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牢记使命意识 坚守脱贫一线——记沈阳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驻盖州市梁屯镇孙屯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孟向东

 掌阅盖州播天下 2020-03-13

  ——记沈阳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驻盖州市梁屯镇孙屯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孟向东

  

  孟向东,男,汉族,1969年9月出生,本科文化,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7月入党,现任沈阳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正科级审判员,2016年4月,由院党组选派担任驻盖州市梁屯镇孙屯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以来,他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理思路、谋发展,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事要对得起党的栽培”是孟向东矢志不渝的座右铭,也是他永远不变的人生信条。

  抓核查找对人

  

  

  

  盖州市梁屯镇孙屯村地处东部山区,是盖州市贫困村之一。该村现有农户942户,总人口3848人;其中贫困户243户(占比25.8%),贫困人口438人(占比11.3%);有村民小组22个,村内基础设施不足;耕地面积5026亩,产业单一,停留在原始种养业上;经济收入来源有限等实际情况。2016年4月,由院党组选派他到孙屯村驻村,精准扶贫关键在“准”,确定找准贫困户是重中之重。为此,他明确标准,严格把关,层层筛选,确保将符合标准的贫困户找准找实。他带领工作队成员下村摸底调查,掌握各组、各户以及每一名群众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楚,心中有数。历时48天,走遍了孙屯村的每一条村路,并形成了完整的调研报告;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经政府审核把关后,全部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制作贫困户信息表100多页,《扶贫手册》实行一户一表档案化管理。同时对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书写6本工作日志150000字,及时更新信息,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确保贫困人口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抓队伍强素质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时的村支部有党员103人,老年党员及年轻党员中外出打工比例很高,形成“庸懒散虚”是全镇的后进支部,村上各项工作在全镇排后,孟向东拿出共产党员的勇气和担当,将扶贫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在配合村党支部做好“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等党员集中学习教育的同时,为村内党员发放了《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文件,并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议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工作。他认真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每一个扶贫项目都严守制度,全程公开。强化村班子理论学习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强化群众监督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有力促进了“两委”班子转变服务方式,有效激发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干部干事热情。通过孟向东的不懈努力,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孙屯村支部就从“后进”迈入“先进”村支部行业。

  抓薄弱夯基础

  

  

  水、电、路、房、环境整治等基础条件简陋是制约孙屯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整村脱贫的最大短板。孟向东把水、电、路、房、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和帮扶的重点,加强与镇主要领导、帮扶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到位各类项目资金,有效破解了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孙屯村内道路硬化率低,村民广泛分布在主干道东西两侧的山沟里,道路不好给村内养殖业、农业及村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严重阻碍了村内经济发展。”投入110万元,完成7条水泥路硬化5360延长米;投入65万元,完成农业生产作业道硬化8000平方米;投入87万元,新修路桥、便民过水桥6座,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难问题。投入20万元,完成农田水利5眼深水井并投入使用;投入40万元,完成堤坝维护、河道清理4公里;投入73万元,完成危房翻建、异地搬迁、维修房屋14户;投入14万元,完成村级文化广场2座;投入12万元,完成村部基础设施改造添置;投入4万元,完成村级医疗室添置设备及改造;投入9万元,购置农用三轮车2台、铲车1台;投入7.85万元,完成农村垃圾站点15个,聘用保洁工人及时清运,同时发动全村力量齐抓共管,农村卫生管理成效明显,孙屯村面貌焕然一新。

  抓产业促增收

  

  

  

  

  

  

  

  

  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针对孙屯村没有特色支柱产业这一实际,孟向东结合实际发展经济,着力落实产业项目,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他带领工作队成员积极联系营口市扶贫办、盖州市扶贫办、梁屯镇党委、政府寻求支持,把精准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关政策,制订了以村级集体经济为主体,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他多次深入调研周边市场前景良好的产业项目,结合农户需求,培育了三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定了引进香菇种植项目作为孙屯村脱贫长期见效发展项目,协调落实产业项目帮扶资金230万元,该项目已投入生产;园区占地35亩,建成香菇大棚52座,自5月初以来,共生产了优质香菇10000余公斤,且均销售一空;建成配套恒温库一座,能够存储香菇10000公斤。到目前为止,贫困户及贫困边缘户参与就业近30人,计划收益分红150人,可带动实现该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摘帽”;同时,带动回乡大学生建立香菇大棚12座,投放菌棒7万株,又解决了10余名村民就业;香菇产业项目的建立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个好项目,实现了订单生产,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中的“瓶颈”问题,促进产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协调落实产业项目帮扶资金75万元,现有绒山羊养殖项目作为中期见效发展项目;协调落实产业项目帮扶资金70万元,新增果树套袋加工项目作为短期见效发展项目,该项目已进入生产阶段。

  通过产业引领,加大基础投入等措施,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再燃希望。

  抓民生促和谐

  

  

  

  如今,行走在孙屯村的农村公路上,已不见了昔日土路,下雨时泥水、污水横流的踪影,车辆也畅通无阻,让人感到舒畅。一年来,孟向东始终抓民生促和谐,农民福祉显著提高。驻村以来,投入14万元,分别三次入户走访慰问243户贫困户;通过他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投入144540元,并对贫困人口438人,每人180元合作医疗,150元大额保险,保质保量推进民生工程的实施。投入18000元,资助13名贫困学生,实现了教育保障;完善“农家书屋”建设,解决农村农民文化活动场所,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健身需求。目前,扶贫待建项目已落实,预计投入110万元,新建2座大桥;投入113万元,完成6条路5公里;投入39万元,完成危房翻建、异地搬迁6户……眼下,孙屯村再次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再次“亮剑”脱贫攻坚主战场,一场限时打赢的脱贫攻坚战正全面打响。2016年,孙屯村163人实现脱贫,今年计划实现全部脱贫,贫困村“摘帽”。

  

  精准帮扶“号穷脉”,带上感情“拔穷根”!在驻村帮扶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孟向东始终立足服务群众,在群众的需求中丈量脱贫致富的步子、寻求精准扶贫的办法,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有效解决了孙屯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展现了农村基层干部敢于担当、服务群众的时代风采。

  “脱贫攻坚工作,不是纸上谈兵,不能停留在会上、纸上,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科学准确,全力以赴,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确保每户都顺利走向小康社会……”这就是孟向东,一个一心为民、兢兢业业的好党员,一个谦逊诚恳、忘我工作的好同志,一个心系群众,为民谋利,始终以“真爱帮扶暖民心,拳拳赤子报党恩”服务群众为最大快乐的好公仆——争做扶贫先锋,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去兑现党旗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记者于学忠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