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盖州微信杂志]盖州美景今胜昔 化蝶当空舞翩跹――“辉煌十二五盖州新跨越”城市建设发展纪实

 掌阅盖州播天下 2020-03-13

人文盖州

展示盖州形象,推介盖州文化,

传播盖州声音,讲好盖州故事。

  盖州美景今胜昔 化蝶当空舞翩跹

  

  ――“辉煌十二五盖州新跨越”城市建设发展纪实



  

  千年辰州,弹指巨变。在天辽地宁的大地上,一座崭新的沿海经济强市傲然矗立在人们面前。

  

  这是一片风情万种、亮点频现的热土,虽居沿海,“山、海、林、泉、寺”却难掩锋芒锐气。从“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青山碧水蓝天”工程成效明显,创建森林城市通过国家验收,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等,多个“国字号”头衔清晰地勾勒出了盖州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画卷。

  

  五年励精图治,虽艰难曲折,但众志成城。盖州市委、市政府团结率领全市人民,极目国家视野,胸怀大局,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成就辉煌、令人瞩目,变化巨大、让人振奋。

  


  冬日暖阳,江山多彩。登临鹤阳山顶,骋目东西,一座风姿绰约的现代未来之城,正健步奔来。

  

  两岸新城相对出,豪气盖州踏歌来。了解盖州过去与现在的人,情不自禁地生发如此感叹之余,还会加上一句“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感慨。

  

  的确,即将收官的“十二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盖州“蛮拼的”五年。这五年,盖州抢抓黄金战略机遇期,以“五大板块”开发建设为支撑,攻坚克难、激昂奋进,推进“人城共进、新旧互动、产城共融、城乡一体”,在辽东湾东岸书写出宜人昌盛的时代华章,浓墨重彩地载入发展史册。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的五年。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0亿元,年均增长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1亿元,年均增长3.5%,非税和涉土税收占比分别比2010年下降16和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8亿元,“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80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0元,盖州步履铿锵地迈上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的和谐发展之路。

  

  激情书宏篇,辉煌耀盖州。站在历史节点,回眸盖州发展,“十二五”无疑将留下精彩绚丽、特优特美的厚重篇章。

  

  描绘城市发展蓝图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可以说,盖州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得益于规划,城市竞争力的显著提高同样得益于规划。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的五年。坚持在扩总量中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8:37。农业产业化步伐逐步加快,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工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现代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经济实现了由主要靠工业拉动向工业和服务业共同拉动的转变。

  

  2015年,大力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狠抓工业经济运行。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影响,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8.3亿元,下降27.6%。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承载项目能力不断增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荣获“2015中国化工10强潜力园区”,北海新区对外影响力逐步提升。

  

  ——大力支持现有企业发展。全市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95户,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78户,其中超10亿元企业2户。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实施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个,产学研合作企业达到17家。营口华润高硅铝合金无缸套发动机缸体项目投入试生产,营口压铸业成为辽宁唯一高铁车厢内饰定点生产厂家,营口特钢高科技磨锻件填补国内产品空白。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农业示范区建设。新栽苹果树150万株、面积3万亩,盖州获批省级苹果“一县一业”示范县;新栽葡萄100万株、面积5000亩;发展设施蔬菜面积2000亩。


    ——绒山羊饲养量达到68.8万只,标准化养殖率达到82.7%;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2万亩,工厂化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0万立方水体。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6户,涉农企业预计完成产值38.5亿元,太古糖业和中顺物流2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6个、家庭农场8家;“三品”认证达到59个、认定面积达到48.1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8.9%。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73.4亿元,增长8.2%。旅游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盖州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北海海洋公园服务功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5亿元的海上乐园项目开工建设。


   ——仙人岛白沙湾黄金海岸游客集散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接待游客能力进一步提升。

    ——赤山旅游风景区按照5A级标准加快开发建设步伐。


    ——双台温泉旅游度假和盖州—北海商贸商务两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3%、14%。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中丝集团从南美进口牛羊肉及海鲜冷链集散中心项目即将入驻盖州,成品油进出口销售总部即将落户仙人岛;中顺物流成功开辟四条国际航线,成为东北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发展,成功举办首届“秋季购房月”活动。新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16个,扩建粮食仓容8万吨。

  

  铸就城市发展美景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盖州的决策者们高瞻远瞩,把城市建设摆上突出位置,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大幕。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环境显著改善的五年。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3.6%,比2010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东升路、北辰路、大清河景观路等路网竣工通车,交通先行,路改,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路畅血脉通,路畅民兴。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重点工程投入使用,城市供水、供热、供气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青山、碧水、蓝天”三大工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五年。行政审批制度、财税金融以及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改革红利的释放效应持续增强。依托“五大板块”开发建设,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广泛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五年来,内联引资50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7.5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4.8倍、2.3倍、1.5倍。

  

  2015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盖州荣获“2015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年预计内联引资90亿元,出口创汇1.65亿美元。全年开工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8个。一期投资18亿元的高威铜业、投资14亿元的太古糖业、投资2亿元的隆仁重工以及投资8500万元的爱维尔铸造项目投产运营;投资236亿元的中海石化DCC、投资15亿元的辽宁绿地国丰电极焦、投资14亿元的华能仙人岛热电厂、投资1.6亿元的营口奥雪冷饮食品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2015年,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城乡建设管理不断加强。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区部分主、次干路排水管网改造和东升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西环路开工建设。城市管理不断强化,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完成94个村宜居达标验收,双台省级宜居示范镇和9个宜居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

  

  有山、有水、有绿树,是人们常常向往的惬意生活环境。一座生态、宜居、文明的城市,除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与之相应的城市景观绿化。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实施“青山、碧水、蓝天”三大工程,完成荒山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千万亩经济林”1万亩以及闭坑矿治理180亩。城市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万福污水处理厂和垃圾转运站开工建设。改造取缔燃煤锅炉、扬尘综合整治、淘汰黄标车、气化盖州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被建筑物覆盖的城市开始“显山露水”,脏乱差的环境逐步变得洁靓谐。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7.5亿元,大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奏响了大投入、大手笔、大发展的交响曲。

  

  5年来,盖州变美变靓了。重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压缩政府一般性支出,竭尽所能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完成红旗大街东段及城区18条街巷路改造,大清河南岸坝上景观路竣工通车,红花峪山体公园环山景观路开工建设,护城河治理工程取得新的进展,新建改造城乡学校10所,修建农村村屯道路133.4公里,完成25个村、5所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改造农村危房1071户。建设农村垃圾收集池777个、配备垃圾转运车211辆,兑现了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治理脏乱差,民安人思进。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群众生活质量,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多措并举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6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80人,总数达到11.3万人;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90人,总数达到12.5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实现“一站式”报销服务。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东部振兴战略,稳步实施扶贫开发工作,2687户、7821人实现稳定脱贫,农民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全年投入资金1.1亿元,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并通过省初评验收。文体事业全面发展,辽剧团被中宣部授予“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成功承办省青少年沙滩排球锦标赛。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完成24所乡镇卫生院回归公益性工作。广播电视村村通及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程全面完成。荣获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路改大提速,城建惠民生。过去的一年,盖州的城市建设书写着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新篇章。蓝图绘就,城市改变,迎得了满城百姓的喝彩。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街道,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一盏盏新颖别致的街灯,一街街透红盈绿的花树。绿水环绕,城林交融,胜景如林,把盖州点缀得气象万千,人在城中走,如入画中游。

  

  时光犹如妙笔一般,时而奔腾怒放大笔如椽,时而蜿蜒绵亘精雕细琢,在5年间,织就魅力盖州的锦绣华章,将一幅城市巨变的壮美画卷铺展开来。

  

  气度不凡日新月异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新一年的政府工作至关重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农业总产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推进实力、活力、美丽、幸福、和谐、法治“六大建设”,是盖州顺应沿海经济强市发展的融合要求,立足当下发展阶段而作出的现实选择。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实力盖州”建设;坚持创新、协调发展,准确把握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方向和重点,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活力盖州”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激发发展活力,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推进“美丽盖州”建设;着力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人民群众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幸福盖州”建设;坚持共享发展,加大民生投入,继续为城乡群众办好一批实事,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和谐盖州”建设;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放在重要位置,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依法行政,推进“法治盖州”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建设法治、服务、高效、廉洁政府。

  

  ——伴随着以“五大板块”开发建设为支撑,着力实施“以港兴市、产业转移、城市转型”三大战略,确保经济实实在在增长,确保民生更加改善、社会更加和谐进步,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建设战略的实施,阔步前进的盖州,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抢抓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机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线,盖州再次快出制胜的一拍。

  

  一个城市的发展,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一样,也需要精心呵护。

  

  清河源头气象新,更引诗情到古城。华灯初上,当你走在清河两岸宽阔的街道上,你一定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繁杂。观赏着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美景,你会如痴如醉仿佛梦中。

  

  一花引来满园春。实力盖州、活力盖州、美丽盖州、幸福盖州、和谐盖州、法治盖州……创业潮涌,和谐宜居,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座富饶之城、风雅之市正向我们走来。

  

  让城市更有现代气息、让市民生活更美好,古城盖州不断追求着更高的目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盖州正确回答了城与人的关系、城市与环境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这样的作答,既有千年古城厚积薄发的历史积淀,更有当代人奋发求进的现实成果。


  

  目标既定,矢志不移。在盖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正在奋力打造“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这张新颖、闪亮的名片。一幅独具特色的秀美、壮丽生态画卷,正在千古名城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于学忠)



人文盖州微信公共平台

掌媒盖州播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