专家。

  传统技艺的熏染,让逍遥津小学的学子一个个俨然儒雅的小君子。2014年6月,该校少年宫国学展示曾在市府广场举行,引得周边百姓驻足观看。国学馆的民乐、黄梅戏、书法、非遗项目在庐阳区首届社团展示中获得较高名次,受到省市领导盛赞。目前,学校2015年的少年宫国学馆正积极筹备“首届视觉艺术展”,届时“传统美”篇章,将带给家乡父老另一番视觉、感觉盛宴。

  路径三:

  行礼——仪式庆典熏陶品格

  【故事】“景仰先生,德艺双馨,国学国艺,领袖群伦……”2013年12月20日上午,在孩子们稚嫩的诵读声中,合肥市逍遥津小学以“弘扬国学精粹,倡导尊师重教”为主题,举行了具有我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拜师礼”仪式,为孩子们上了尊师重教的第一课,这也是学校古典教育中的传统礼仪课程之一。

  拜师活动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正衣冠,拜孔子”,即:师生共同整理衣冠,共同三拜孔子,以此表达对先师的崇高敬意。第二部分“三行礼”,首先由学生向可亲可敬的教师进行三鞠躬,并呈上自己的拜师帖,表达对教师的景仰与对知识的渴望;随后,教师回礼,教师代表宣读《授生帖》,表达对学生的关怀与期待;教师为每个孩子的额头点朱砂,开蒙启智,寓意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间。第三部分“传经典,立志向,吟诵《弟子规》”。由校长殷切寄语,勉励远行;学生击鼓明志,表达坚定宏大的志向,最后,学生集体吟诵《弟子规》,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小学会立长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理念】通过对传统礼仪及节日民俗习惯的了解,可使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一些与传统节日、仪式有关的历史名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也会给孩子树立榜样,继而熏陶他们的品格。

  【做法】目前,逍遥津小学已成立“传统节日工作室”,专门负责传统节日课程的开发和组织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参与和践行中,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重阳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四个节日均举行不同的综合活动。另外,学校还开发了拜师礼、开笔礼、毕业礼三大仪式课程。学校都会定期组织这些仪式,让大家共同见证孩子们学习历程中最美好、最神圣的时刻。同时通过仪式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美好和严肃。周一升旗仪式,“谈谈我们身边的现代小公民”蕴含养成教育内容;每个月,结合学校年活动序列,元宵节、文化远足、端午节、“六一”、中秋节让传统节日和文化课程与儿童如期相约;每年开学,隆重盛大的一年级新生开笔礼、拜师礼让开学典礼令人难忘。

  沿袭仪式是对传统文化中优良部分的一种继承,既让孩子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化,又为孩子们播下礼仪的种子。

  2013年暑假,逍遥津小学承办了合肥市少年宫拜师礼活动。通过举行传统与现代相融的拜师仪式,让老师和学生在践行肃穆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礼仪过程中,建立亦师亦友的现代师生关系,学生们更懂得尊师向学,教师们更加升华对学生们的爱心与责任感,进而弘扬国学精粹,倡导尊师重教。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仪式、节日和庆典……使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伟大的事物能够拥有一种伟大的时刻,获得神圣、庄严与尊重。”这样的仪式,会启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生命与伟大事物交汇在一起,从而形成长久的动力。“古有逍遥津,今有逍遥津小学”。逍遥津小学“就地取材”,发掘地域文化资源,量体裁衣,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无疑为这一命题提供了鲜活、宝贵的实践案例。

  路径四:

  用礼——养成教育固化习惯

  【故事】逍遥津小学教学楼走廊上,同学们正驻足观看张贴在墙上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提问时先举手再发言;要主动承担家务,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让自己的知识活起来……”简洁的语言、通俗的表达,让孩子们对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逍遥津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是学校结合实际,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内容征集,交流探讨,反复推敲而提炼出来的,涵盖了文明礼仪、行为养成、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涉及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理念】从细节入手,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促进价值内化,最终才能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做法】逍遥津小学实施“养成教育·月成长计划”,每月一个活动主题,并以“传统礼仪教育”为重点,把每月活动主题化、序列化,让学生在校内重在体会、学习,到校外重在知行合一。重点打造新一届“红领巾监督岗”和建立“拾金不昧小窗口”,对学生在校各项常规行为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并作详细的记录;同时,在学校门口有一张笑脸榜,监督员们将检查结果贴在榜单上,每日一更新。此外,学校以每周“文明礼仪班级”评选、每月一主题展示、每学期“金都最美少年”集体亮相等方式,建立动态、及时的评价反馈机制,让学生自觉地养成文明习惯,真正由他律走向自律。

  逍遥津小学把养成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以及书香校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学校从2013年的“给你一个班,你会怎么办”的主题研讨,2014年又以打造“三维幸福教室”为主题,发挥班主任集体智慧,同时统合家长资源,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让教室不仅是学习之所,更拥有幸福的味道,成为学生喜爱的家。学校还开展校园系列文化活动,如四月的文化远足,六月的“视觉艺术展”等,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与成长。

  与此同时,学校还搭建展示的舞台,及时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每期的“金都最美镜头”展示校园里的优秀教师、优秀家长、优秀学生;校报《向阳花》中开设专栏,每期进行校园明星和班级风采展示。用优秀指引优秀,用优秀影响优秀。

  养成教育儿歌、养成教育礼仪比赛,养成教育小故事会、养成教育之待人接物……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和舞台的搭建,让每一个孩子都会焕发自己的生命光芒,让他们不仅在学校里知礼,更能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中守礼、行礼、用礼。

  目前,学校还正研究建立一套适合校情的学生礼仪评价体系,既关注结果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既关注个体性评价,也关注群体性评价。如建立校园小导游队伍,开发《学生成长足迹》取代传统的成绩报告册等,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影响。

  总之,通过这些带有传统文化烙印的礼仪教育浸染,孩子们与社会的联系更密了,与家长的心贴得更紧了,对学校的情也更浓了。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学习、亲历体验、发展综合能力的过程。逍遥津小学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依托,开发知行合一的礼仪课程,无疑为当下的学校教育提供了鲜活、宝贵的实践案例。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小学 袁红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