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依托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开发

 昵称26737767 2019-08-26

及实施策略研究 课题方案
山东省威海市实验小学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以“传统文化养德、习惯养成育人”为办学宗旨,以“启智养正”为核心理念,通过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启智”,培养师生良好习惯品质“养正”,将“好习惯,好品质,好未来”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价值追求,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6年我校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校,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下,进行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我们的德育课程一体化提供丰富的营养原料,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人成才?结合我校“启智养正”的办学理念,我们进行了校本化定位,把它具化为:养正——古为今用教做人,启智——洋为中用教做事。做人是基础,先教做人,再教做事,才能培养出完整优质的人才。基于此,我校确定了“依托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开发及实施策略研究”的研究主题。

我们计划从课程建设、特色活动、家校沟通、文化创建四个方面入手,在传统文化的体验与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习惯养成,引领学生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一、六艺课程,打造传统文化育人底色
课程是传统文化明理的教育,我们结合孔子的“礼乐射御书数”传统六艺思想,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科有效融合,打造“新六艺课程”。

基于《弟子规》养正课的礼艺课程——《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语言至简,内涵深刻。有一个学者曾打过比喻:用一个天平,一边放上四书五经,另一边放上《弟子规》,两边是平衡的。因为传统经典中的“仁义礼智信”在《弟子规》中都有体现,而这些内容是植根于民族心灵的“常识”,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泽。学校成立了7个传统文化实验班,以骨干引领的形式,带动其他班级,共同对学生进行“养正”训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弟子规读本》《弟子规成长手册》等系列学材,通过“诵读—感悟—践行”三个阶段,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纵向深入指导学生明理修身,雅言雅行。

基于音美学科的乐艺课程——以音乐为元素的所有称为美的教育。我们将德音雅乐引入音乐课堂,用至真纯善的音乐,配以深情的手语表演,净化学生的心灵;美术课上,绘制京剧脸谱、学习剪纸,体验中华传统技艺;2017年,学校又引进了“皮影戏”,将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乐艺课程建设,通过研究、制作、表演,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皮影戏的独特魅力。

基于体育学科的射艺课程——现代的射艺,可理解为强身健体的技能锻炼。蹴鞠被确认为足球的最早起源,随着“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我校一直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双周一节足球训练课,将足球运动纳入大课间,开设足球社团,分层提升学生足球技艺。此外,学校还将开设中华武术,太极、少年拳、推手等中华传统武术项目,从博大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思想道德养料,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基于综合实践的御艺课程——学校南依环翠楼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我们将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开发环翠楼实践基地,拓宽学生实践渠道,开展“探秘小池塘,了解生态文化”“登环翠楼,追寻历史文化”“游环翠楼,调查园艺景观”等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优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做一个乐于思考、善于表达且技能全面的人。

基于书法和经典的书艺课程——通过书法、国画、阅读、写作、国学吟诵、诗词朗诵等多种技艺,让学生寄情书画,畅游古文经典,体验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做一个勤于书写、善于表达且富有底蕴的人。这学期,学校自编了《中华经典素读》,加大诗词背诵积累量,充分利用每日晨诵、语文经典驿站及地方课程时间,引领学生感受先贤教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弘扬“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的传统读书法,学校还将继续外派老师进修吟诵课程,感受徐健顺、陈琴、朱畅思、刘奶景等全国名家的吟诵课堂,成立吟诵社团,引领学生沐浴经典,提升人文底蕴。

基于数学学科的数艺课程——“数艺”是古代人演算、推理、归纳的一种能力和智慧,现如今延伸为学生智力开发的各种学识和技能。我们创设了自主提问、纠错反思、解题策略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借助导学案和思维导图,创建“工具撬动智慧创造”的学科内课程建构,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习六艺、做君子。新六艺课程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朝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文雅、儒雅、高雅的少年君子。

二、特色活动,彰显传统文化育人智慧
国学雅韵立品,学校将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走进民族文化圣殿,立儒雅大气之品,立感恩孝敬之品,立诚信责任之品,重拾传统文化信仰,回归智慧生活。

1.让传统习俗浸润心灵
文化的认同,不仅在有意识的学习中,更在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孩子记得自己的传统节日,记得我们的传统习俗,这代表着民族的认同与文明的传承。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将开设“传统节日”体验课程,从节日来历、民风民俗、文化典故中挖掘德育元素,开展“中秋赏月”“重阳敬老”“迎春纳福”等特色文化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习俗的魅力,重拾我们自己的节日。

2.借游学体验涵养品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开设“游学体验课”,倡导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历史古都、名胜古迹、文化名城及各类博物馆,探寻文明,研究历史,用经历和思考丰富学生的阅历,涵养学生的品性。我们将依托环翠楼公园的威高文化民俗村,参与民俗村举办的春秋祭孔祈福大典、孔子六艺文化节、尊师礼、成人礼等系列国学文化活动,在文化游学中感悟传统仪式的庄重与肃穆,接收传统文化的洗礼和教育。

3.与信息技术美丽邂逅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我们牢牢把握传承与创新两大课题,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美丽的“邂逅”。搭建优质课平台及智慧云平台,将弟子规小故事、中华成语故事等视频、音频文件上传至平台,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查看学习;电子书包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充分开放,随时都孩子们可以随时去查阅相关资料、分享交流。信息技术让优秀传统文化登上现代信息化的列车,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4.用感恩力行长养孝心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心存善念、学会感恩,才能做有德之人。我们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围绕“知孝明礼,争做儒雅少年”这一主线开展系列活动。举办“才艺展演”“国学经典读书展示”“生活技能比拼”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培育感恩情怀、浸润书香雅气;开展“感念父母恩”“孝心在成长”“日行一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累积生活经验,感恩父母长辈,长养孝心和爱心;在班级群中建立“感恩相册”,上传学生习劳、孝亲、诵读照片,让学生见贤思齐、相观而善。

三、家校融合,推进传统文化育人模式
结合学校特色,我们将以“提升家长素养,营造家庭环境,推进家校共育”为目标,追求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家长进行传统文化的系列培训,构建家校融合、共建共享、合力育人的发展体系,提升家庭教育的育人理念。

1.家长学校,提升家长育人素质
家长学校推出“基础课、成长课、提升课”三合一课程体系,从理念和行动引领家长高效成长。

基础课——针对一年级、五年级家长分别开设幼小、小初衔接专题讲座,为家长提供学习平台,缩短适应期,让学生顺利过渡。

成长课——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开放周”活动,为全体家长进行“传统文化助力学生习惯养成”专题培训,通过观摩“弟子规养正课”,进行“亲子力行弟子规论坛”,观看“习劳知感恩”电子相册等,让家长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在学习培训和交流分享中领悟圣贤文化中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促进家庭的和睦和谐。

提升课——结合家长的需求,推出个性化主题菜单:亲子沟通、家风家规、赏识教育、力行弟子规、人生智慧等,由家长自主选择适用于自己和孩子的培训主题和教育内容,让个性化菜单培训,成为家长高效成长的“绿色通道”。

2.亲子训练,营造良好家教环境
学校与家庭联手打造“亲子训练”三课程,从亲子礼仪、亲子技能、亲子游学三个方面开发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地扩展养成教育的领域,凝聚家校教育的合力,实现学生良好习惯到能力素养的提升。

亲子礼仪课——按照《弟子规》要求,每日家长与学生共同进行“三姿”——站姿、坐姿、行姿形体训练,引导学生修身姿、塑形体、展自信;每月在家庭中开展“力行弟子规”主题实践课程,通过“跟您学一招”“小鬼当家”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谦恭有礼、感念父母长辈;每学期开展“假日礼仪课程”,学生与家人共同体验餐桌礼仪、待客礼仪、节日传统礼仪,在实践中累积生活礼仪经验。

亲子技能课——每周进行“习劳知感恩”生活技能训练课程,从系红领巾、整理书包,到做饭打扫、收拾家务,再到为父母捶背、沏茶倒水,让学生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感受父母的辛劳,从而培养学生的孝心和爱心。

亲子游学课——开展“亲子游学”系列课程,从科普文化、劳动实践、爱心服务、红色教育四方面入手,将校内习得的知识与校外相结合,让教育融入家庭,浸润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四、文化熏陶,提升传统文化育人品位
1.营造儒雅氛围,以校园文化养志
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将国学经典元素融入其中,营造“文雅 高雅 儒雅”的校园氛围。星星论语文化墙、弟子规文化墙、养心书吧、礼仪长廊,古圣先贤的雕塑、画像,校园处处可见具有国学元素的育人景观,使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民族文化气息,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浸染。

2.完善评价体系,以美德宝促成长
结合学校习惯养成特色,我们将诵读经典与感恩力行相结合,按照“贴近生活、突出特色、重在力行”的原则,实施“实验小学美德宝贝成长”计划。每月根据力行点,结合“弟子规成长手册”,评选出“家庭小孝星”“尊师小明星”“美德好少年”“国学小达人”等称号,用身边的榜样引领、启发学生的善心善行;根据班级各项考核,每月评选“习惯养成星级中队”进行“美德宝”奖励,学期末举行“美德宝兑换”活动,让学生在兑换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文明、弘扬传统的美德。

3.优化育人团队,以榜样人物树标
学校制定了《实小家训》,以“和而不同”为理念,通过“基础”和“梯次”培养模式,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开展“力行弟子规 助力好习惯”读书论坛、“学习传统文化 缔造幸福人生”专题培训等,通过集中学习、座谈讨论、观看录像、心得交流等形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幸福指数,促进工作能动力;举办“诗词大会”“成语大会”“好书推荐”等活动,让教师重温诗词经典,触摸文明的脉搏;设立“音乐讲堂”,同唱德音雅乐,让高雅、励志的乐曲激发出强大的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