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中的至暗时刻:远征欧陆的英军,为何会退到敦刻尔克?

 2初中历史教研 2020-03-13

震惊,真没想到,在敦刻尔克,那个二战中专业坑队友的国家——英国,居然被他的法国队友坑惨了!

读者朋友们好,感谢您的赏光点击,这里是记译中心,一个志在“记古今历史,译中外名篇”的号。点击加【关注】,记译君的文章将第一时间送达哦~

读者朋友们好,让我们继续来聊二战吧。如标题所示,今天,记译君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敦刻尔克大撤退背后的故事——前往欧洲大陆的英军,为何不得不狼狈地撤退到敦刻尔克。

电影《敦刻尔克》海报

一、全机械化的袖珍英军

以前,记译君一直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时,英国派往欧洲大陆的军队是一支弱旅,士兵缺乏训练,武器装备过时,将领墨守成规、思维陈旧。但是,宅在家中读书时,记译君却有了新发现:

在《二战新史》一书中,记译君发现,当年英国派往欧陆的远征军,居然是一支机械化已经达到100%的军队。这一点,从战后德军的缴获上,我们便可以窥探一二了。据统计,当英军撤走了,德军居然“捡到”了英军遗弃的多达六万多辆的汽车。这也就是说,在平时的行军时,英军全体都可以乘车前进。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在当时的西线战场上,在德军的135个师中,只有16个师是机械师,其他119个师,只能依靠骡马或者步行来行军。

二战时的德军

而且这支英军的武器装备,也完全不逊色于已经“猥琐发育”了好久的德军。虽然英军配备的布伦式轻机枪,在射速上不及德军的MG-34通用机枪,但是在稳定性和精准度上,那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支机械化强军,为何抵达欧洲战场上却节节败退,最终只能狼狈撤回呢。记译君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英军的队友——法国陆军太坑,这个我们后面会细讲;二世英军的规模太小了。

如前所述,在西线战场上,德军的规模的135个师,而与之相对的,英国这支全机械化的军队只有10个师的规模。在一般情况下,10个师的规模的确不算小,可是在当时整个欧洲战场上,面对德军庞大的规模,英军这10个师的可怜规模,真的非常小了。因为这个相对袖珍的规模,全机械化的英军根本做不了主力,只能打打辅助。

布伦式轻机枪

若你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记译君觉得原因如下:自从百年战争惜败给法国,失去在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片领土后,英国便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岛国。因为这个历史原因,一直以来,英国都是海强陆弱。而在二战爆发后,再爆兵陆军明显就属于临时抱佛脚了,所以,英国只能扬长避短,继续加强自己的海军。

二、战术落后的法国陆军

其实在记译君看来,放在当时那个情况下,英国这个选择并不算错,因为它有一个“好盟友”——法国。要知道,当时法国可是宣称自己的陆军是欧陆第一的。而且开战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法军是世界第一的陆军。当时的英国还拥有世界第一的海军,法国则是当时世界公认的陆军第一,英法结盟,不正好可以实现海陆两军的强强联合吗。

事实上,当时的英国也的确是这个想法,英国将在海上发挥领导作用,法国将在陆地上发挥领导作用,两国合力组成联合空军。

二战时的法国陆军

但是,当时的法国陆军,当得起世界第一的称号吗?虽然二战的结果已经证明了,当时的法军已经是空有其表了,但是,在《二战新史》中,记译君还是发现了一个惊讶的事实:在无线电已经在德军中普及的情况下,法国陆军总部居然连一部电话都没有安装。

在1940年5月19日前,法国的陆军总司令,一直由莫里斯·甘末林担任。顽固不化的他一直认为,即便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20年了,但无论是现在的战争,还是未来的战争,都会遵循与当时一样的方式来进行——即两军在壕沟中基本静止不动,敌我双方进行漫长的消耗战。

可是,时代已经变了啊,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的时间比一战还要长,而且二战也是一场多方面的消耗战,但是它却已经不是一场静态的战争了。记译君想,或许真是因为这种不同的思维,所以法国选择了修筑马奇诺防线,而德国发展了装甲坦克吧。一个选择守,一个选择攻,再加上时代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与革新,结果可想而知了。

莫里斯·甘末林

二战中,无线电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记译君却认为,一定程度上,没有无线电,已经是万万不能的了。或许正是发现了无线电在通讯指挥上的巨大优势,所以德军大量配备了它。而选择了防守的法军呢,却几乎完美地避开了无线电技术,转而使用需要电话线的固定电话,以及更加古老的传令兵制度。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莫里斯·甘末林坚持认为,法国的陆军司令部根本不需要电话。因为他的这个坚持,在战场情况瞬息万变,需要指挥官快速决断的情况,他却屡次与前线失去联络。或许正是发现了法国在通讯上的致命弱点,所以德军的炮兵部队和德国空军有意地破坏法军的通讯中枢。

最终,当德军可以通过无线电实现“千里传音”时,法军只能越来越依赖于传令兵的往来。而随着战争的进行,法国的道路已经变得拥挤不堪,这极大地耽搁了传令兵的通讯速度。

现代长跑马拉松运动就是为了纪念古希腊的传令兵

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下,记译君莫名想做出如下吐槽:如果法国和德国的战争是一场联网游戏的话,德国这是在用5G的网速,吊打依然在使用2G的法国啊。这种情况下,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而且历史也做出了证明:在德军的迅猛攻势下,抱残守缺、泥古不化的法军,只坚持了短短的39天。

结语: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记译君想,在派出远征军前,英国应该是进行过严谨周密的计算的。可是千算万算,英国人却没有算出来,他们找的盟友——法国,实在是坑队友的一把好手。开战前,谁能想到,拥有300万规模,一直被人认为是世界第一陆军法国陆军,在德国的猛烈攻势下,居然只撑了的短短的39天。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英军这边刚准备迎击敌人时,他们却被告知,他们之前一直认为可靠的陆军盟友——法军,居然溃败了,还是一溃千里的那种。这种情况下,英军能怎么办呢,只能赶紧撤退啊,不然岂不是要被敌人包抄了后路。这个时候,他们所谓的全机械化,根本无法转化为战斗力,只能让他们的撤退变得“转进如风”一些。就这样,他们只能一退再退,最终撤到了大西洋边,在敦刻尔克望洋兴叹,等待着海峡对岸的英国来援。

电影《敦刻尔克》中的场景

如果不是在后来的战争中,英国坑队友坑的实在太多,记译君都想把二战最佳坑队友奖颁给法国了。

好了,故事分享完了,读者朋友们,你怎么看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的英法德三国的表现呢?欢迎点击加【关注】,留言参与讨论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