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盖州,被遗忘的古城和不该被遗忘的故事《大平山争夺战》

 掌阅盖州播天下 2020-03-13

天南地北盖州人

聆听盖州故事 品味古城人生

史海泛舟,用文字记录生活


本期导读

盖州古城,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自古兵家必争地,古城战事一箩筐”。屡经重创的盖州古城,千古不移永远不倒!

“古城历经沧桑,战事壮烈犹现”。除盖州古城地理的因素,也展示出一种精神状态:那就是盖州人的顽强、倔犟、包容、豪放!

  大平山争夺战

  

  日军第二军第一师团所属乃木希典第一旅团在侵占辽南重镇盖平之后,继续北犯,以解孤军深入海城的第三师团之围。

  

  1895年2月21日,即威海卫陷落的第四天,春节已过了许多天,关外仍然天寒地冻。这天早晨,朝阳刚刚升起,突然有一队日军踏着皑皑白雪,骑马从南面驰来;不到半小时,又有一队日军踏雪骑马从北面驰来。原来日本第二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和第一军第三师团长桂太郎分别从盖平和海城来参加在盖平、析木间的汤池举行的军事会议。会议在一所御寒设备较好的民房里进行,与会的人很多,除了两位主帅外还有两军的参谋。山地元治中将首先宣读大本营的来电:“我国联合舰队于本月17日进入威海卫,清国北洋舰队全部覆灭。

  

  我前线各部队将士,务必再接再励,取得更加辉煌的战绩,扬国威于海外,奠皇基于海内。”这个消息一宣布,大家欢呼:“天皇陛下万岁!”接着山地又说:“海军胜利了,我们陆军怎么办?陆军现在的情况令人痛心,处处挨打,不敢出击,给皇军带来耻辱,这种情况必须立即改变。从明日起我第二军将进入主动攻击阶段,至于采取何种战略,请诸位讨论。”

  

  “我谨代表第一军野津司令,现在也向诸位宣布,我第三师团的屈辱不能再忍受了,敌人四次攻打海城,我们的士兵都忍气吞声,抑制报国之心,没有追击敌人。从明天起,我军将从守卫转为进攻。”桂太郎中将激昂地说,大家又是一阵欢呼,接着大家讨论变守势为攻势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作战方针。会议一直开到深夜,特别对攻打大平山作出了具体安排。会议当场决定,由第二军第一师团担任攻打大平山的任务。

  

  大平山位于辽河口南面50公里的平原,西北至营口的15公里,南距盖平约20公里,扼盖平至营口之要冲。大平山东北约10公里即大石桥,为盖平、海城间的孔道。故扼大石桥可断绝海、盖间的交通,守大平山可巩固营口的门户。

  

  大平山争夺战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双方伤亡都很大,“彼我死尸堆积成山,血流如注”。日军供认,“炮兵发射炮弹估计多达数千发,这是征清以来最大的炮战”。

  

  据日军承认,其“第一旅团官兵伤亡210余名,其中第十五联队200名(死亡28人),第一联队13名(死亡3 人)”。另据日军第一师团第二旅团翻译官井上俊三给家父的信中写到,第一旅团第十五联队“伤亡273名”,第二旅团“伤亡48名,其中军官两名负伤,军士两名负伤,一名死亡”。此外,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的副官志波两腿受伤,龟田少佐头部受伤,乃木希典的坐骑被炮弹打死。

  

  大平山争夺战,日军虽然获胜,但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合计334名,被冻伤的每个中队平均有50余名,总数达千人以上。清军伤亡亦多,据宋庆所撰《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载,仅毅军“死于大平山者四百四十四人”。

  

  在大平山争夺战中,日军攻占了大、小平山及其附近村落,但他们却付出了血的代价。清军虽然战败,但上至统帅宋庆,下至兵弁都打得十分英勇顽强,不怕艰苦不怕死,许多爱国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可歌可泣。

  

  宋庆身为最高指挥官,昼夜驰驱冰雪间,督军反击,坐骑中炮,坠马“倾跌伤腰”,重易坐骑,继续督队力战,精神可佳。

  

  马玉昆身为总兵,率部组织反击,身先士卒,“战马三易,均被炮毙”,继续督战。在战斗中,“马玉昆被围核心,率其亲兵闯出重围,因见我兵尚在围内,重复杀入,冲开一路,护之而去,其亲兵百余人两次冲杀,仅剩二十余人”。

  

  据宋庆奏报,“管带后军左营守备赵云奇中炮阵亡”。

  

  在1月10日盖平失陷后,清军放弃大石桥和大平山,两地被日军占领。2月初传说清军要收复盖平,日本第二军第一师团奉命从金州北上,增援盖平。该师团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派步兵第一联队第二、三大队驻守大石桥,乃木则驻盖平以北的飞云寨,因兵力不足,在大平山仅设前哨。2月21日长顺、依克唐阿两将军发动第四次反攻海城时,与宋庆商定一个夺回大平山的作战方案,即宋庆率姜桂题、马玉琨、宋得胜、程允和等营进逼大平山,以堵住盖平通营口的大道,切断盖、海间的交通。是日中午,马玉琨率部进至大平山附近,与乃木所部的前哨遭遇,击毙两名日兵,其余逃窜,于是清军占领了大平山。因大平山及其以南地方无天险可守,清军在山北的西七里沟设防。

  

  前述2月22日汤池会议结束,山地元治、桂太郎各自返回原驻地。当晚9时,山地中将向第一师团全体下达命令:“约1000名敌军可能业已占据大平山,我师团主力将于明天抵达破台子。乃木少将的第一旅团须派出骑兵小队于上午9时前到达后马虎嘴子;西少将的第二旅团第二联队占领赖家窝、滕家宅子、破桥子;野战炮联队须于下午2时以前到达破台子。”该日傍晚忽降大雪,至23日下午雪始停,地上积雪约有二尺厚。因此第一师团推迟一天出发。24日山地中将下达进攻令:“乃木希典的第一旅团为右翼,出大平山之东,进攻大平山、太子窝、七里沟、老爷庙等处;西宽二郎的第二旅团为左翼,出大平山之南,进攻南大平山、土成子等处;师团本部为预备队,随右翼之后前进。“

  

  24日凌晨3时半,日军第一旅团出发,分兵两路西行。用木率领的本队从三家堡子出发,开向孙家冈子;隐岐大佐率领的联队从大石桥出发,开向聂家堡子。及至鸡叫天亮,聂家堡子就在前面了,隐岐大佐派出的探骑回来报告:“敌兵已经撤走,不见只影。”原来驻守聂家堡子的清军见日军开来,便退到老爷庙去了。隐岐大佐不劳一兵就占领了聂家堡子。此时晓雾已经退去,大平山在左方,小平山在右方,看得清清楚楚。不久大平山枪声四起,原来乃木少将所率的第十五联队在攻打太子窝了。隐岐大佐立即率队前进到小平山西麓,牵制老爷庙的清军。其后骑兵大队长秋山好右率领骑兵一大队,从东边向老爷庙扑去,但不见清军出来应战。稻田副官忍不住带数十骑突入阵地,忽有清军300余骑从村南出现,集中向稻田副官等射击。弹飞如雨,稻田的马被击中,只好徒步后退。隐岐联队虽然没有占领老爷庙,但完成了牵制清军的任务。

  

  且说乃木希典率领的第十五联队,于上午7时到达大平山东麓,稍事布置后即分兵两路向大平山东南麓的太子窝进攻。大平山上的少数清军略事抵抗后,即下山向东七里沟退却;小平山上的清军也不知去向。乃木少将便命松本鼎炮兵少佐在山上山下安置12门大炮,向东七里沟射击。清军受不住猛烈的炮火,撤出东七里沟,时为上午8时10分。于是松本鼎又下令将大炮转换方向,向西七里沟射击。西七里沟的守将是马玉琨,他依托该村每座大宅院的工事进行顽强抵抗。日军伤亡惨重,炮兵大队西山副官、第十五联队岩根副官被打死。战至下午3时,日军始终未能前进西七里沟一步。山地中将在大平山上观战,看到此种情况,便令乃木少将迅速击破西七里沟的清军,自己率领参谋、副官等下山,进入山北麓的一所空屋,以便就近指挥。不料一踏进屋,忽然轰隆一声整个屋顶塌下,参谋、副官或残或伤,幸而山地身体夹住在空隙里,没有受伤。

  

  乃木奉命急攻西七里沟,即令河野通好大佐率领步兵第十五联队为进攻的正面和左翼,自己亲率各队为右翼,同时以24门大炮轰击西七里沟。清军阵地仍巍然屹立,乃木不得已将后备队投入战斗,第十五联队撤下休整。日军后备队将清军阵地团团围住,展开猛攻,双方死尸堆积如山,血流成渠。马玉琨所部毅军,孤军苦战一天,实在不能支持,宋庆只得下令且战且退。最后毅军冲击重围,向白庙子和姜家房方面退却,时为下午5时30分。

  

  再说由西宽二郎率领的日军左翼,是日早晨5时40分在大平山以南的昌邑屯结集以后,逼近清军右翼所在南大平山村和土城子,并将炮兵推进至土城子北方1000米的地方,予以炮击。日军步兵进至距清军500米时,西宽二郎下令冲锋,两军展开一场激战。当时战斗的情况,后来宋庆奏道:“奴才督率马玉琨鏖战于大平山下,自卯至申,六个时辰之久。此山绵长10多公里,寇于各山分头设快炮五六十尊,连环轰击,我军营哨官纷纷伤亡,勇丁伤亡四五百人,炮弁教习亦伤亡甚多,毙贼虽过倍,然仍拼死不退,而每枪所带子弹300发,均已罄尽,炮车亦多损坏。奴才见势不支,先将炮位撤回,令各统将率队且战且退,至原处驻扎。马玉琨被困核心,率其亲兵闯出重围,见我兵尚在围内,重复杀入,冲开一路,护之而去。其亲兵百人,两次冲杀,仅剩20余人;战马三易,均被炮毙。奴才驰驱冰雪间,马惊蹶倾跌腰伤。”此战清军寡不敌众,只得向营口退去,日军占领了大平山以南各个村庄。

  

  大平山之战是甲午战争中清军打得最出色的一仗,马玉琨的毅军英勇奋战,艰苦卓绝,连敌人也不得不称赞其骁武绝群。

    历史赐予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她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她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尽管,作为军事防御体系,她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尽管她已历经了2400多年的风雨剥蚀;但是,仅从她如今残存的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她横空凌世的不凡气度;而她的古朴与粗糙,又正好引证了她的原始与沧桑。这正是她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史学价值之所在。

  盖州古城战事史,如同一部传奇而厚重的书,值得人们一次次沉入其中去阅读、去品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