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教育 | 崔晓蕾:文化缺失 何来创作——中国画专业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状分析

 潘梦禅 2016-06-25



《中国美术报》第023期 艺术教育 21


刘学波? 束之高阁的国学


文化缺失 何来创作

中国画专业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状分析

崔晓蕾

中国传统文化可谓是中华民族相较于世界最大的资本,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尺度,在经历几千年的洗礼后,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寸土壤中。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承续与流变中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均有赖于其良好的传承模式,早在西周时,“通五经贯六艺”就是其教学与培养人才的标准,《周礼·保氏》有言:“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此“六艺”形成了中国早期人才培养的标准。至春秋时,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此时,“六艺”已发展成孔子儒学的“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很显然,孔子所形成的教学纲领是培养学生诗、书、礼、乐为一体的综合素养,这些可谓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标配”,是古代“文人”之所以为“文人”最基本的标准。

然而,数千年后的今天,中国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经济、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仅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文人思想观念中固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储备几乎土崩瓦解,西方价值观长驱直入影响着中国的方方面面,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重灾区非中国教育领域莫属。 

美术院校传统文化生存的土壤没有了

《大学》开篇即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提出了大学应该具备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至宋、元以后,《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古代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在四书、五经、六艺的长期熏染之下,接受的是有关道德品质的正统教育,是在足够的文化积淀基础上的前行。其实,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直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是各大高校学生的必修科目,比如国立杭州艺专、辅仁大学美术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和国立北平艺专的教学大纲和教授科目中,仍可见国学、音乐等作为必修课程的存在。

但是,反观当下的中国美术教育,不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被西方价值观所取代,艺术的衡量标准也渐趋西化,我们不免要问,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去哪里了?“尤其是在美术院校里,传统文化课程的缺失是较为严重和普遍的现象,一般的美术学院重视的是制作、技术、实践,对理论课和传统文化都不够重视,美术院校一般都会开设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作为基础课,但是有中国特色的诗词、散文、艺术、音乐等都比较欠缺。尤其是最近30年,西方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成了中国年轻人的榜样,年轻人的价值观出现问题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松说。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刘成纪表示:“国画本身就不能用西方的艺术标准去衡量,西方所谓的视觉艺术并不能完全适合国画的评价标准,所以,学习中国绘画,如果不了解中国哲学、中国文化,那么所理解的中国绘画也就失去了其最根本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最赖以生存的深层土壤都被日渐西化了,何谈中国画的评价标准?

课程设置的人文性被专业性所取代

自20世纪以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是在吸收西方成熟的美术院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所以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上均出现了照搬西方美术院校的现象,导致现在的美术院校走上了一条重技术、重理念而轻文化的道路。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王杰泓总结了现在艺术院校文化课程和文化素养缺失的三方面原因,“其一是专业的细分,现行的文理分科体制导致专业美术院校多半招收的是文科生,并且是按照二本线招生,因此,美术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在起点上就较综合性大学同类学生要相对薄弱一些。其二是专业的窄化,例如现在大多数的美术院校,国画和书法是分开的,两者都以笔墨作为基本的形式语言,无论从各自的历史演进还是书画同源、一体看,它们都有极大的相关性,但是现代以降的分科立学、专业的细分化直接导致了国画和书法的窄化和固化,学生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非自身专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更是知之甚少,这极大限制了专业深化的空间和创新能力的培植与提升。其三是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张力关系的失距,如现在许多艺术院校或专业所开设的艺术概论课程,或偏重于美术,或偏重于音乐,或偏重于戏剧、影视,层层分割,大多较忽视文化素养提高的自主性、整体性等原则,又或是片面强调综合性、人文性而忽视专业性、科学性的底线,课程设置过泛、过滥,并且还有知识意识形态化等流弊,两方面的负面交互更使学生的兴趣、求知欲遭受挫伤。”专业的细分和窄化在人才的培养上看似更为专业化了,但实际上是从根本上缩小了学生的接受范围,相比来说,专业化更适合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而对艺术院校来讲,没有文化修养的积累何来艺术创作高度?

1941年12月,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5年学制的确立,艺术学系绘画组二、三年级课程表,文献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


文人本应以文为本,何以急功近利?

在古代,文人画本身就是文人的一个终身事业,是文人在怡情悦性背景下玩乐的一种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精神的外化形式。早在北宋时期,郭若虚就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出了人品即画品的主张,“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但是,在当下美术界,“可能最重要的、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画家的急功近利问题,大家都着急出名,许多人年轻时候就想成为大画家。但是中国古代画家,总体来讲是人书俱老,尤其是绘画,需要有不断的文化积累和文化修养,只有具备了真正的文人气后,艺术才能够最终走向成熟。”刘成纪如是说。李松也说,“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带来了一个很不好的导向,即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个人的名利。似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了一种保守的价值判断,导致许多人放弃中国传统文化,放弃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纯粹以名利为艺术创作目的,这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导向。”一旦艺术从神坛走入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其天然拥有的怡情悦性的高雅格调也就很难继续存活下去。

人文综合素养始终是文人评价标准

明代文人徐渭对自己的评价是“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所以文献中记载较多的是书法家徐渭,而不是现在大家熟识的画家徐渭。自古以来,诗、书、画本为一体,发展至今,虽然出现了一些文化断层的现象,但是长远来看,全面的综合素养作为文人评价的标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标准。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也曾说过:“大学开展研究以推动经济的发展是无可厚非的,同样,大学教育帮助学生寻求实用和令人满意的职业也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的杰出性是无法用美元和人民币来衡量的。最好的教育不仅使我们在自己的专业上提高生产力,而且使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善的人。”可见,古今中外对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标准都是相似的。

如李松所言:“其实中国文化更多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功名,而是人、社会、历史的一种关系,在于如何能够成为一个全面的人、一个健康发展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人、一个对历史负责任的人。所以我们的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唐诗宋词,学中国昆曲,学国画、书法,这些只是形式,更核心的是我们要理解中国文化里优秀的价值观,中国文化中到底有哪一些是我们可以继承、发扬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都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来观其发展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重要的是既能在发展中保持前进的脚步,又能于变化中发现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对此,刘成纪表示:“艺术和其他的文化都是在对话之中才产生的一种积淀,所谓的中国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自我的调整。但是归结一点,这个自我调整不能失去自己的灵魂,在画法上、风格上可能有变化,但是灵魂意义上有一种一以贯之的东西,这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形成了中国的艺术精神,所以国画既保持一种和时代的对话也要保持一种历史的连续性。”

很显然,传统文化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中国画创作中传统素养的缺失,进而出现创新意识不够、创作视野局限等问题,所以美术院校对传统文化的补课迫在眉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主编李一表示:“特别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去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我们要对民族的音乐、戏剧都要有所了解。因为传统音乐、戏剧与国画、书法的产生都有关系,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反过来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国画、书法的重要性,因为它们之间都有内在的一些规律性,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的。”

但是如果只是着眼于传统文化素养的补课,而忽略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视野,也是不健全的,所以,“从来没有先天就差的学生,只有蹩脚的教师和教育。个人以为,对于当下美术院校的文化课包括专业课教学,最应该在观念上突出的是视野先于专业、意识大于技巧,要让学生在全球化、古今中外对接的宏阔视野中明确知识的力量及其有限性,学会在人文熏陶中自我启蒙和自我教育,而不是被动、简单地去接受所谓的国学、传统文化,自觉培植一种博雅气质和创新潜能。教学,最应该在观念上突出的是意识大于技巧,视野大于专业,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理解传统文化的趋势,而是要确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国际化视野,培养创新意识。”王杰泓如是说。■




◆弘扬中国美术精神 彰显中国美术气派

◆关注美术前沿热点 报道中外美术新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92  

国内邮发代号:1-171

海外发行代号:C9257  官方微信:izgmsb


联系我们:zgmsbvip@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