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彷徨》: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品读鲁迅笔下的无奈

 寥斋 2020-03-13

鲁迅是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流传甚广,他的思想也影响着很多人。鲁迅是一个推动进程的人,我们对于鲁迅的作品都不陌生,他的《少年闰土》、《三味书屋》等,是我们从小就学习的作品。

鲁迅本来是个医生,不过后来他认为医学虽然能够帮助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疼痛,但却不能治疗人们坏了的心,看着国人在煎熬之中早已慢慢失去良知,内心变得麻木不堪,鲁迅便决定“弃医从文”用他的笔杆子振奋国人,将人类心中的麻木冷血击碎。

在鲁迅的影响下很多国人开始反思,并且决定抗。不得不说,鲁迅是伟大的,他的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出忧国忧民的心情,以及对国家带有满腔的炽热感情。鲁迅一生都在奋笔疾书,他的书中形象经久不衰,每个人对于鲁迅的看法都各有千秋:有人认为鲁迅是一位战士,他直面当时社会的冷漠,也敢于直击悲惨的人生,他也愿意见证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今日我们一起看看,鲁迅笔下的《彷徨》。

《彷徨》: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品读鲁迅笔下的无奈

(一)爱情终究是幻想,社会压力让爱情不堪一击

在《彷徨》当中,《伤逝》和《幸福的家庭》这两个篇章,是描述爱情观与婚姻观的。我们大多看到的婚姻小说,都在描写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转千回之后,收获圆满的爱情。鲁迅的作品就比较特别了,当别人都在鼓吹幸福结局的时候,鲁迅另辟蹊径,在《伤逝》当中向我们展示一对情侣经过奋斗之后,他们未必会过得更幸福,反而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潦倒。

《伤逝》无疑是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当子君突破阻力与涓生同居之后,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将自身毁灭,这个结尾也是当时人们面对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的真实写照。当时社会的环境以及经济压力下,让两个人的爱情最终毁灭。两人虽然很想追求美好的爱情,但现实却将他们的梦击碎,让他们的爱情显得不堪一击。当时的社会不允许有这样的幻影存在,也正印证了鲁迅那句“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在《幸福的家庭》中,鲁迅想描写非常美好的生活。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作家,他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美好的愿望。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他却要整日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经济上的压力让他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要与小商小贩讨价还价。显然,生活中的一切与自己想象中的格格不入,梦境与现实中的冲突也让文章显得极具矛盾性。再次回忆起自己那段爱情的时候,主人公也有一些彷徨。

《彷徨》: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品读鲁迅笔下的无奈

(二)《彷徨》中的伪君子:满口仁义道德,内心却充满男娼女盗

《肥皂》和《高老夫子》这两篇文章中的四铭和高尔础都是常见的伪君子。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说着仁义道德的话,但是肚子里却是一些见不得人的事,装满了男娼女盗的不堪想法。

鲁迅在文章中描述了很多小细节。看到大家都不给乞丐钱的时候,四铭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不捐钱。可反过来看,他自己也没有给乞丐捐钱。表面上他喜欢批判别人,并且关注社会上的道德风尚,在背地里他却对乞讨的女孩有着不堪的想法。这种种的反差,都能完美诠释出“伪君子”这三个字。

《彷徨》: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品读鲁迅笔下的无奈

同样,高老夫子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甚至连历史中的真实情况以及演绎故事中描述的场景都分不清,错把小说当成现实。他为人特别喜欢附庸风雅,以展现出自己高超的文艺水平。但实际上呢,他连高尔基不姓高都不知道,他甚至为了显示出自己的高雅,将名字改为高尔础。平时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跟人看看戏,喝点小酒,打打牌 临。表面上他是一位文人,想去学校中教书,但实际上他是为了看学校中的漂亮女孩。他的脸上有一道伤疤,害怕别人被吓跑,因此特意将头发留长遮住了这道伤疤,以获得更多女孩子们的喜欢。

《弟兄》之中的张沛君同样也是伪君子的代表。表面上他对周围的兄弟特别好,一副热心肠的样子。他的兄弟情深被外人看来十分高洁,让大家连连称赞,但背地里他却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鲁迅非常喜欢用反差反讽的手法来描述他的故事,将生活中的场景赋予故事当中,表达出自己讽刺现状的情感。

《彷徨》: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品读鲁迅笔下的无奈

(三)知识分子苦楚:反抗无用,只能逆来顺受

鲁迅的笔下有很多知识分子,《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张的魏连殳这两个人物,全都是知识分子。不过在他笔下,这些知识分子却有着愁容满,尤其在《彷徨》之中他,将这种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吕纬甫曾经表示:“你这样的看着我,一定是觉得我和以前不一样了。还记得以前我们经常谈论改革中国的方法,甚至因此而大打出手,不过现在我却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了,整天浑浑噩噩的。有时我自己也想不到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如果以前的朋友看到我,怕是不会再理我了,不过我现在也只能这样。”从以前的反抗到现在只能屈服,能淋漓尽致表达出生活对于知识分子的压迫。他们面对如此的压力也只能臣服,无力改变自己。

魏连殳在一封信里表示:“他反对以前的主张和信仰,他已经做了以前最讨厌的事情。”可见,他在生活当中已经被打磨平了棱角,成为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模样。不过这样屈服于现实生活中,却让他的生活好起来了。从一些小事当中也能看出他的苦闷之情,以前的他会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平等的和他人接触。不过他发现孩子对他十分不友好,后来魏连殳让这些孩子们学狗叫,然后再给他们买东西,孩子们反而觉得魏连殳是一个好人,更喜欢他了。不由得让读者感到,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

《彷徨》: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品读鲁迅笔下的无奈

(四)时代造就农村妇女悲剧,性格不能改变结局

在《彷徨》中,有两大农村妇女,分别是祥林嫂和爱姑。其中《祝福》当中的祥林嫂家喻户晓,直到现在她的形象也屡屡被搬到荧幕之中 。祥林嫂是一副历来顺受的模样,祥林嫂的悲剧更来源于周围人对她的影响,鲁四老爷、婆婆对她的影响,造就祥林嫂的悲惨结局。而爱菇就不同了,她大大泼辣。不过无论两个人性格有怎样的差异,她们最终的结局都是悲剧。

很多人都在想,如果祥林嫂不是这样一副逆来顺受的性格,反抗过后她又有怎样的结局?不过在《离婚》当中,爱姑的结局让我们看到,即使祥林嫂反抗,最终她的结局也只能很悲惨。

《彷徨》: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品读鲁迅笔下的无奈

(五)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迂腐又自负

鲁迅笔下的鲁四爷,无疑是一个自负又不愿意管琐事儿的大家长。平时他的话很少,不过每当他说一句话的时候,都能显现出他的人品。当祥林嫂被婆家带走之后,他说这“可恶”,但却来了一个“然而”。当听到卫老婆子一番话之后,他又说出“然而”。总之,鲁四爷的每一句话都带有着感叹和转折,再来来回回反复几次当中,把那种欲语还休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能显露出鲁四爷也是一个非常迂腐有自私的人,并且将这种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表达出来。

《彷徨》: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品读鲁迅笔下的无奈

(六)《彷徨》中,鲁迅的深刻思想

时至今日,鲁迅的思想都绝非常人可以企及,他的深刻思想以及自身言行依旧对当代人带有巨大的意义。鲁迅可以用笔杆子剖析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不过思想越加深刻,就越容易让人变得迷茫和彷徨,甚至变得很痛苦。于是在五四运动之后,他写出了《彷徨》。这一本是鲁迅后半生创作的书籍,为我们带来他人生和社会的真实写照。

《呐喊》当中带有着浓烈的反专制思想,表达了深刻揭露了专制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弊端。《彷徨》却更多是描述鲁迅自己,在几则故事中,都为我们揭示知识分子在社会浮尘中苦苦挣扎,最终却因为软弱孤独等原因沉迷于此。《彷徨》中的人物,不正是鲁迅本人?

祥林嫂在对着五鬼神的回答时,说着“我不清楚”。其实祥林嫂也能够给对方一个带有安慰性的回答,不过最终她却用这种稀里糊涂的回答选择了逃避。鲁迅笔下的《伤势》带有着悲情的结局,这也与他本人的生活中有必不可分的联系。也许就意味着他对未来也有着一种悲观的预测,在那之后,鲁迅是否也开始与旧的自己告别呢?《彷徨》中不仅是每个人物在挣扎,鲁迅本人也是在苦苦挣扎当中。

《彷徨》: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品读鲁迅笔下的无奈

在鲁迅的《彷徨》中为我们揭开,即使你有着非常坚定的信仰,非常自信,对看问题有着独特深刻的思想,但是也避免不了在社会当中慢慢沉沦、迷茫,让自己痛苦不堪。活着就像是一场苦难,不过每个人最重要的事情也是要活下去。

有人说鲁迅的作品总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社会现实,有人又说鲁迅身上有着傲骨,不愿意当时同流合污。不过在鲁迅的心中,似乎也有很多彷徨时刻。在一次次彷徨中,他完成了蜕变,成就了自己。在当下环境中,鲁迅无疑是孤独又悲哀的。纵然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希望,但它总归也会陷入到彷徨当中。即使像鲁迅这样的人物也是在挣扎当中,清醒的时候感觉到的痛苦,要比迷茫的时候更加绵长,更加入骨。但鲁迅一直能够坚守自己的思想,这也是最值得庆幸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