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眼花香引蝶来 南漳文化馆

 瓜爷耶 2020-03-13

见习记者韩秀嫣

香水河,大自然孕育的“天然氧吧”,古木参天,飞瀑流泉,洗心润肺,不在话下。

水镜庄,传承千年的“历史典籍”,三国源头,名士故里,文化积淀,源远流长。

春秋寨,巧夺天工的“建筑长廊”,远古山寨,传统民居,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这是南漳殷实文化“家底”的一角,更是旅游魅力长卷中的几笔。

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南漳文化旅游从四十载流金岁月中走来:从“无”到“有”,从“有”到“靓”,从“靓”到“全”。如今,南漳正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绽放花香阵阵,迎接蝶舞翩跹。

从“无”到“有” 让旅游资源变成旅游景区

“改革开放初期,南漳旅游业处于雏形阶段。”南漳县旅游局局长李文余说,“虽然蕴涵巨大开发潜力,七彩瀑、金牛洞、水镜庄、古山寨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未经宣传推广,旅游基础设施也较为落后,多数景点鲜为人知。”

面临重重困境,1997年8月,南漳县旅游局成立,从此南漳县旅游业发展正式起步。

2000年初,第一次南漳县旅游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旅游兴县”的工作思路,通过向内聚资、向外引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逐步向市场化转型,旅游基础设施开始向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一批品牌形象突出的旅游景区,旅游产业形象逐步进入广大游客视野。

此后6年,南漳县旅游业扬帆起航。全县旅游业迅速发展,市场拓展,规模扩大,影响力提高。到2006年年底,南漳县有2A级景区水镜庄、A级景区香水河和鱼泉河、龙王峡等全市“十佳山水”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6.25倍和10.43倍。

从“有”到“靓” 叫响“心氧氧去南漳”品牌

张晓红是南漳水镜国际旅行社经理,回忆起2007年时的带团情景,她感慨万千:“虽然旅游业已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存在部分道路不甚通畅、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等问题,游客流量也因此受限。”

旅游发展遇到瓶颈,南漳并未止步,奋力前行的方向转向科学发展。2006年开始,南漳一手抓龙头景区提档升级,一手抓乡村旅游品牌创建。

板桥镇九龙观村成功创建为“湖北旅游名村”,南漳县四贤庄生态景观农业园、天池山生态农业科技园成功创建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城关镇虎山寨现代农业示范园、印象老家等9个乡村旅游点创建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心氧氧去南漳”是南漳确立的品牌定位。在全方位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南漳还致力全方位开展品牌营销——以户外广告提升知名度,以线上推广增加曝光率,以特色活动带动人气值。

宣传推广收效颇丰。南漳旅游微电影《等候》和主题歌曲MV通过优酷等视频网站播出后,仅两天浏览量已超过15万次;武汉、南阳、荆门等地旅游推介会场场火爆……如今,“心氧氧去南漳”在华中大地声名鹊起。南漳,正成为一个让人“心氧氧”的地方。

从“靓”到“全” 打造华中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

从1997年到2018年,历经20年的不断努力,南漳县旅游人次增长50倍,旅游收入增长105倍。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南漳在新时代的起点围绕“旅游活县”战略部署,奋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致力把南漳建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成为主流。南漳建立“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并形成与全域旅游相匹配的规划体系,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融入到城乡建设等各类规划中,通过旅游引领“多规合一”。

产业融合风生水起。全县全面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体育、教育、康养等多产业双向渗透融合。“旅游+农业”,立足农业资源优势,统筹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康养”,将健康疗养、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业态相融合;“旅游+工业”,引导县内工业企业发展旅游工业,建设工业旅游示范区……

乘风逐梦,破浪前行。南漳这块厚重的文化沃土,正洋溢着时代的芬芳;文化旅游产业这艘大船,正扬起风帆,朝着新的目标行进,必将在新时代绘就更为绚丽的画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